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艺术性探析

2021-11-12 18:40刘爱琴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刘爱琴/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很多学生对高校的课程设置培育理念有所误解,认为一旦进入高校当中,只需要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努力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并能够顺利的完成整个高校阶段的课程内容就可以,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即便是进入到了高校的日常学习过程当中,也需要对专业课程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只有树立了正确优良的三观,才能够更好的把控自己未来的人生发展道路。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分析

(一)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未来人生打拼的基础与基石。然后一个人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没有了信念与理想,那么就没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因此在学生进行能力本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理想与信念的学习与确立,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它能够帮助相关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未来的人生道路,制定人生计划。对于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即将进入社会,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与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够在走出校园之后在工作岗位上,或任何的环境下,保持持续上进的心态,制定可行的计划,并不断强化加以执行,最终实现自己的成长目标。

(二)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也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人类在高等文明社会中社会属性在道德层面的呈现。它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法律之外的公序良俗来进行有秩序的工作与生活,它比法律约束的范围要更加广泛。因此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习,与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同样重要。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对于促进社会整体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具有典型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都具有典型的作用,只有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那么才能够切实促进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是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将自身价值实现与社会贡献价值实现结合在一起,使得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实现生命意义的升华。这是相关教师为国家谋求长远发展所必然要进行的教育内容。能够让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变得更加积极、向上、阳光。当中国将“爱国”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就深刻体现出整个社会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关切。在高校学生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其目的就是要保证当前学生的对于国家发展的关爱以及对于社会进步的关爱,只有引导高校学生为自己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应有的能力,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国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分析

(一)效果反馈期长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教育教学效果,与专业性课程知识的教育教学效果反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专业性知识的教育教学效果可以很快,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相关项目课题完成情况,甚至通过相关考试分数体现出来。因此相比较专业课程知识的教育教学而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能展现出的教育教学效果需要一个较长的反馈期,这是独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文化课程教育工作具有典型的差异性,文化教育通过简单的考试就能够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技能掌握情况,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短时期内体现出学校的教育成果,这种反馈周期较长的特征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特征与实际现状。

(二)教育对象复杂

教育对象复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另一个特征。高校思想教育所针对的教育人群是已经成年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因此有关学生在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之前,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正式思想理论学习史,因此站在教师的角度,想要通过统一的教学方式来对具有不同思维和个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来自于不同区域的学生,由于家庭生活背景具有差异性,他们的教育成长经历也具有差异性,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注重教育的针对性或和有效性。如何对于差异化比较明显的高校学生群体实施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的目标。

(三)教育方式多样

为了能够贴合相对应的教育对象,使得教育效果最大化,有关教师通常会采用较为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常推进。而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也会由于自身教育方式理念的差异,来选择自身较为偏好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教育。故而我国全体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呈现出的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差异化的工作中提炼出共性进行全面的推广,但也需要在共性之中探寻差异化的教育方式。这种在共性中寻找差异和在差异中提炼共性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在具体工作中,只有不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探寻更加适宜的方式,针对大众化的普遍观念进行程序化的引导,并对具有典型特征的特殊教育群体,例如贫困群体,开生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引导,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三、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

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的高校辅导员本身所具有的日常工作任务以及内容十分繁杂,既具行政属性又具教学属性的双重工作内容,使得高校辅导员无法以较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日常的工作处理。现阶段的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都较为注重管理性工作的完成而对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教学缺乏重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文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存在典型的差异,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过程中必须抓住典型的特征。但是实际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注重了共性却忽视了个性,这是当前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的常见状态。

(二)教育环境不佳

教育环境不佳也是目前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本身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高校日常的教育教学进程中往往更为注重专业课程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思想政治层面的教学,这会给予学生错误的优先级提示。第二是高效的教师岗位划分,本身存在着不科学可理的既定看法。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在高校学生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把辅导员当做是学校某一层级的管理人员。特定的教育环境与管理层级,让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形成的往往是一种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对立的关系很难形成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也是不能充分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有效成果的典型原因。

