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

2021-11-13 01:46闫爱华
散文百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敬畏状态生命

闫爱华

河南省商丘市第五中学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为了提高了人的生命质量,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是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体现出来教育的人性化。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教师一方面可以选择与生命相关的习作题材,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写作中加强对生命的感受,使每一篇文章都能够展现出生命的魅力。

一、安排随笔任务,关注生命状态

为了在习作中渗透生命教育,除了具体的课上写作教学外,我还非常关注学生日常对大千世界诸多生命状态的观察和感悟。所以,在一次随笔写作任务的安排中,我出示了以下要求:

1.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命状态。

2.随笔写作,关注它们的生命价值。

这一随笔任务的安排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对自然社会生命状态的观察中,并主动展开了随笔写作。相较于书本所得到的知识而言,这种深入观察和随笔写作的形式,不仅带学生打开了写作的视野,更感受到了一个个小生命的蓬勃生机以及世界的丰富多彩,这对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并有效积累写作素材都起到了积极影响。在持续一段时间后,我在一次写作教学中开展了一场关于“生命”的讨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随笔,并分享自己对“生命”的认识。这一期间,大家从生活常见的宠物谈到昆虫,谈到不同的鱼,谈到动物园的猛兽,也谈到了人。不同的物种生命状态也有一定的区别,但都在坚强的生存。借助这一随笔任务,学生不仅了解到了不同的生命状态,也提高了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开展写作活动,思考生命问题

要想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就不能忽视具体问题的提出。只有将学生引入到对生命问题的思考中,才能使学生将思考的结果以写作的形式倾吐出来,从而表现自己对生命的独特认知。所以,教师可以以生命问题为题材开展写作活动,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与融合中对生命问题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并在写作中体现出来。

在一次写作教学中,我先展示了以下材料:

法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被爱因斯坦称为“20 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能够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在展示材料的过程中,我还让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如: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不是生命,为什么?材料中表达了哪些有关“生命”的认知,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生命的?这些生命问题的提出不仅与作文材料相呼应,更最大程度上引发了学生对生命问题的思考。在这一基础上,我开展了写作活动,先邀请几位学生对生命问题进行了回答和阐述,同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这一期间,有的学生指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有的学生指出地球上的生命都值得尊重,敬畏生命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有的学生指出人活着应该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有价值。在这一基础上,我让学生按照“审题——立意——拟定提纲”的顺序进行写作,从而使学生结合作文材料和生命问题逐步明确了自己想写的内容。借助这一写作活动的开展,学生通过对生命问题的思考与阐述,进一步将其落实到写作中,这对于增强学生的作文深度,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落实写作实践,培养生命意识

为了在写作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我非常重视对写作实践的落实。所以,在一次写作教学中,为了重新调动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差异,我没有限定具体的内容,而是以“生命”为主题让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自己寻找与其相关的话题,进行写作训练。实际上,通过以往生命教育的渗透,学生已经对生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所以,该写作任务的安排对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机会。在引导学生对写作实践成果进行展示的阶段,大家提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生命的价值,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自己对生命的不同认知。借助写作实践的落实以及成果的分享,不仅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也提高写作质量。

生命教育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渗透,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为了达成生命教育目标,教师要借助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生命写作,带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多彩以及生命的可贵,学会珍爱生命,同时尊重他人的生命,这对于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敬畏状态生命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敬畏先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敬畏 果决 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