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点解析

2021-11-12 18:40许冬芝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许冬芝/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在心理发展方面正处于一个变化的时期,容易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学校需要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加强重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度过青春期,而且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工作等也会产生积极作用,中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实践性的人才,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的心理更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心理老师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点加以解析,继而更好的展开教学。

一、当前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信心存在不足

中职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做出应对,很多学生进入中职院校是因为中考落榜,因此是带着一定的不甘和不解进入中职院校的,对于自己的选择也缺乏信心,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交际等方面存在问题,因为信心不足所以过分的维护自尊,这反而使学生陷入到了自卑的状态中,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学习动力下降,学校生活不够顺利,也会失去生活和学习的朝气。

(二)学习动力不足

就当前很多中职生的学习状态来看,很多学生有着混日子的心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除了中考发挥失常的,还有很多本身成绩和品行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习惯于在学习上应付,在中职院校学习也只是想混一张文凭,整体的进取心相对缺乏,由于学习动力不足,所以导致厌学心理的出现,作为一个学生,并没有履行好自己学习的责任。

(三)依赖心理严重

很多中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自小受到家人宠溺,在长期的生活惯性影响下,他们的独立性普遍比较差,对于家长的依赖性很强,习惯于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一些中职学校是寄宿制,需要学生独立的生活,但由于依赖心理比较重,所以难以很好的处理各种问题,对于学习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四)人格不够健全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而青春期又是一个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他们渴望独立,但是自身能力却存在不足,中职生的人生阅历比较浅,所以难免会存在认知偏差,成熟的三观尚未形成,人格也不够健全。在对事物的认识方面比较片面化。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但是情绪掌控能力却比较差,所以融入出现偏激或者冲动的问题,在心理方面压力比较大,情感方面也比较自卑,由于不能合理管控自身情绪,所以也直接导致了负面状况的出现。

二、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会产生影响

首先来说一些学生是单亲家庭,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父母双方陪伴,无论是缺乏父爱还是缺乏母爱,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总会产生影响。其次还有一些家庭会存在暴力行为,很多中职生在成长过程当中会受到家长暴力行为,家长的争吵、辱骂、酗酒等行为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阴影。最后很多家长自身的沟通能力存在不足,家长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无法从家长那里得到合理意见,而由于沟通力的不足,所以家长也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家长和子女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间隙和隔阂,这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来说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教育环境会产生影响

学校是中职生获取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教育的合理性也会直接影响到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大多数中职院校都是封闭式管理,因此中职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当中度过,但是如果学校教育环境存在问题,那么便会相应导致中职生出现异常行为和异常心理。

(三)社会环境会产生影响

中职院校教学和初高中是不同的,中职院校主要是进行技术人才的培育,所以教学时需要强化实践,很多学校都会开设实践课程,并且对学生提出实习要求,这就使得很多中职学生过早接触社会,在企业或者工厂进行实习时,也会接触到很多社会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中职生的心理状态也自然会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负面社会风气,会对中职生成长产生误导,由于学生的自控力较差,所以便会养成一些陋习。此外中职生的学历比较低,在人才市场上处于劣势,就业时的歧视也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利影响,使学生无法正面看待就业问题。

三、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点

(一)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的防御

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针对于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教育方案的制定,把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前想到,这样学生在接受了教育之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减轻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自身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意识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将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遏制。

(二)建立起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叛逆性,处于一种心理上的断乳期,但是自身的心理发展却是不成熟的,所以老师的合理引导极为重要,师生关系是学校当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化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话,学生就会主动的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告诉老师,向老师寻求帮助,也会让学生及时的认识到自己 的错误,避免更大问题的产生,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就要着力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进行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将积极引导和耐心教育相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老师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耐心的,中职阶段的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往往会为了维护自尊而故意的和老师唱反调,有时即使是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时就需要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耐心教育,如果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责的话,那不仅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变的更加反感,加重学生自身的逆反心理,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让学生真正的信服,可以让他们主动的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效的进行问题规避,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来面对学生,不断的针对于学生的问题来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有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来进行生活和学习。

(四)通过家校结合来展开教育

中职学生进行社会化的场所主要就是学校和家庭,因此想要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话,就离不开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配合,一旦学生出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老师和家长就要及时的进行沟通,通过集体家长会和个别家访的方式来加深家长对学生的了解,针对于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老师要和家长之间进行交流,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帮助学生解开心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注,对于他们学习、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问题都加以关注。

(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设施

想要实现心理健康有效性的提升,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设施也要相应做出完善,如今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很大重视,一些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会出现异常行为,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学习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很多学校都在积极进行配套设施的完善,既注重学生专业技术的教学,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抗压能力等,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各种问题。其次学校还要建设心理咨询师,对学生需要开展积极的心理咨询,免费为学生进行心理服务,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通过开展多样的校园心理活动,可以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氛围,为同学们之间的积极交往创造有利条件。最后学校还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通过课程的开展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且对自己做出积极评价,保持更为正面的心理和情绪,为学生打造出一个更好的心理健康学习环境。

(六)老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老师是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人员,所以老师的教学能力也将会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为此老师自身也要保持积极正面的形象,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其次老师要不断进行学习,努力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然后再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老师要将学生个人发展置于重要位置,一切为了学生发展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巧,为学生营造出更为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心理健康的提高。

(七)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并且给人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学校是中职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如果在校园内部有人际关系问题,那么将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培养。

四、结语

综上,就我国社会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的话,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院校的教育当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于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的中职学生来说,老师的合理引导是极为重要的,因此说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对困扰学生发展的问题加以重视,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具体的开展心理健康教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