(三)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的高校辅导员由于多为年轻缺乏经验的老师来担任,因此相关教师并没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手段。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推进过程中,只能以较为课本化固定化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都会使得日常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倘若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无法得到改善。很多高校,辅导员都是新进教师从辅导员过渡到讲师的一个阶段性角色,在这个特定的岗位上,教师很难扎下根来用心的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走专业化教学的道路,很多教师都是把辅导员从业经历当做是事业发展的临时转折点,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教师很难深度研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有效方式,大多都是依靠于简单的思想政治课本或固定的教学模式来开展工作。

四、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艺术性途径

(一)完善教学管理方式

此处的完善教学管理方式,大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进行。首先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通过贴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方式的选用,来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教学管理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由于高校辅导员俱为较年轻尚未有太多教学经验的教师,因此,对于该部分教师而言,进行相关教学管理方式的培训与学习,对日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也是能够起到一定帮助的。因此在该部分的措施推进过程中,应当要同时从了解学生群体需求以及定时进行教师岗位培训两个方面来进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的是学生思想层面的教育与引导,最终作用是对学生的三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建设。而学生的思想观念是否受到影响,三观建设是否受到了正确的引导,都是无法短时间内通过日常的校园生活与学习呈现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教育管理方式的展开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耐心与毅力。只有如此,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前面已经提到过,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并不良好,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改革。首先是相关学校改变重专业知识教学而轻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学放在较为平等的从面来进行考量,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风气能够焕然一新。其次,相关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既定看法也应当进行适当的革新,很多教师都认为辅导员无法承担较为重要的教学工作,大多数辅导员都是由于无法做好教学岗位的工作,从而转向辅导员工作的从事,这种既定观念的产生会让相关辅导员失去日常工作展开的动力。因此对辅导员日常工作采取较为客观的态度进行看待,能够极大提升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动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环境得到提升与改善。这也是对学生的思想观以及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的一种生动方式。学生能够从教学岗位的“无差别”观念中,体会到“以劳动创造财富”本身的真谛与内涵。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较为自然的引导教学方式体现。

(三)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许多行业都由于信息技术的引入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类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工作而言,通过信息技术等教育辅助手段的使用,让学生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率,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很有意义的。因此相关辅导员与时俱进的丰富教学手段,对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当然除了与信息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融合,开创新颖的教育教学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这也是能够起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又比如,当前很多高校之间开展了高校联盟,在高校联盟系统中每个高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特定的方式或特色。在学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需要注重在联盟学校之间去深度挖掘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互相学习,对比寻找差距来不断改善教育方法。促进管理手段与教学手段的丰富化,以此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总而言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拘泥于形式,而应当更为贴合社会的发展实际,只有如此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整合教育资源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分享一直都是高校日常教育教学需要注重的问题之一。由于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缺乏,导致在很多高校内辅导员担任起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基于教育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分配运用变成了各个高校应当采取的措施。基于此,各高校辅导员不应当仅仅将自己当做管理者来参与到整个班级的日常运作当中去,各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加紧参与岗位培训,使得自己早日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当中来。此外,对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一方面是要注重学校内部资源的整合,例如师资力量的整合,特别是对于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经验的教师,要注重经验的传承,力争在辅导员岗位上能够培养出一批梯队性的干部强化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外部资源的整合更需要注重一些具有典型成功教育经验的学习、复制、推广,不断进行深度研究,寻求自己的契合点,探寻更加有效的实用性,以此强化方法的有效落地。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得现阶段的高校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与运用,使得整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入科学合理的教学秩序当中来。

(五)加大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

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单单意味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以及三观的建立,还意味着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相关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由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倘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与疏通,学生的思想情绪可能会异常。因此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情绪疏通以及管理。同时由于高校毕业生均要面临就业问题,而在高校的专业课程中并没有与就业相关的就业教育课程内容教学,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当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就业教育过程中,高校招生就业管理办公室必须要充分发挥就业管理部门的角色与真实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通过对当前社会经济的趋势进行研判,对学校各个专业进行深入分析,尽可能地为学生推荐更多的实训和就业的机会,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是通过推荐优秀的毕业生,塑造学校的良好口碑与社会形象。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就业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就业观念的确立,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度过在高校学习与生活的最后时光。

五、结语

以上相关措施,就是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使用到的较有艺术性的措施。它能够帮助相对应的高校学生,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进行正确三观的建立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更加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面对未来的人生道路。而高校辅导员也应当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的进行自我修炼,提升教学能力水平,以便更好的为学生进行服务。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