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方言“起”的多功能性

2021-11-13 01:46
散文百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武冈量词例句

蔡 玮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武冈方言中的“起”有多种语义,可以用在多种句法格式中,具有多功能性。“起”在武冈方言中可以用为动词、动态助词、量词。本文拟从“起”的语义以及一些特殊格式等角度来进行分析,展现“起”在用法上的地方特色。

一、表示趋向空间“起1”

武冈方言“起”用作谓语动词,可以表示空间上的上升,如“起床”、“起身”;可以表示“出现”,如“起粒粒”、“起沙痱子”;或者表示用工具把嵌在里面的某个东西弄出来,如“把包谷起路路”、“把钉子起出来”;还可以表示“修建”,如“起屋”、“起房子”。

另外,“起”还可以放在动词后用作趋向补语,形成“V起”格式。如“提起(这里的‘提’指用手拿东西)”、“站起”、“挑起”等。

二、表示起始义“起2”

普通话的“起”放在动词后,可以表示动作开始,与“从…”、“由…”搭配,武冈方言受普通话影响,用“起”表示起始义,语义有逐渐虚化的趋势,语音弱化,读为轻声。武冈方言表起始义的“起”可以与“从…”、“由…”搭配;也可以不进入“从…”、“由…”格式中,此时,“起”直接放在动词后面表起始,格式为“V 起”。“V 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在后面接宾语,构成动宾结构。

(1)从他回来那日算起,已经五日了。(从他回来那天算起,已经五天了。)

(2)行起咧,天要黑咧!(开始走了,天要黑了!)

(3)坐起,慢子要开饭咧。(开始上座吧,待会要开饭了。)

(4)动起风来呱咧,怕是要落雨。(开始刮风了,可能要下雨。)

例(1)(2)(3)(4)的“起”都有“开始”的意思,句中的“V 起”对译为普通话的“开始V”。另外,有些“V起”格式可以重叠为“V 起V 起”,如例(2)中的“行起”可以重叠为“行起行起”放在例句语境中含有催促的意思;例(3)中的“坐起”在某种特殊环境下可以重叠为“坐起坐起”,但是重叠之后的表述带有劝说的意味。重叠格式中的“起”仍表示开始义。

三、表能够义“起3”

表能够义的“起”有肯定和否定两种表达格式,肯定格式为“V 得起”,“起”作动词“V”的补语,否定格式为“V 不起”。表能够义的“起”读原调,不读轻声。

(5)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吃得起肉咧。

(6)考试题目有滴子难,蛮多同学做不起。

例(5)(6)中的“起”表示“能够、可以”之义。

四、表示持续进行义“起4”

1.表持续状态义,“起”相当于普通话的“着”。

武冈方言的“起”可以用来表示某种持续的状态,这时“起”语义比较虚,读为轻声。“起”放在动词后,表达格式为“V 起”。“V 起”后面可以接宾语,有时宾语前还可以加上量词,形成“V 起+O”或者“V 起个+O”格式。

(7)把袋袋放到手高头提起。(把袋子放在手上提着。)

(8)桌桌高头放起两本书。(桌子上放着两本书。)

(9)他天天板起个脸,冇得个笑脸。(他天天板着脸,脸上没有笑容。)

例(7)(8)(9)表示一种静态状态的持续。“提起”表示“袋袋”在手上被“提”这个状态的持续;“放起”表示“书”放在桌上状态的持续;“板起”表示无表情、严肃脸部状态的持续。

武冈方言的“起”表示某种持续的状态还可以放在形容词的后面,但必须用重叠形式且形容词只能为单音节,组成“A 起A 起”格式。如“懒起懒起”、“黄起黄起”、“懵起懵起”、“晕起晕起”等,意思为“……的样子”,或者相当于普通话“AA 的”意思。

(10)放暑假就在屋里懒起懒起,么咯都冇做。(放暑假就在家懒懒的,什么都不做。)

(11)果件衣裳黄起黄起咯,连冇好看。(这件衣服黄黄的,一点都不好看。)

首先,这种“A 起A 起”的格式,一般用来表示说话人不愿意其出现的状态,含有贬义的色彩。所以“A”所表示的形容词一般为贬义词,如例(10)中的“懒”。如果“A”所表示的形容词为中性词,如例(11),该格式“黄起黄起”也只能表达贬义的意思,是说话人不愿意看到的状态。褒义的形容词基本上不能出现在该格式中,例如,武冈方言中没有“美起美起”“香起香起”等类似的说法。其次,上文提到,必须使用重叠形式,武冈方言没有“懒起”、“黄起”这样的说法。进入“A 起A 起”格式的形容词只能是单音节的,多音节形容词不能进入该格式,如不能说“懒惰起懒惰起”、“难看起难看起”。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好”是褒义的形容词,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可能会出现“好起好起”这样的表达,但后面要接“就……”表反义转折,意思为“本来一直好好的,突然就……”。例如:好起好起,个人就晕倒呱。(本来好好的,突然人就晕倒了。)在说话时,两个分句之间可以没有停顿。

2.表进行义,相当于普通话的“着”。

武冈方言的“起”可以放在动词后用于表达进行义,后面接宾语,其格式为“V 起+O”。

(12)骑起单车在巷子里到处转。(骑着单车在巷子里到处转。)

(13)学生都坐起车子回学校去呱咧。(学生都坐着车子回学校了。)

(14)行到半路高头,悟起还有东西忘记提,又转去了。(走到半路上,想着还有东西忘记提,又回去了。)

例(12)(13)(14)的“起”都表示动作的进行。前面例(3)也出现“坐起”这个表达,这两处“坐起”,尽管用词一样,但例(3)中“起”表起始义,而例(13)中的“起”表进行义,两者的语义是不一样的,语用环境也不相同。

