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经典作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1-11-12 18:40马志邦喀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革命红色

■马志邦/喀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等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

红色经典作品经过数十年的沉淀散发出独有的光芒,它是历史的应证,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传播社会主流道德价值的文学形式,挖掘其内涵,运用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色经典作品包括红色经典艺术、红色经典文学、红色经典歌曲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条化,教学方法单一

有些教师上课只能照本宣科,只讲空洞的理论,缺乏生动鲜活的事例,造成学生不爱听,提不起兴趣,人在课堂心在外。而红色经典作品中有许多形象生动的事例,把这些恰当的事例运用到讲课中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说服力。

(二)由于网络恶搞,损害了英雄人物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现在互联网发展迅速,大学生中很多人通过手机来了解外部世界。一段时间以来,网络恶搞英雄人物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资料,这些网络恶搞损害了英雄人物的崇高形象,甚至颠覆了英雄人物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需要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澄清模糊认识,还英雄人物一个本来面目。一个民族需要英雄,需要诚信,需要理想信仰,通过学习红色经典作品,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让英雄人物身上热爱祖国、不畏艰险、勇敢担当的优秀品质发扬光大。

二、红色经典作品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红色经典作品有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常说:共产党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追求。理想信念是一生一世的,不是一时的。由此可见,坚定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多么重要,要教育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终身加强党性修养。因为没有政治修养,就要迷失;没有道德修养,就没有感召力;没有知识修养,就会迷失方向。

阅读红色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从革命英雄人物那里体会到他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我国当代红色文学作品“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中,其中的英雄人物多年来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敬仰。如《红岩》中视死如归、意志坚定的江姐,《红日》中参加三大战役的英勇无比、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解放军战士,《红旗谱》中的“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农民英雄朱老忠,《创业史》中的忠厚善良、勤勤恳恳、坚韧顽强的农民梁宝生,《青春之歌》中上世纪30年代从小资产阶级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山乡巨变》中忠心耿耿为党工作、勤勤恳恳为集体办事的好党员、好干部农业社社长刘雨生,《保卫延安》中为保卫革命根据地和党中央政权的誓死捍卫的革命战士……。把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进入大学生的头脑,最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革命品质,在构筑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意志坚定、勤学苦练、报效祖国。

(二)红色经典作品有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爱国主义的实效性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红色经典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在60后和70后中可以说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但远离战争年代的零零后大学生未必熟悉,他们接触更多的是网络小说、网络游戏,对红色经典电影未必观看过。因此,有必要用红色经典电影来教育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如《小兵张嘎》中的勇敢、坚强、机灵的少年英雄嘎子,《鸡毛信》中的为了完成爸爸交给的送信任务、在途中与日本鬼子进行斗智斗勇的海娃,《闪闪的红星》中的和游击队联手对抗土豪恶霸的少年潘冬子,《雷锋》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焦裕禄》中的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一个个鲜活、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英雄人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值得大学生去学习,从而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负韶华、努力奋斗。

(三)红色经典作品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这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依靠这些精神,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些精神不仅在革命时期起到了精神支撑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是宝贵的财富。坚定的信念,红色文化是鲜活的德育教材,课堂教学上,将多媒体技术 、课外实践 、参观游览等教学手段有效的利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载体是指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红色经典作品之所以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因为其承载、传导着革命先烈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英雄气概,值得大学生学习,让大学生在奋斗的青春中实现他们的人生追求,为祖国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红色经典作品有助于女大学生自重、自省、自励教育

红色经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如: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的革命者形象— 江姐;《红日》里姚月琴索性等战争结束了再和胡克谈恋爱;《青春之歌》里林道静把“是否革命”作为衡量爱情和婚姻幸福与否的唯一标准……革命无处不在。“十七年文学”时期的红色经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她们满怀激情地参与到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洪流中,她们有着钢铁一般的坚强意志,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有着为社会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如:《创业史》中的改霞、《三家巷》中的胡杏、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中的张腊月、《李双双》中的李双双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中结合红色经典作品教育,可以使女大学生学习女英雄身上的可贵品质,在学习、生活上能以她们为榜样,自重、自省、自励,刻苦学习,练就一身真本领,努力做到“胡杨般坚韧、红烛般奉献”,在自励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品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红色经典作品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阅读红色经典作品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红色经典”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正、善、美,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如“舍己为人”的欧阳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发出引起人们心灵震憾的“我要读书”的高玉宝,“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红色经典作品是和新中国一起成长壮大、风雨兼程的产物,是旧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却又顽强不屈的见证。有志青年面对旧中国被列强瓜分、群雄割据,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油然而生,他们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参加革命,他们所表现出的理想追求、青春激情、爱国意识值得大学生阅读、学习,让大学生在阅读红色经典作品时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为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担负起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

红色经典作品中有报国无门的感愤,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有对家国沦丧的担忧,有对民族存亡的道义担当,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激发大学生向往崇高的信念,学习英雄的浩然正气,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三、把红色经典作品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式和途径

(一)把红色经典作品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1)利用校刊、校报、校园广播、展板、橱窗、横幅标语和路牌宣传红色经典文化;每逢“七一”—党的生日,组织大学生开展唱红歌比赛,缅怀革命先烈活动;每到三月五日,学习雷锋精神,组织学生读“雷锋日记”。

(2)围绕红色经典作品,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征文比赛、书画作品比赛、讲故事比赛。

(3)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欣赏红色音乐、歌曲。

(二)把红色经典思想运用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

利用空闲时间,带领大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或利用展览馆开辟党史、社会主义新中国史、革命先烈历史展览专栏,让大学生参观。

四、结语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硕果累累,互联网给青年大学生学习和娱乐提供了新途径,有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忽视了个人正确思想品格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这些大学生思想上就会出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引领大学生上好、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阅读红色经典作品,多唱红色歌曲,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刻苦学习,克服困难,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革命红色
读经典作品的体会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試述梵高经典作品
为什么读经典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共鸣经典 感应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