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文的革命

2021-11-13 01:46
散文百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诗文诗人诗歌

云 车

吉林外国语大学

诗文,或真正的诗歌,是真善美的化身。而且,诗的世界应该是纯净的,不容玷污。诗人亦如是。除此,皆有辱斯文。

这种纯净,是一种纯粹的、强烈的、无私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私利纷争。

隐含于诗文背后的情感,或是赞美,或是批判;或是哲思,或是讥讽;或是悲壮,或是欢喜;亦或是爱恋,或是怨恨;更或是愤怒,或是呐喊……皆无不可!

具体说来,只要是正义的而不是邪恶的、真实的而不是虚伪的、善意的而不是愚弄的、大爱的而不是自私的、贴近生活的而不是远离社会的、深入民众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而且色香味韵俱全者,大多皆可为上乘之诗!这类诗文,一定会弘扬正气、沁人心脾、激励进取,一定会具有逻辑和历史的穿透力,广大人民群众也一定会感同身受!

相反,那些为了所谓“接地气”,而盯着屎尿作诗的媚俗之流,或互为利益交易而刊发有辱诗文的媒体之流,皆不会长久!一篇诗文的好与坏、香与臭、美与丑,一个诗人是崇高还是猥琐、是真才实学还是沽名钓誉、是为民请命还是贪财惜命,时间都会证明这一切!

当今,谈及诗文,包括从事诗文之人,都应该来一场大的革命!否则,“诗风日下”,不利于实现我们为之奋斗的复兴大业。

从何入手?从思想、从制度、从管理、从机制,均应洗心革面,鼎新除弊。此事不易,实为系统工程,并非三言两语可以阐明。但分析影响诗文创新与发展的诸多因素,仍然可以从中窥视一点破解之道:

一、政治环境

诗为歌而作,诗亦为治政服务。无论如何,概因“人生来就是政治动物”,诗人也不例外。诗文的内容,即便是描写“春天里的青草,秋天里的飞鸟”,或是“夏天里的雪糕,冬天里的棉袄”,但凡能从写诗中品味到人生的美好,诗人绝不会是处于一个政治浑浊的环境。诗是生活也是学术更是艺术,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诗歌保持鲜活生命的源泉!

诗人闻一多有句名言“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借以今用,这也是诗文创作的最低政治要求。可是,君不见,多少所谓的诗人,他只爱他自己!不少所谓的学会、协会,他们只爱他们自己!因此,咏小爱而弃大爱,抒私心而违公心,弄玄虚而逆天理,可悲可叹!由此,所谓“自古好诗在民间”也不无道理。某些诗官、诗编之类,或身处官场,或陷于利益,或领衔某刊,多数身不由己。也许,只有在民间,才更能做一个正义、干净、有担当、讲真话的好诗人。

二、社会风气

诗文的兴衰,与社会风气密切相关。“五四运动”以来,现代诗遍地播种,涌现出大量经典好诗和大批优秀诗人……不可否认,这得益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奋斗激情、得益于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青春热血!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风气的好坏会影响到诗人的作风、品行;诗文为人而作,诗文对于社会的教育引导是潜移默化的。当创作诗文,仅仅是为名、为利、为官位、为彩头、为流量,那样会产出多少好诗呢?那样又会诞生多少好诗人呢?

近年来不少文学刊物停办,与网络信息化社会的进步有关,但也与诗文的质量、文风、读者不买账等因素有极大关系。不少诗人或是诗刊,原本纯洁而自律,但却在不良风气的侵蚀中逐步沦为权、钱、色、利的奴仆,“有钱就是VIP”,实在可气可恨!历史终将证明,只有那些有定力、有原则、有风骨、不为金钱财物所迷惑的诗人和诗刊才能长久。

三、文坛景象

在文学、艺术逐渐走向大众化的今天,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持续提升,欣赏水平和评判力也逐步提高,各类乌七八糟、低品质、负能量的作品难免被大众诟病。某些主流影视平台所举办的大型晚会、汇演等一类文艺作品,有些常常是昙花一现,毫无生命力,便是明证。与此同时,文坛的景象是否正常,与诗文能否高水平、健康地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在于执掌文坛“权杖”的这一群人,无论名家、专家还是主席、会长,无论来自作协、诗社、学会,或论坛、网站,或民间团体等其他组织的“官人”,都应坚定思想立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领诗歌方向、激励诗坛正气,写真情、讲真话、扬真理!