表进行义的“起”还可以用“V 起V 起”这种重叠格式,意义为“V 着V 着,就……”。重叠之后,“起”的语义更虚了,且语音更弱、更短。例如“悟起”可以重叠为“悟起悟起”,“行起”可以重叠为“行起行起”等。部分重叠结构后面可以接宾语,但是重叠与否,两者所表达的语义是不相同的。

(15)落雨天在路上行起一身都湿完。(下雨天在路上走着全身都湿了。)

(16)她悟起悟起(这件事)就委屈得要哭。(她想着想着(这件事)就委屈得要哭。)

(17)行起行起就被路边的水坑溅起一脚咯水。(走着走着就被路边的水坑溅了一脚的水。)

例(14)(15)“悟起”“行起”结构不重叠,单纯地表示动作的进行,而例(16)(17)结构重叠后表示该动作进行时接着会引出另外一个动作,即“V 起V 起,就V”。

五、表示完成义“起5”

武冈方言中,“起”放在动词后可以表示完成。根据动词语义的差别,我们将其分为三类:“V1 起”、“V2 起”、“V3 起”。在这里我们把能创造新事物的动词用V1 表示,把使事物能达到预期状态的动词用V2 表示,把表损坏义的动词用V3 表示。

1.创造新事物的动词V1 加“起”。“V1 起”表完成,“起”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

(18)清早到菜市场买起一只鱼。(清早到菜市场买了一条鱼。)

(19)田里长起蛮多草,要去扯呱。(田里长了蛮多草,要去拔掉。)

在例句中,“买起”“长起”表示的是“买”、“长”动作的完成。例(18)(19)中的“买”“长”,对该动作的执行者来说可以让事物从无到有,“V1”的语义特征为:[+创造]。例(18)动作执行者做出“买”这个动作,才能得到该动作所涉及的事物“鱼”;例(19)田里长了草,草在田里才会出现。

2.使事物能达到预期状态的动词V2 加“起”。“V2 起”表完成,“起”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好”。

(20)考试之前把需要的东西准备起,免得忘记。(考试之前把需要的东西准备好,免得忘记。)

(21)外头冷,穿起罩衣再出去。(外面冷,穿好外套再出去。)

(22)果个申请表记得填起。(这个申请表记得填好。)

以上三个例句中,“准备起”、“穿起”“填起”分别表示“准备”、“穿”、“填”这些动作的完成。例句中动词动作完结之后,使动词所关涉的对象“东西”、“罩衣”、“申请表”达到预期的状态。例(20)“东西准备起”是指把东西放在某个特定的地方以方便拿走。例(21)“穿起罩衣”是使“罩衣”达到穿在身上的状态。例(22)同理。

(三)表损坏义的动词V3 加“起”。“V3 起”表完成,“起”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

(23)在路上把乞只狗咬起一口。(在路上被只狗咬了一口。)

(24)昨日,在果里一部小车撞起一部摩托车。(昨天,在这里一辆小车撞了一辆摩托车。)

(25)冇得草稿纸,就在作业本高头撕起几页纸下来。(没有草稿纸,就在作业本上撕了几页纸下来。)

例(23)(24)(25)中的“咬”、“撞”、“撕”都是表损坏义的动词,动作完成后,该损坏的事物依然存在没有消失。但是武冈方言表完成义的“起6”,不能用在表消耗义(如:用、花、吃、喝等)动词的后面,即表完成义“起6”前的动词“V”其语义特征为[—消耗]。如以下几个例句就不能成立:

*(26)买衣裳裤子用起我五百多块钱。

*(27)做完果件工作花起我一个星期咯时间。

*(28)吃起一碗饭就饱呱。

*(29)要喝起果滴药病才会好。

以上四个例句“起”的用法都是不当的,“起”前面的动词都表消耗义,在这些地方不能用“起”,而应该用“呱”。

当“起”不表完成义时,“用起”、“花起”“吃起”“喝起”等类似的表达在特殊语境下也是可以说的,但是在后面要加上“呱”字,即“V+起+呱”格式。“用起呱”、“花起呱”“吃起呱”“喝起呱”等表达中。当该格式中的“起”有两种读法,所表达的语义也不相同。“起”读轻声时,表持续进行;当“起”重读时,表示动作进行到极致了。

(30)新灯泡用起呱咧,还蛮亮咯。(新灯泡用上了,还挺亮的。)

(31)你回得暗,我哩现吃起呱咧。(你回得晚,我们先吃上了。)

(32)果三百块钱花起呱,效果蛮好。(这三百块钱花得太对了,效果很好。)

(33)今日的酒喝起呱,一个个醉完。(今天的酒喝够了,一个个全醉了)

例(30)(31)“起”读为轻声,例(32)(33)“起”重读,读得轻重不同,在句子中意义也不同。

六、表示量词“起6”

“起”用作量词,对译为普通话的“伙、群”。“起”在古代就有量词的用法释义,例如《西游记》第五回:“说不了,一起小妖又跳来道‘那九个凶神,恶言泼语,在门前骂战哩!’”,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了,“起”逐渐被“伙、群”等量词所替代。在武冈方言中,量词“起”的用法仍然保留,用来作“一群人”的单位计量。

(34)今日客都来了好几起咧。(今天客人都来了好几群了。)

(35)果起人是老张屋里咯。(这群人是老张家里的。)

武冈方言中的“起”能表达多种不同的语义,本文根据表义功能的不同,描写所出现的语用格式,分析武冈方言“起”的多功能性。

猜你喜欢
武冈量词例句
武冈: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力量
武冈曾名都梁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好词好句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
武冈:首个乡镇动物防疫体系改革试行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