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溪山行旅图》的绘画风格

2021-11-13 03:24尧栋生
名家名作 2021年5期
关键词:皴法山石画法

尧栋生

一、范宽生平

范宽,生卒年不详,又名中正,字中立,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范宽本名中正,由于他宽厚待人,不会拘束于人情世故,所以人们都称他为范宽,是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他主要画山水画,喜欢喝酒,能够深入大自然中感受生活,思考和研究自然的变迁。

五代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分别开创了南北山水画派。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范宽早年的时候跟随荆浩、李成学习,后感悟“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随后他便居住在终南太华山中。他长时间居住在山林之间,亲密地感受大自然,体会山林里面的一草一木,这使他能够遵从自己内心将大自然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他擅长画山水,有自己的想法和新意,自成一家。他非常重视写生,居住在山林里面,每天早晚都要观察自然景色,就算再恶劣的天气也不停止。他用笔刚劲有力,笔底龙蛇、笔精墨妙,用墨把山体皴得很厚重,虽然厚实但又滋润。

用墨过多而导致土石不分是他晚年时候的绘画特点,这样使得画面气势雄伟,且浑厚深沉有内涵。他的皴法,被叫作“雨点皴”,线条有干湿浓淡,有长有短,有粗有细,错落有致,也有人把这种皴法叫作“芝麻皴”。

不同地方的山水画家有着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技法,画面所呈现的景物也不一样。“北方山水画之祖”说的就是荆浩,其作品雄厚而富于装饰性。李成的山水画有晨烟浩渺之感。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笔墨苍劲有力,得铁骨铮铮之气。

二、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绘画风格

(一)画面的整体布局

《溪山行旅图》是最能代表范宽成就的一幅山水画作品。《溪山行旅图》画作是绢本设色立轴,横103.3厘米,是一幅历史性的杰作,气势磅礴,其厚重感的形成首先得益于两大块长方形的安置,矗立的长方形的比例是稳点感与力量感的决定因素,这是大厦结构的首要问题,是建筑工程。

范宽山水画的特点是着重表现山势迫人,山石雄健浑厚,质感坚实的实体感。这幅画采用了全景式构图,这种构图让人一眼看去就能感觉到气势磅礴,也能瞬间感受到画家豪爽大气的性格。这幅画刚入眼就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大山,画的就是北方那雄伟的山,给人以巨大的压迫感和强烈的震撼,这座山峰足足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可想而知它的分量是很重的。在山头有许多树和密林,山峰之间有一条瀑布飞流而下,在画面的下面有三个石头岗,山中有茂密的老树,这当中还有一条小溪流夹杂在里面,岸的右边有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赶着驴走,而四头驴各自驮着行李前行。

画面的三分之一是前景,路边的巨石由小溪和小桥两部分组成,其走向与山路都是左低右高的走向,从而形成了由主峰和山石的三个点组成的三角形,使画面表现得更加具体稳重。这也体现了谢赫六法中经营位置这一点。远景是一座巨大的山峰,笔法稳重,皴得厚重,完美地体现了大山该有的特征。前景运用三个巨石作为画面的框架,固定住了这个三角形,细致地刻画深山老树老石的骨体坚凝,使得整个画面气势宏伟,与远景的画法保持一致。这就是范宽在构图中将高远法和深远法巧妙结合在一起的效果。

(二)丰富的笔墨语言

一幅山水画的灵魂所在是笔墨的运用,所以笔墨在山水画之中尤为重要,用不好笔墨终将画不出来一幅高质量的山水画,而不同的笔墨变化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这就很容易把好的和不好的山水画作品给区分出来。笔墨中有几个方面很重要:以点造意、以线造型、以面造势。

从《溪山行旅图》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范宽的笔墨特色,他对笔墨的运用达到了极致,他用笔非常沉稳和厚重,每一笔都经过深思熟虑,从不马虎了事。所以他的画可以经得起观众的细致观察,让人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画法。他画的山石都很厚重,用雨点皴和豆瓣皴的手法来表现山石结构,然后用淡墨进行多次渲染,表现其厚重感。画中的树木和密林先用淡墨打底然后安排位置勾勒,用不同的墨色把那种密林的感觉表现出来。近景、中景、远景的墨色变化由深到浅层层递进。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笔法非常丰富,因为他早年的时候学习过荆浩、李成和关仝的笔法,所以在他的画面中不止出现一两种笔法,而是运用了多种,而且将这多种不同的笔法结合在了一起,使画面丰富起来。可以看到在《溪山行旅图》中,下半部分的山石的轮廓线和里面的皴法均受荆浩的影响,可以在笔法中看到荆浩的影子,笔法细还多转笔,像是锐三角的样子,被称为“刮铁皴”。李成的笔法多是短条子皴,在《溪山行旅图》中也大量存在。范宽的皴法不止雨点皴和豆瓣皴,在画面中还能看出来有条子皴、刮铁皴、斧劈皴、钉头皴、披麻皴等。