面对诗坛一些乱象、丑态,甚至险象环生之局面,我们必须抵制的是那些山头林立的圈子文化、相互排挤的门户文化,必须防范诗界的“江湖”习气和自封“诗王”等现象,必须摒弃轰轰烈烈、华而不实的诗赛诗评,必须革除“萝卜蹲坑式”的大赛颁奖,必须抛弃那些利益勾兑的诗歌及其诗者。所谓“身在其位谋其政”,执掌诗文平台的权力阶层,勿以老人自居,应该走出去、主动“下乡”去,查找矛盾问题,倾听民间呼声,汲取丰富而鲜活的营养与智慧。由此,凝聚诗界力量,不断激发文坛新活力。

四、作家品行

德行天下,高山仰止。身为作家,不一定都能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也不一定都是品行完美的道德模范,但是“遵纪守法、恪守良知、信守文德”应该是最起码的品行要求。君不见,确有不少写诗的人自诩为作家,或粗制滥造出版诗集,或贩卖诗文自封为主编,然其人品一般,诗品平平,甚至狗苟蝇营、利益熏心、作风败坏。所谓“文如其人”,强调“文品要与人品一致”,作家或所谓的名诗人绝不能做“两面人”。近年来,在现代诗界出现诸如“荡妇体”“废话体”“屎尿体”等多种名噪一时的写法,其与现代诗的创新毫无关系,实则为笑柄……不容置疑,推动现代诗歌的创新发展,作家、刊物都要有好的品行。

五、赏阅素养

除了纯属个人爱好的情况,写诗发表出来就是让人赏析与品鉴的,或者为了学习交流,推动共同进步。这里也有个“供求关系”的问题,也存在诗文“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否则,即便是刊发以后,也是“谁写谁看,自我欣赏”,长期以往,就会助长“文人相轻”或是“吹捧之风”,这样怎么能推动诗文水平的提升呢?不得不说,从诗歌赏阅的“需求侧”看,大众的诗歌欣赏能力、素养培育也十分重要。电视、网络经常举办的诗词大会,便是有益的举措。正如写一首好诗“功夫在诗外”,提升群众赏阅素养需要多方面的学习积累。增强个体文化底蕴和赏阅素养,这是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艺作品创新的客观要求,需要创建良好的环境氛围、构建顺畅的引导机制等。

六、评鉴标准

究竟什么样的诗算是好诗?这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最终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概因为诗文是动态发展的,诗人也要服务于时代需要,而诗界的专家又数不胜数,诗观又各不相同。但是,至少有一条,那就是诗歌要符合一定的审美要求,人们总不能“以丑为美”吧?其实,诗歌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文体,也不是神圣不可触及的。诗是多样文体中的一种,只是换一种方式说话,换一种方式表达情感而已。仅从这个角度讲,人人皆可诗人,人人皆可评判诗歌。既然本质上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则皆可入诗,社会建设等各方面也无不可入诗。不可否认,读一首好诗,就是与有趣的灵魂在对话,可以更深刻地感受真、善、美,或更深入地体会喜、怒、悲。其关键是,诗人素质有高下,诗文水平有深浅,当属次品、下品还是上乘之作,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笔者以为,诗是推动语言创新的最好文体。拆析“诗”字,即言之寺也,其精妙之处在于揣摩诗文背后隐含的真义。诗言志、诗言情、诗言大爱!无论写实或想象、痛苦或快乐、激情或愤怒,美的、愤的、悲的、有韵律和韵味的语言组合,包括多种修辞手法的语言运用,这本身就是诗!诗文作为一种精神感悟和体验的复杂情感,尤其是上乘之作,应该是凌驾于幸福感或痛苦感之上的,达到一种除却了一切物质羁绊的、从现实存在中抽象和升华出来的、高尚的、强烈的、致密的、颇具人性的至纯境界!简言之,好的诗歌所呈现出的意境、意象、意韵,能净化心灵、提升道德,对于推动思想文化的进步大有裨益!

进入新时代,诗文的创作生态更加复杂,诗体趋于多样化、诗文表达更具个性化,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这更是一个诗文兴盛的时代!交流品评、学习互鉴、彼此包容,努力推动中华诗歌走向伟大复兴,这是当代诗者和读者共同的担当和使命!

我们的领袖指出,“人民就是江山。”不言而喻,人民江山人民打,打下江山为人民!由此及彼,人民诗刊人民办,人民诗坛人民建,诗歌创新靠人民!兴盛中华诗歌,这也是新时代一项伟大而正义的事业!

是故,诗文的革命,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诗文诗人诗歌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诗人与花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