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愈“以文为诗”看《山石》

2021-11-13 01:46李苑晴
散文百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山石韩愈古文

李苑晴

华南师范大学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一、背景:抱负与闲居

韩愈生活在贞元、元和时代,明人许学夷在《诗源辩体》提出,“元和诸公所长,正在于变,或欲于元和诸公录其正而遗其变,此在选诗则可,辩体,终不识诸家面目体矣。”在时局重压之下,面对诗歌传统秩序,求“变”,尤其是变“体”成为众多中唐诗人开拓发展空间的选择。同时,由于大多元和文人兼有政治家身份,他们的诗作承担一定政治功能,政治目的也影响了诗歌创作的选材、布局与风格。

《山石》写于贞元十七年韩愈闲居洛阳期间,距离他开始锐意改革,致力于提倡古文运动将近十年。在此期间,韩愈针对唐代佛禅盛行、佛教传法世系危害王权等现实提出“道统”、“明道”等思想,其诗文目的性与实用性较强。研究普遍提到《山石》为山水游记,以其流畅叙事与连续图景为重,方东树评价此篇为“从昨日追叙,夹叙夹写,情景如见,句法高古,只是一篇游记,而叙写简妙,犹是古文手笔。”

在《山石》前十句中,有着古刹、石壁、佛画等佛教痕迹,在选取“蝙蝠”“新雨”“芭蕉叶”“栀子花”等意象营造了荒山古刹清幽古朴的氛围,交代寺中之事后,韩愈却无意去探讨禅意或佛带来的心灵解脱,反而从昨夜落笔。未能从寺庙的地老天荒中得到心灵上的安抚,反倒在深夜独醒却不发一言,耐人寻味。

二、章法:平直与波澜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八提到:“杜公以六经、史、汉行之,空前后作者,古今一人而已。韩公家法亦同此,而文体为多。”作为文坛大家,韩愈古体诗兼具多种散文体裁,使其创作经验迁移以及“以文为诗”创作手法的形成成为可能作为一篇游记,《山石》所述从“黄昏”到“夜深”再到“天明”,从往寺里到去山中,全诗时间、空间脉络清晰,直写目触之景,叙说亲历之事,层次分明,平直简洁,自然流畅。清人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指出其“直书即目,无意求工,而文自至”。有观点则认为,《山石》是无论情景美或否,有趣或否,有睹即书,未曾披沙拣金。“无意求工”体现出韩愈诗文中叙事明白,语言流畅散文化的特点。追求工巧奇景自会“披沙拣金”,可这并不意味着《山石》创作时未曾对入诗的意象与谋篇布局进行选择与处理,亦不意味着其平铺直叙缺少开阖变化。

《山石》若只截取寺庙-山间的清晨游历片段,确可体现生生不息、人与天合的浩荡之美。然作者从昨夜起笔,一方面,从《昭昧詹言》中以古文之法评诗,讲究起承转合的角度,选择山石微径与漫天蝙蝠起笔,俯仰之间,奠定全诗基调,符合诗人创作理念,突显奇崛特色;另一方面,寺庙古朴的环境与清幽的月光增强了诗歌审美意趣的浓度。至于诗人在佛中汲取了力量,百虫俱寂之时感受到的是深邃辽远抑或燥郁不安,则见仁见智。

《山石》的谋篇当中,句与句之间紧密相连,联与联之间保有空间,使得同一布局可解多义,在布局章法上平直简炼,在诗中蕴含着古文起承转合的笔意。

三、句法:错落与流畅

韩愈《答李翊书》有言:“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摒除对句、打乱诗句的一般句式、以虚字入诗等“以句法为诗”对诗歌吟诵时的节奏性、音乐性以及对感情抒发皆有影响,进而影响诗歌“文气”。

近代陈寅恪在《论韩愈》中道:“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不仅空前,恐亦绝后。”《山石》一诗全首不对,跳脱出对句与出句之间用词与用韵的约束,为语言流畅提供了可能。诗中移步换景、动点观景,诗句多有动作描写,“铺床拂席置羹饭”一句连用三个动词,在顿挫中一气呵成。

另外,以虚词入诗也为《山石》增加了错落感。“疏粝亦足饱我饥”的“亦”与“足饱我饥”打破了七言中“上四下三”的断句形式。“岂必”、“嗟哉”、“安得”等词在“声之高下”方面对“文气”产生影响。虚词的出现让诗句更为日常,使得感情郁结的抒发与议论更有奔放豪荡,雄奇阳刚之感。

山石小径、清幽月色、山红涧碧、激流徐风,诗中种种意象与传统诗歌审美意趣和谐统一,体现“变”外之“正”,明暗、虚实、光影、声画在句中形成统一,流畅与雕琢相辅相成,体现韩愈诗歌长于叙事状物与捕捉细节的特点。

《山石》作为韩愈较早的“以文为诗”代表作品,从选材与谋篇当中透露出其对时代风气与个人经历的态度。章法在平直当中见波澜,句法流畅又错落有致,在手法、风格、审美效果上都兼具了“文”与“诗”的特征,值得一读再读。

猜你喜欢
山石韩愈古文
晚春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全山石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