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途径

2021-11-12 18:40刘晓春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高中语文情感

■刘晓春/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写作是一项输出性学习任务,也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之一。由于高中学生学业科目多、压力大、写作素材缺乏,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落后,导致很多学生面对写作时一头雾水、下笔困难,难以走出“做”与“假、大、空”的怪圈。为了转变这一现况,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写作教学观念与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体会到写作的魅力,培养其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实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真正治愈学生写作“顽疾”,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困境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可谓教学的一大难点,从教师层面来看,写作教学过于随意,效率不高;从学生层面来看,腹内空空,存在畏难情绪,写作过程缺乏谋篇布局,不少人犹如写流水账一般,写作能力堪忧。写作能力的不足与教师写作教学的失当不无关系,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一)重教轻能

多数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通常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写作要点,却未从学生实际考虑,看其是否掌握了写作与构思能力,能否通过写作训练持续提升写作能力。以议论文写作教学为例,教师会告知学生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并要求学生依据“万能结构”进行构思写作,这导致学生创作思路受限,无益于其创新思维及想象力、观察力的提升,导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个性化写作缺失。不仅如此,学生写作时的素材往往源自生活,因而要求教师教学时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将内心思想融入作文之中,如此方可由内而外地构思、创作,而该过程也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而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只关注外部刺激的强化,试图通过多次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不注重遵循学生发展规律,这无疑压抑了学生的“天性”。

(二)重写轻说

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重写轻说问题严重,多数教师强调“让学生大量地写”,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勇敢地说”,虽然多写多练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意义重大,但表达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受限,不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稳步提升。长期以来,高中写作教学均不太重视“说”,这导致众多学生不敢说话、不会说话,一张口就紧张、慌不择言,这都是写作教学中“重写轻说”所导致的。虽然,说与写并不相同,但二者却存在天然的联系,就表达方式而言,“说”“写”均隶属于输出性信息,都是将个体思想、观点、情感加以传达的方式,虽然二者表达方式不同,但却互为促进,若一味关注写而忽视说,相当于将“语”“文”割裂了,无益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重说教轻交流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均侧重于写作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这导致写作课堂学生昏昏欲睡,对写作课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使之逐步失去对写作的兴趣。例如,在描写人物的写作教学中,学生需要的并非理论指导,而是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若此时教师毫无提示、毫无情感,将导致学生无法顺畅地抒发情感、传达思想。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已接近成年人,此时学生所需的并非乏味的说教,而是渴望教师以成人的方式分享自身经历,给予真切的指导,如此可拉近与教师的距离,便于学生从情感抒发的角度构思与创作。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途径

针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语文教师要加快转变传统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强化思辨,加强理解教学的运用,注重说写的有机结合,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以此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创新思维,强化思辨

针对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重教轻能等问题,教师要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强化思辨,实现个性化写作。一方面,写作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高,因而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其创作激情,还会使课堂氛围沉闷乏味,为此,教师要依循多元教学策略并举、多练精讲等原则,丰富教学形式,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例如,教师除了教授以外,还应组织互评环节、穿插多媒体资源、安排课堂讨论等活动,以多元教学方式适应不同学生的写作要求。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在写作中体现创新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张扬自身个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教师要鼓励学生贴近日常、亲身体悟、真实表达自我、避免矫揉造作,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获得写作启示。例如,以“生命”为话题开展写作训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兰亭集序》中“死生亦大矣”的伤悲,感悟《我与地坛》中作者的生死体验,并引导学生立足全新高度审视生命,明确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密度。又如,以“青春不朽”为主题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地理解青春的内涵,特别是对于身处青春时期的高中生,使之认识到青春乃是一个自我感悟、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比照中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度,并紧密联系自己对青春的感悟进行构思创作,使其作文充满独特与个性。

(二)理解教学,说写结合

理解教学强调建构认知、情智相长。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理解教学的优势,做到说写结合,禁于未发。其一,理解教学的应用强调“三大环节”,即课前理解目标及设计、课中理解情感与活动、课后理解个性及评价。一方面,为使学生将写作种种技法内化于胸中、外化于笔端,必先引导其“倾听与理解”,要想加强师生的理解,高效的沟通必不可缺,同时要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写作素养思维导图”,使之深刻理解写作,找到提升认知的线索;另一方面,课上要注重师生平等对话,以合作式、讨论式等教学形式为主,以讨论、演讲、辩论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深化学生思考与理解。此外,课后要根据激励及跟踪等原则,对学生写作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深刻地评价,鼓励其持续提高。其二,写作教学要注重内容及命题形式的开放性,向学生情感、社会生活及写作修改开放,针对说、写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师要注重将二者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释放出1+1>2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十年后的我”为主题,鼓励学生畅想、表达自己未来的生活与工作,有学生希望十年后成为宇航员、白衣天使、解放军、作家等,有些却认为自己十年后,可能因读书不用功而在社会上处处碰壁,看不懂电器说明,也不懂新式计算机如何操作,洋相百出……通过活跃的表达与想象力的放飞,有效扩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其在写作中文思泉涌。

(三)联系生活,交流情感

高中学生人生经历有限,这导致其写作时所传达的内容与思想均集中于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在写作教学时注重联系生活、交流情感,渗透多元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写作的完成度与作文的完整性,避免学生不切实际,写得天花乱坠,鼓励学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鲜明的主题,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化作笔下的一字一言,将生活中所积淀的素材充分应用于写作中来。针对过于宏大的写作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实际,切忌写得“假、大、空”;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以多元方式指导学生构思创作。就高中生而言,纵然经过多次训练,很多仍无法自主创作,这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师生情感沟通不当,导致学生对写作内涵不明所以。因此,教师要以自身为例,向学生讲述自己写作的经历与方式方法,为学生做示范的同时,拉近师生关系。例如,教师可以“我第一次……”为主题,与学生交流第一次写作时出现的问题,并将所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生,鼓励使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自行补充题目,如游泳、徒步旅行、做饭、骑行等,将印象深刻的生活回忆化作一个个或幽默、或趣味、或窘迫的故事,拓展写作深度。

三、结语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仍面临诸多困境,为了扭转困局,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写作实际,总结学生写作中常见的共性问题,同时创新写作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彰显写作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生切实掌握写作技巧与方法。写作本身是一种“精工出细活”的过程,因此,教师除了要“攘外”,还要“安内”,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写作态度,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其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高中语文情感
情感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台上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