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

2021-11-12 18:40木斯尔别克巴合提拜克新疆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辅导员思政

■木斯尔别克·巴合提拜克/新疆大学

习主席曾在我国思政工作会议中做出有关指示,并对高校的辅导员代表进行了亲自接见,展现了国家政府对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展现了国家政府对于担任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任务的大学辅导员的重视程度。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学习中的教育者和生活中的领路人,肩上担负着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任务和使命。因此,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骨干力量之一。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辅导员不但是高校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引领者,还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的支撑者与领导者,站在大学同学们思政教育活动的中心点,在对大学同学们进行思政教育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都是90后和00后,因为大学辅导员的职责关系到了高校学生生活和工作的很多方面,对于高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辅导员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大学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和任职能力进行提升是非常必要的。在“双一流”的基础上,大学辅导员的任职水平与理论观念对高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主要作用,所以,创建出政治准确、严于律己、作风优良、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都很优秀的辅导员团队,对开展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活动有着较高的促进作用。在近些年中,怎样提升大学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倍受国家多方重视。

二、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素养

在新型媒体层出不穷的今天,使得高校学生们的思想观念更具超前性,并不断向个性化方向发展。所以,要求辅导员一定要有整合和创新的工作能力,以更好的融入到学生这个大集体中,走到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用自己的真心和行动带领同学们团结一致,构建和谐大家庭。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为老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材料,但是也为学生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在那些错误思想观念的冲击下,为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开展增添了新的困难,突如其来的反向舆论不但需要辅导员拥有极强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更需要辅导员拥有坚定的意志与充分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持。从某方面来讲,辅导员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能够帮助辅导员深刻确立自身的岗位责任,不但丰富了自身的知识,也提升了自身的整体素养。

三、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班级组织管理能力不足

在校园中最小的单元就是班级,属于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小区域,对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对一个班级进行良好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常来讲,班级管理主要是对班级中一切事物进行管理。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打造乐观积极的班级文化,然后利用班级文化来指引同学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班级文化中需要体现出自身班级的特色,能够深深影响到班级中的每位同学,遵照班级文化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但据实际情况来讲,想要打造出优质又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也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甚至部分辅导员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就更谈不上做出实际行动。

(二)社会认可度不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就校园中的实际情况来讲,有很多辅导员被各个部门当成打杂工随便派用,有很多人对辅导员的职责存在着较大误解,没有认识到辅导员的职务与工作范围,还经常把辅导员当成行政工作者。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辅导员通常只会担任形势政策课和大学生涯导论课等内容,综合辅导员的工作优点或者学科特长所实施的通识类课程是非常少的,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性科目中担任的教学任务也非常少,导致辅导员没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施展出自身的智能,导致辅导员很难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三)年轻辅导员工作理念比较模糊

致使针对现代化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活动欠缺对应的、有效的认识。辅导员应该深切了解和体会习主席在我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指出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应该充分认识习主席针对老师职责的定位“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四)要成长为一名符合国家需要、社会认可、学生认同的辅导员应具备的工作价值观

通过价值观念模型辅助辅导员更快、更准的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探析和定位,确定自身的价值方向,构建正确的工作观念与主业观念,充分意识到那些工作属于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哪些是次要的,进而施展自身的优势,帮助辅导员构建对自身的认识,积极改进自身的举止、心态以及绩效,提高自身工作的主动性,为大学生身心、成绩的良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

(一)高校辅导员明确职业定位

在和辅导员进行深刻沟通后说明,辅导员的工作非常繁杂,很多精力均用在了琐事的处理上,想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究思政教学和科学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在暂行中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对辅导员的职责范围进行了更深层的规范,逐渐确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智能与工作界限,将辅导员从繁杂的琐事中脱离出来,提升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归属感与自信心。

(二)进一步明确辅导员身份,提升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辅导员不但拥有老师的身份,还拥有干部的智能,另外,还是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人员,其职责的重要性需要在大学中得以充分提现,必须构成共同的意识;构建完善的辅导员选聘制度,在进行选聘工作期间,需要对应聘人员进行思想水准与道德素质的全面考评,评选出真心喜爱这份工作,期待在该工作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提现自身价值的辅导员,对入职门槛进行充分把控,以免出现把辅导员这一职位当作转岗介质的现象;创建完善的辅导员职责考评制度,在对辅导员进行考评期间,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责任与工作能力级别标准来创建合理的考评制度,另外增设同学们针对辅导员工作实施的评价制度,通过这一环节来促进辅导员按照同学们的需要与意见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进而有对应性的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对辅导员的薪资带待遇进行提升,对辅导员在薪资上制定健全的激励机制,按照辅导员的职务工作量,根据辅导员工作进行的效果对其实施薪资上的奖励,使辅导员的付出得到回报,维持付出与回报上的平衡,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辅导员执行任务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对自身的工作能力进行积极自主的提升,进而展现出更加的育人成效;对在工作期间拥有较大贡献和成绩的辅导员经典事迹进行充分发掘,同时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宣扬,不但能够促进其他辅导员积极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辅导员对于自身工作的认可感与归属感。

(三)尊重人才规律,制订培养计划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讲,辅导员在个体上的能力具有较大差异,各大高校在辅导员的整体团队上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创建辅导员团队不只是为了削减这部分差异,而是为了使所有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都得到提升。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将辅导员划分成了三个级别,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渐变性与阶段性,帮助辅导员更为准确的定位自身的职责,提升自身未达标准的能力,进而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人才的养成规律来逐渐提升自身的能力。大学校领导应该真毒辅导员团队的具体状态进行梳理,建立合理的培养方案,不但对辅导员团队进行整体素质的提升,也让每位辅导员的素质均能获得提高。

(四)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做好大学生个性化培育工作

在多元化社会的影响下,同学们在不同的地区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所构成思想观念均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导致所有同学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身需求、人生目标和行为举止等各方面的差别逐渐增大。通过调查研究说明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纪、不同成长区域的同学对于督导员的要求均是不同的。所以,辅导员在工作期间不但需要充分了解同学们的家庭情况、心理情况、素质情况等,然后在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进一步了解了解其学习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心理状体等等。协助所有同学解决各种不同困境中的问题。另外,辅导员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要充分尊重同学们的个体差异,不可以用相同的标准和方式对待所有同学,要引导同学们发展自身的长处和优势。辅导员需要积极主动的了解所有同学,用欣赏与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每个学生,重点发掘所有同学身上的闪光点。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各行各业都在走出去请进来,但高校辅导员的培养没有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借鉴,更没有相关专业给予支持。这是最平凡、最普通、最繁杂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前赴后继,持之以恒开展的长期工程。国家从政策制度上已然做好了规划,需要高校等各方面紧跟步伐做出改变。更需要各高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来帮助辅导员处理繁杂事务。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位辅导员都是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是引领思想、指导方向的引路人。只有这支队伍专业性越强、发展更健康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辅导员思政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