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高职教育“1+1”教学模式的探究
——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包装设计》课程为例

2021-11-12 18:40周黎铃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包装设计校企教学模式

■周黎铃/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一、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高职教育“1+1”教学模式

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明确的指出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与任务,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支撑作用,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和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互联网+”的教育时代逐渐起步,并在近余年来得到快速推广与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指出,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应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院校应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建议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鼓励院校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深化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以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可见,响应国务院号召,在高职课堂中利用互联网进行新的“1+1”教学模式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中的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高职教育“1+1”教学模式即高职教师、企业专家通过互联网平台共同合作完成课堂教学,教师充分利用多维的互联网平台、企业资源达成更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形式、达到更有效的人才培育效果。

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包装设计》课程的现状

《包装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商品包装的历史、概念、类别、功能、设计特点,及包装设计与市场销售、消费者心理、包装材料、生产工艺、人体工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并要求学生掌握包装设计中各种材料的性能和运用方法,掌握产品包装造型结构、外观视觉的设计方法。

在目前的包装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局限性:第一,设计专业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缺乏,毕业后无法很快在相应岗位发挥作用,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一定距离。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偏理论化、基础化,无法顺畅地与在企业中所需的实战技术衔接起来。包装设计是一门重实操的综合性专业技能,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更需要熟练的专业操作技术,一些院校专门开设包装设计专业,学生需利用三、四年的时间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与操练。而包装设计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因课时、师资等客观原因,课程学习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二,由于学校教学设备有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差等客观因素,学生对于包装材料的特性、容器制造技术、印刷基础知识等缺乏系统性认识,导致对包装工艺知识认知模糊。包装设计包括从设计图纸到商品成品的整个过程,设计师必须掌握制作工艺、材料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方面的知识信息量大、专业性高,需要配合特定的场地、设备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学校在硬件软件的配备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学生不能前往实地通过实训学习、实践包装工艺方面的内容,只能通过PPT讲解、视频等单方面输出的形式被动性地进行学习,因缺少动手实践与技术交流,学习效果较差。第三,教师没有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尤其对技术、工艺、软件的操作与认知方面与时代、行业脱轨。从客观而言,教师的本职工作为教育,并非设计一线的从业人员,没有足够的机会与时间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充分了解职场用人需求,因此在授课时难免会出现“重理论轻实操”、“学不以致用”的弊端。

三、新教学模式的探究

(一)依托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组建校企共建的师资队伍

要改变教师知识技能储备欠缺、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便要求教师在自我提升的同时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如今,以互联网为依托,已发展出多种相对成熟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时,高职课堂可借用现有的互联网平台获得便捷有效的网络师资支持,实现更紧密的校企合作,积极吸引行业优秀人才参与课堂,构建跨领域、跨技术、跨学术背景的多元化师资队伍,从而达成课程新“1+1”教学模式。直播、录播为主要方式的网络远程教育、信息分享的形式在校外教育机构中已发展地较为成熟,为高校课堂中加入网络学习互动环节提供了扎实的实践基础。以互联网为桥梁,组建校企共建的师资队伍是课程新“1+1”教学模式的关键。

如《包装设计》课程中,可与印刷厂协商沟通达成以线上观摩为主要形式的校企合作,在课堂上,可邀请印刷厂技术人员通过钉钉、抖音等直播平台为学生进行直播式的技术操作演示,搭建实时实地的企业在线课堂,可有效解决部分学校因设备、交通、资源等限制导致学生对包装工艺认知模糊的弊病,亦可达成学生与技术人员的实时沟通与答疑。在软件技术学习方面,可邀请行业专家针对专题性的问题开设专题线上演示与答疑,结合行业最新的视觉流行趋势给以及时的软件技术指导。此外,也可邀请知名设计师以直播形式开设线上分享会或讲座,学生可以在学校的教室里聆听各地专家的线上讲座并通过文字、连麦等形式进行及时交流与反馈,在节约人力、交通成本的同时,师生也可及时了解到一线行业的动态。在课堂中的直播、录播视频可存档至课程网络平台,方便教师与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与学习。

(二)依托互联网建设校企合作信息平台

学校、企业可建设一个专门的校企合作平台,即为合作企业提供发布需求、校企交流的平台。企业可在该平台发布企业招聘信息,或者适合学校学生、老师完成的项目课题信息,便于让实际项目走进课堂,从而实现课程新“1+1”教学模式。有研究结果显示,单纯的基于互联网络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与效果,其优势源于学生的有效互动、合作学习。如何有效通过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其重点应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该信息平台的使用兴趣。建设校企合作信息平台,让信息的发布、反馈机制更为透明化、高效化,有利于调动教学的节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建立一个个短期合作目标,在不断激活学生学习热度的同时,亦增加了产教融合的粘合度。

(三)依托互联网构建更全面、高效的成绩评价与反馈体系

传统的作业、考试等成绩评价与反馈体系主要是以任课教师为主的线下模式,对于设计类教学而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与单向性。可利用专业互联网平台,如钉钉家校本、职教云作业模块等构建更全面、高效的成绩评价与反馈体系,从而实现课程新“1+1”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可及时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完善课程的成绩评价体系,如在“1+1”课堂中的平时成绩评价中,可通过课堂专家直播观看情况数据、学生参与互动情况数据、课后学习资料观看情况的具体数据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考勤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整个课程内教师或企业所布置的设计任务完成情况,在这部分的考评过程中,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入企业对学生任务情况的考评模块,企业可在设计思路、学习态度、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方面给予考评意见,如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学生可通过互联网及时将包装设计课程作业传至平台,课程教师、相关行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可随时随地查阅作业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让成绩评价成为一个“有迹可循”的过程而并非最终的结果。学生在此过程中,可获得更多角度的、更全面、更专业的评价与修改意见。同时也对专业教师的学术知识、职业技能更新起到了提示作用。

此外,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一个平台健康运作的持续动力与坚实保障。企业与学校应加强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如企业在发布项目时列出明确、合理的奖励制度,若合作教学的成果被企业采纳并用于实际项目,该成果的参与者将获得相应的报酬。在学校层面,也应当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如若在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学术创新等方面有优秀的成果转化与突破,应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学分、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通过及时、全面、高效的互联网评价模式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且在这样的成绩评价与反馈体系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可获得提升并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四、结语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融入互联网,更重要的还要在我们的思维中融入互联网思维,育人模式的革命也要不断的革新。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育人的方向与行业一线动态息息相关,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全面地应对不断更新的社会用人需求。为全面提升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技术质人才,只有突破课堂场所的局限、师资的局限,合理利用网络工具与互联网思维,进行线上线下结合、学校企业互补的新“1+1”教学模式,转变老师、学生、技术专家之间单线的关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包装设计校企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螺旋上升教学策略在包装设计项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