雨点皴是范宽在学习前人的皴法后自己领悟出来的创新之处,这种皴法不仅生动地画出了山石的特点,还体现了范宽居住地的山石特色。范宽长时间居住在终南山西北这一带,又注重写生,对树的观察非常细致,画出来的树也都符合西北那一带的山河风貌,画的树都是枝干粗壮的阔叶老树,非常有冲击力,山顶也画了许多的灌木。这幅画主要还是以描绘山石的笔法为主,远景的大山体主要是以雨点皴为主来表现西北山石的特点和质感。而到了前景和中景的山石就不止雨点皴了,还运用了刮铁皴、斧劈皴、钉头皴、披麻皴等来提升山石的质感,他的每一次用笔都是对这张画的升华。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范宽的“枪笔”皴法,这种皴法的精髓在于复杂多变的多笔势用笔,而不是一带而过,这种画法是范宽的独特之处,从上藏锋入笔,然后将笔顿下去深入绢中,最后用笔的中锋皴。

(三)画中的情感表现

范宽长时间隐居在终南山,喜欢那里的山石树林,亲密地接触大自然,注重写生,对山河壮阔的景色深有体会,这使他遵从自己内心并表现心中所想,画出此画。这表达了范宽身负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豁达开朗的心情和坚韧不拔、坚不可摧的精神。作品表现出自然与生命的和谐相融,对大好河山的喜爱,行旅队体现出商人的勤劳。

三、范宽《溪山行旅图》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

宋太祖兵变,夺取政权,对前朝的矛盾了解得很清楚,所以他削弱武将的地位,提高了文臣的地位,也重视文臣的发展,这自然也就提高了文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在一起,大大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学习之风盛行。皇室家族对画的喜爱刺激了文人墨士去创作,社会风气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商人对作品的炒作和贩卖也是刺激文人墨士的原因之一,这些都给中国山水画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社会的稳定是文人士大夫的理想,社会达到了这种状况,他们的心情也变得愉悦和高兴,为了表达和抒发心中的情感,许多画家画了大量此题材的山水画作品,《溪山行旅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为了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自豪情感,所以作品是雄伟壮观的,也能在另外一个方面表现出国家的强大。这种创作手法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范宽早年的时候受李成绘画的影响,师关仝、荆浩,又师王维,学习了各种技法和绘画风格后,感叹一味学习前人的东西不是长久之事,最后还是思考开创自己的风格,从此之后范宽开始隐居在西北终南山一带,他知道不能一味学习前人的传统山水画,更应该亲身和大自然接触,应遵循自己的内心和感悟,所以他开始整天细致地观察山林里的每一样东西,苦思冥想,把和老师学来的东西和自己所看到的景物进行对比,找到不同之处,开创出自己的画法和风格。正是因为范宽注重写生,长时间地对自然进行研究与写生并且总结前人的经验,画作中的景物也非常写实,把景物的特点用画笔表现出来,对中国山水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开拓创新,不局限于传统,形成自己的画法,所以成了一名山水画大家。

四、结论

通过对《溪山行旅图》的研究,我们能感受到范宽当年创作这幅画时的严谨,想象到物我相融、寄情于景的情景,他画中的那种厚重感和“一笔又一笔地画,一遍又一遍地皴”的画法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悠闲的不与世俗争的性情。他那执着于表达画的意境和自己内心情感的表现手法深深地启发着我。

著名画家崔晓东也临摹过《溪山行旅图》,他说:“他的画几乎无懈可击,你挑不出他的毛病来。但是,他这里面又不是很笨。”我们必须学习好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把基础打扎实,这样我们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去琢磨自己想要的画风,创作出能表达自己情感的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常去写生,仔细地观察自然景物,从现实景物中参悟出其中奥秘,而不是只局限于临摹学习前人或者现成的东西。

猜你喜欢
皴法山石画法
浅析山水画的皴法程式
鳄鱼的画法
瓜里绘客厅
草木化英魂 山石写丰碑——脚山铺阻击战纪实
山行
中国画皴法的名称与作用的关系
山行
浅析中国山水画之皴法学习要点
浅析中国山水画之皴法学习要点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