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共情共振,融媒传播让党史报道直抵心灵
——以湖北广电融媒体报道《百年风华 青春对话》为例

2021-11-13 12:16
新闻前哨 2021年10期
关键词:媒体报道风华共情

赵 欢 谢 莎 赵 锐

今年2 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向青少年讲好党史、做好宣传,让党史学习入脑入心有实效,主流媒体责无旁贷,更需主动作为。

如何让党史教育走进青少年的心灵?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湖北广播电视台重磅推出融媒体报道《百年风华 青春对话》,创新性开展青少年党史教育,希望通过重温那些青年英雄人物的闪光事迹,碰撞出促进青少年学习党史的新思路。

《百年风华 青春对话》这组主题报道运用鲜活的场景设置、深情的文字表述、创新的剪辑手法,呈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讲述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寻访人”饱含深情的讲述,“追寻者”发人深省的提问,以去脸谱化、去概念化的人物报道,实现了一个个英雄人物与现代青年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人至深。这组特别报道在众多党史宣传报道中脱颖而出,相关话题讨论度近6000 万。

一、共鸣:看见平凡无奇的日常,英雄也有普通人的一面

典型人物报道是媒体正面宣传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一段时期以来,典型人物报道尤其是英雄人物的报道,存在着人为拔高、过于片面、缺乏新意、内容呆板等种种局限,公众认同度低,正面宣传的效果并不理想。新闻工作者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公众的心理需求等变化,不断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新形式、新样态,使优秀人物可亲、可敬、可学、可感,让典型人物报道真正发挥其积极导向作用。《百年风华 青春对话》融媒体报道,力求人物报道角度新颖,细节丰富,避免了人物的刻板化,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1.角度新颖,创意连接,在10 所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学校展开对话

为深耕湖北丰富的红色资源,创新党史教育形式,让湖北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百年风华 青春对话》融媒体报道组策划团队,多次前往湖北省党史办、湖北省档案馆查阅档案、请教专家,挖掘了无数革命先烈“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红色故事,最后决定紧扣青春主题,在湖北各地选取10 所与革命先烈密切相关的学校,在革命先烈和青少年学子之间展开一场有关心灵、信仰与梦想的世纪“对话”。这一角度新颖独特,尚无其他媒体采用过。

同时,用3 个“10”的创意连接整个策划,10 部微纪录片以10 位青年主持人充当寻访者、观察者、史料收集者、提问者的角色,奔赴武汉、黄冈、荆州、恩施等地寻访10 个烈士的足迹,为学校学生们带来有关革命先烈的特别课堂。在表达方式上,第一视角的表达和对话形式的运用,拉近了受众与革命先烈的距离。10 位青年主持人通过自己第一人称的讲述,以及与先烈青春时光的对比,增强了代入感,通过对话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跨越时空的问答。在内容表现形式上,《百年风华 青春对话》 呈现出了10 篇寻访日记《跨越时空寻找你》,讲述寻访过程,网感十足,留下悬念;10部微纪录片《你的名字》,记录主体“对话”内容,沉浸讲述引发再鸣;一个核心短视频《我想做这样的人》,通过“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的提问,找到的不仅是一个清晰的先烈形象,更是青少年的信念和方向;一次微博线上接力——致敬百年青春答卷,发动湖北省内18 所高校进行红色记忆传递活动,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近7000 万;一次线下分享《百年风华,青春对话》,由10 位主持人分享自己寻访的感受与体会,深情演绎先辈们的感人故事,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青年人学习先烈精神的热情。

2.挖掘细节,深情讲述,让英雄人物走下“神坛”

融媒体报道 《百年风华 青春对话》 选取了恽代英、施洋、向警予等10 位与湖北具有极高关联度的先烈作为寻访对象,展示其壮烈伟大的革命生涯。这些人物耳熟能详,事迹家喻户晓,如何在融媒体背景下把老故事讲出新魅力?湖北广播电视台总编辑王彬提出总要求:“能入脑入心的从来都是鲜活的形象,而不是脸谱化地表述,要侧重还原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以增强青少年的感性认识。”

各采访团队深挖细节,创新话语方式与表述角度,从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切入,这些英烈年轻的时候有什么兴趣爱好,在职业选择和规划上能够给当下的年轻人怎样的建议和参考等,在这些熟悉的话题里,历史人物变得真实可感,触手可及。同时注意挖掘真实生动的细节,让故事鲜活灵动更具情感穿透力,让作品不落窠臼更具网络传播力。如“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爱写日记,记录生活点滴以自省;陈潭秋是“文武全才”,既酷爱文学、精通英语,又是足球健将、长跑能手;何功伟组建篮球队,还立志要成为“爱迪生第二”……一个个更接近普通人的,有理想,爱生活,意气风发,渴望绽放的英雄形象跃然而出。

