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改革开放及改革开放精神

2021-11-12 18:40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精神改革

■王 萌 庄 岚/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距今己走过40余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历史性过程,体现了一种精神,可以称之为改革开放精神。回望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成就、总结其宝贵经验、弘扬其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进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脉络

从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阶段:

(一)改革开放的客观探索阶段(1978-1992)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第十四届党的代表大会,是改革的探索阶段。主要先在农村展开,进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开展试点,总结成功经验,最后推向了全国。在城市里的改革,主要以大力发展国有企业为主导,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城市。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能够及时调整方向,挽回损失,这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伟大的基础,党的正确领导也是能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道。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确立阶段(1992-2002年)

1992年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同时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2002年,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 (2002-2012)

2002年,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在2003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时代阶段(2012至今)

2012年党的“十八大”和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十八大”以后我党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又拓展了新的领域,即:一带一路,使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也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

(一)经济方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改革,国内生产总值翻了几百倍,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上升到2017年的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在经济方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二大经济体。

(二)社会治理

实现了从计划单级供应向现代供应服务治理的转变,出台了以市场自身功能为主,相关部门宏观调控为辅的公共服务管理措施。通过公共服务管理大数据的网络技术综合应用,实现了网络一体化综合管理。

(三)城乡结构

从1978年落后的农村社会,逐步转变为城乡一体化社会,之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80%,通过改革开放,鼓励创办企业,设立经济特区,以及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民从土地的瓶颈中走了出来,农民开始进城,社会开始了高度流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四)民生方面

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全面转变,在不同领域,增加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人民的生活开始从之前的吃得饱向追求幸福生活、美好生活而转变。

三、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

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是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才能引领中国取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取得社会各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二)正确处理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改革开放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同国内国际形势相适应。要跟上时代步伐,坚持改革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坚持正确处理好改革和开放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理论创新,推动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三)始终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我国改革开放是必然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需要漫长的不断探索和接续奋斗的过程。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必然是遵循和尊重改革开放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改革与开放、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等。改革开放中如同小马过河,尝试、协调、创新、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

四、改革开放的伟大贡献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改革开放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系,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功能。

(二)经济运行和调控的理论创新

众所周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为辅,这样在做的好处是能够使得经济不单单只受市场的调控,国有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和经济总体发展的走向,国有企业是推动改革开放进行的主要力量,回首多年之前,国有经济总是披荆斩棘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为我国经济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在于面对国际的金融风暴中,能够快速做出回应,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渐进式改革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由易到难、由农村到城市逐步推进的,特别是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循序渐进的改革开放模式,在一项政策和方针落实后,没有急于进行下一步的政策,而是回头看,看取得的效果,之后进行评估,再制定下一步的改革措施。渐进式改革,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的,更加切合实践的具体主题。渐进式改革优点在于能够保持国民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开展有效的改革。

(四)建立开放经济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变化上,改革开放成为世界各国的案例。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较局限,中国的改革开放,适应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充分发挥劳动力的优势。从早期实行优先政策,建立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以及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带和经济发展圈,到后期的自由贸易区和贸易港,全面深化和发展了改革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举措,这些开放经济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的经济发展。

五、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改革开放作为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一个风向标,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其中体现的改革开放精神,是今天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传承并大力弘扬。

(一)敢于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

“披荆斩棘”顾名思义在于敢闯、敢拼、敢尝试。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重,每向前走一步都充满阻力。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作为推动力,扫清了改革开放征程中的各种障碍、难题,应对着改革开放的种种挑战。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布局的展开,再到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筚路蓝缕、砥砺奋进,正是有了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才使国家取得了累累硕果,当然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道路的成功实践。

(二)只争朝夕的追赶精神

追赶精神的重心在于只争朝夕,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紧迫感,抓住每一次机遇和时机,即是要追赶。赶上时代的发展潮流、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始终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在追赶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逐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敢为人先是突破旧思想,旧理念,旧制度。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改革开放的本质是要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推进国家发展。40多年的改革开放,创新融合着历史机遇、凝聚着思想共识,伴随着发展的进程。不断促进着国家发展。

(四)脚踏实地的求真务实精神

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已经证明,我国的改革开放既是历史性的,也是创新性的,没有前车之鉴,必须一步一步地探索和尝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我们深刻意识到,要发展、要成就,只有实践,必须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付出,才能将改革开放向前推进。脚踏实地是改革开放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以敬畏之心脚踏实地,以实干精神不忘初心,继续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必将迎接新挑战,拥抱新时代。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为迎接“两个一百年”目标而砥砺前行、求索奉献。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精神改革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拿出精神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