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11-12 03:32杨晨瑗景尚斐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9期
关键词:腓前踝关节韧带

杨晨瑗,景尚斐(通讯作者)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影像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2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纤维外二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踝关节主要由人体距骨滑车与胫腓骨下端组成,腓侧副韧带区域是从外踝部位开始一直到距骨前外侧、跟骨外侧与距骨后方,分为三种韧带,分别是距腓前韧带、带跟腓韧带与距腓后韧带,其中距腓前韧带较为薄弱,所以当日常生活中或者运动中,一旦踝关节受到严重扭伤,踝关节外侧韧带则会在这时出现一定损伤,尤其是距腓前韧带损伤,其发生率高达70%。由于许多患者踝关节扭伤后前往医院进行拍片检查时,并没有发现骨折,所以没能重视踝外侧副韧带处理,在时间持续推移下,会导致踝关节引发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最终给日常生活活动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诊断与处理。当前临床中主要采用影像学方式进行诊断,CT检查作为一种常用手段,通过多排螺旋断层扫描检查,能够将患者踝关节解剖细节进行显示,以评估诊断疾病。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应用在韧带损伤检查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在组织结构显示上有着较高清晰度[1]。基于此,此次就MRI在距腓前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收的共60例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组与MRI组两组,各30例。CT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4岁,平均年龄(31.25±1.26)岁,其中手术病理诊断腓前韧带Ⅰ级损伤16例,Ⅱ级损伤9例,Ⅲ级损伤5例;MRI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6岁,平均年龄(31.34±1.31)岁,其中手术病理诊断腓前韧带Ⅰ级损伤15例,Ⅱ级损伤8例,Ⅲ级损伤7例。患者一般资料利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确认为距腓前韧带损伤疾病者;②患者均表现出踝关节疼痛、外踝肿胀与踝环节内旋活动受限等症状体征;③检查时间在损伤后2 h~7 d;④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排除标准:①骨性关节炎、踝关节感染以及肿瘤疾病等患者;②精神疾病与认知障碍者;③不配合检查者。

1.2 方法

CT组采用CT检查,选用GE CT Optima660型64排螺旋CT扫描仪作为检查设备,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进行参数调节,层度设置为20 mm,层距设置为10 mm,给予患者病灶加层扫描。

MRI组采用MRI检查,选用西门子Avanto1.5T进行检查,本次检查主要借助检查专用线圈开展相应操作,首先需要帮助患者保持仰卧位,指导患者下肢保持自然伸直状态,踝关节需要屈曲20°,患者检查体位正确后,需要给予轴位、冠状位各个序列扫描检查,重复时间与回波时间分别是3000 ms、90 ms,层厚0.3 mm,层距0.3 mm,矩阵512×512。MRI检查轴位与冠状位主要能够清晰显示距腓前韧带与周围结构,T1WI序列则可以将患者踝关节解剖结构进行清晰显示,T2WI序列则可以详细观察患者病变情况。

1.3 观察指标

距腓前韧带损伤评估标准:如果距腓前韧带存在连续性完全中断,周围关节腔检查发现具有积液,同时观察显示撕脱性骨折或者走向表现异常,韧带增粗,局部区域发现存在弥漫性信号增强,则属于Ⅲ级损伤;若是距腓前韧带形态上显示不完整,纹理连续性呈现出变薄或者中断,韧带增粗与信号增强,并且PDWI上显示中等信号,T2WI显示高信号,则属于Ⅱ级损伤;检查下发现距腓前韧带存在挫伤,纹理连续性显示良好,韧带增厚,回声逐渐减弱降低,则属于Ⅰ级损伤[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MRI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组(P<0.05)。

表1 统计检查诊断结果

3 讨论

距腓前韧带作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一部分,通常位于踝关节外前方,当距腓前韧带发生损伤时,踝关节外侧与前侧会表现出肿胀,伴有明显压痛,同时还会给踝关节屈伸活动造成影响,当踝关节进行屈伸活动时,则会导致疼痛感加重。另外,如果损伤情况极为严重,还会出现皮下淤血,甚至可能导致按压时感觉到皮下波动感,这时存在皮下血肿情况,最终导致疼痛加重,给患者日常生活以及日常活动带来严重影响,必须尽快诊断治疗。

MRI作为当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方式,该检查方法是结合原子核磁场共振信号作用进行重建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技术,MRI成像检查具有无创性,且不具有电离辐射,可以从多方位与多序列成像,针对软组织可以取得较高分辨率。根据相关研究表明[3],针对膝关节韧带损伤临床检查,MRI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检查准确率较高,同时应用在半月板损伤检查,或者是骨挫伤检查中也可以起到较高的诊断作用。

踝关节距腓前韧带以胶原纤维为主要组成成分,由于组织结构中多肽形成致密网架受氢原子作用的影响被固定,从而导致其不可以进行MRI成像,从而在各个序列检查上都表现出低信号[4]。一旦距腓前韧带遭受到一定损伤后,多肽网架结构随之也会遭受到损伤,如果采用CT检查,可能会无法显示出多肽网架结构,但MRI检查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尤其是针对复杂踝关节韧带三维结构或者组织结构,能够具有CT检查没有的优势。

经过临床研究实践表明,MRI检查可以将患者韧带解剖结构特点以及病理变化进行清晰显示,并且在韧带损伤检查准确性与特异性上均较高,氢原子与水肿液同样可以应用MRI成像检查,表现出高信号,同时因为出血与水肿在MRI成像上会表现出韧带肿胀与增粗,所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而对于CT检查来说,CT检查软组织分辨率相对较低,在韧带细节显示上仍然存在一定局限,大多是通过测量下胫腓关节间隙来评估损伤情况[5]。

除此之外,在进行MRI检查时,当踝关节处在放松状态,则能够有效减少运动伪影的产生,并且还能够充分运用MRI三维空间技术,明确扫描平面特点,从而保证扫描平面平衡在韧带走行方向,以清晰显示出韧带情况。由于踝关节韧带数目数量较多,附着情况与纤维方向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当标本位置、形态与辨认标志合理明确,能够给疾病图像辨认诊断提供极大帮助[6-9]。此次针对我院接收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展开研究,分别给予CT与MRI检查,统计结果发现MRI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于CT检查,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MRI检查应用价值显著。这也表明,距腓前韧带损伤应用MRI检查能够取得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并观察损伤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

综上所述,MRI检查有着多平面成像、多参数以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等诊断优势,针对韧带结构与组织层次检查上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所以应用在早期距腓前韧带损伤诊断临床价值较高,尤其是X线或者CT无法正常检查或者解释的现象,通过MRI能够清晰显示观察,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腓前踝关节韧带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江苏专家共识
高频超声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MR薄层斜轴位质子加权脂肪抑制成像显示距腓前韧带的价值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改良Brost?m-Gould术单纯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短期随访研究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