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工业领域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2021-11-13 03:28
中国国情国力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学研十四五纲要

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强调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意味着我国工业化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正确把握工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工业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是正确把握工业发展现状,制造业在GDP中占比不能过早过快下降。工业占比从2006年的42%降到2019年的32%,同期制造业占比由32.5%降至27.7%,引起社会关注和中央高度重视。为此,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许多省市和行业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都把功夫下在高质量发展上,千方百计使工业增加值增幅与GDP增幅相当、工业投资增幅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相当,值得肯定。

二是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数字化。我国研发投入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但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偏低,2019年是5.7%,2020年是6.2%,发达国家是15%-20%,“十四五”时期要提高到8%,加强原始创新。要“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产学研相结合中加入一个“用”字,反映了现实,抓住了关键。用户要自始至终参与研发研制,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数字化要重在创造行业应用场景。如果能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就会对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加快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形成极大的推动效应,从而保障产业链的安全稳定。

三是鼓励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延伸,制造业“微笑曲线”不能被割裂、被封闭。企业是市场主体,要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化为以用户为中心,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是创新主体,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是制造业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融合,鼓励支持制造业向两端延伸拓展,让制造业“笑起来”,并把服务型制造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业要有责任和担当。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再次强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指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纲要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列为约束性指标。工业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产品结构,研发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和转化利用,加快建立用能权、碳排放交易市场,持续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减碳治污,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等要逐项落实。还要重视和支持植树造林、国土绿化,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以上这些任务要分解落实到行业、企业中。

五是注重开发国内外市场和资源,保障能源资源和产业安全。我国工业的结构性矛盾之一是部分能源资源不足。如原油对外依存度是73.5%,铁矿石是85%,铜、铬、镍、钴等80%以上依赖进口。纲要提出,要“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稳定可靠的能源、资源供应基地。增加国内供给,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推进重点油气田、重点矿区接续建设和集约化开发,开展新一轮找油找矿突破工作。同时支持企业走出去进行资源合作开发。当前我国权益油气已达到2.1亿吨/年,权益铁石矿是1.6亿吨/年,“十四五”时期应进一步扩大,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

猜你喜欢
产学研十四五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