二、共情:读懂风雨飘摇的年代,英雄的选择与信念

共情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也有人将其翻译为 “同理心”,指的是个体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在特定情景做出情感反应的一种能力。共情主要表现为对他者情绪的 “感同身受”,从对象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问题。成功的共情传播可以让观众了解片中人物的内心状态,站在他人的角度想象他人的感受,更加理解影片所要传达的思想,达到情感上的共振。同时,微纪录片这种载体,既延续了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又吸收了新媒体的特性,不仅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给人以视觉冲击力,饱含情感张力,而且体量小,易于传播。

1.培育鲜明寻访标识,关注人物心路历程,引发共情

《百年风华 青春对话》融媒体报道中,作为寻访者的10 位青年主持人标识感强,形象上靓丽吸睛,讲述上回避说教,内容上则更多关注英雄人物一生的心路历程,以共情手法让大家设身处走进那段历史,深入理解英雄人物的选择与信念。例如,除了是一名信仰坚定的革命者,陈潭秋还有些什么其他身份呢?原来,他做过记者,也当过老师,甚至还写过歌。在家里,他是儿子、兄弟,也是一名丈夫和父亲。他的生活经历让大家容易找到代入感,从而理解他的想法,让大家更容易读懂先烈作出的抉择、坚持的信仰,并为之动容。

2.融合现代传播方式,打造极致感官体验,引人入胜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形式、传播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做好党史宣传报道,应该与时俱进,灵活运用新媒体报道手段,创新思维,把主题报道做成“爆款”,让党史宣传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融媒体报道《百年风华 青春对话》充分发挥电视镜头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用心雕琢,打造极致感官体验,在高度还原的历史场景中重温先辈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并且大量运用了实拍、手绘、AE 特效制作、真人演绎等等丰富的表现手法,结构巧妙,制作精良,观感层次丰富,情感饱满。

例如《回答恽代英:你们经得住考验吗?》一集,以学生演员朗诵恽代英《狱中诗》的舞台剧画面开场,视觉冲击力强。紧接着运用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结合情境用旁白发问“如果年华可以倒流,你会对今天的我们讲些什么?”直接把观众带进与革命先辈的对话中,互动参与感强。同时,在记者的讲述中穿插使用史料图片及影视剧素材,进一步将英雄人物具象化,提升了传播感染力。

三、共振:先烈精神温润心灵,回答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独具匠心的党史报道,旨在为党史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激发青年人学习先烈精神的热情,唤醒青年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百年风华 青春对话》融媒体报道正是紧紧围绕这一主旨,创新性地开展青少年党史教育,在湖北卫视《湖北新闻》、湖北经视《经视直播》、湖北之声《焦点时刻》等重点新闻栏目推出,被学习强国主平台重点推荐,引发热议,并重点与中青在线、共青团湖北省委新媒体矩阵以及湖北发布新媒体矩阵联动,让传播更加精准。通过创新表达方式与内容,礼赞先辈风华,让党史教育深入人心,启发青少年,实现与先烈的精神的共振,正是《百年风华 青春对话》融媒体报道的最大意义。

在这组报道中,主持人走进10 所以英雄命名的学校,从青少年学生身上感受他们赓续血脉的志向。例如《萧楚女:永不熄灭的红烛》一集,孩子们庄重宣誓“做身心阳光的好学生”;《仗义人间:施洋》一集,学生们在思索后,扬起稚嫩而坚定的脸庞,回答“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伟大的精神信念温润心灵的作用跃然荧屏之上。启发青少年,实现与先烈的精神共振,正是这组特别报道的最大意义。

建党百年主题宣传意义重大,宏大主题更需别样表达。湖北广播电视台庆祝建党百年主题融媒体报道 《百年风华青春对话》,以青少年的视角走近英雄,在一次次的近距离对话和情感共振中,在一个个充满感染力的动人故事里,充分展示了一代代革命者的执着与付出,党一路走来的伟大与不易,回应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共同话题,传递出精神启示和价值指引。这一主旋律精品力作深受好评,也充分说明,融思想深度、情感温度、艺术高度于一体,能与受众产生共鸣、共情、共振的优秀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注释:

[1]李折:《融合传播语境下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的创新与思考——以全媒体系列活动“百年党史青春说”为例》,《视听界》2021 年第3 期

[2]周静娟:《新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如何打动人》,《科技传播》2021 年第1 期

[3]谭缘:《〈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的共情传播研究》,《科技传播》2021 年第3 期

猜你喜欢
媒体报道风华共情
百年风华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百年风华
百年风华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穆欣欣:最是风华正当时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