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当“事后诸葛亮”

2021-11-13 06:27
乡音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太康马谡总结经验

■ 郭 华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没有人认为马谡不该斩,甚至把挥泪斩马谡引申为大义灭亲、公正执法。

然而,关于失街亭、斩马谡,毛泽东在《资治通鉴·魏纪三》批注:“初战,亮宜亲自临阵。”在《魏纪四》又批注:“自街亭败后,每出,亮必在军。”这两段批注颠覆了我们对挥泪斩马谡的传统看法。很明显,毛泽东认为失街亭的主要责任在诸葛亮:北伐初战,作为统帅既不应该分散用兵,更不应该远离作战一线。但同时,毛泽东也充分肯定诸葛亮善于总结,勇于改正,因为“自街亭败后,每出,亮必在军”。接受失街亭的教训,再逢作战诸葛亮一定和前线部队在一起。毛泽东既批评了失街亭之前的诸葛亮,又肯定了失街亭之后的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这个说法并非源之毛泽东对失街亭的批注,而是人们习惯把事过之后方才品评成败得失的做法,叫作“事后诸葛亮”,而通常“事后诸葛亮”是个贬义词语。

实际上,事过之后善于总结,特别是失误之后,善于从失误中汲取教训,不再重蹈失误的做法,是非常聪明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当然需要那些虑事周密,神机妙算的“事前诸葛亮”,但是,更需要善于总结,能够及时纠正错误的“事后诸葛亮”。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河北别称冀,来源于古冀州,我们常常引以为自豪的一句话叫作“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其实,帝尧时期最初被任命负责治水的并不是禹,而是禹的父亲鲧。鲧用障水法治水,也就是在岸边修堤筑坝。但水势越来越高,最后把堤坝都淹没了、冲垮了。因此,鲧历时9 年未能平息洪水灾害。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他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措施,变堵为疏,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引洪水入海,终于消除了泛滥中原多年的洪水之患。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可理解为“伟大的禹”。而伟大的禹治水之所以成功,相对于他的父亲来说,就是当了“事后诸葛亮”。

大禹的孙子太康却是一个不争气的家伙。他继位夏朝君主之后,沉湎于声色犬马,有一次带着家属、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居然一去3个多月不回来,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致使内部矛盾尖锐,外部四夷背叛。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刚愎自用,我行我素,结果被东夷族的后羿夺去政权,连都城都回不去了。太康的5 个弟弟陪着母亲来到洛水南岸苦苦等候,始终没有能够等到太康再过洛水。5 兄弟就作了一首歌来追念他们祖父大禹的功绩和品德,倾诉目前王朝被颠覆,一家老小寄人篱下的凄凉悲哀之情,指斥太康的错误。这首歌就是《尚书》中著名的“五子之歌”。后来太康的孙子少康起兵复国,恢复了王位,重建夏国。即位后,他汲取祖父的教训,勤于政事,奖励农耕,壮大兵力,国家再度复兴。

不仅古代的兴衰说明要想成功必须善于总结,当代依旧如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现象,就是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之后,工农红军被动挨打的局面马上扭转,中国革命的前途由云雾笼罩,变得一片光明。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从以往的错误中汲取教训,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改正,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就是靠总结经验吃饭。”邓小平也是这样,他多次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许多错误他都有份,但他的伟大在于认识到了这些错误,并从中总结出了经验,这才有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而这一石破天惊的举措,恰恰是立足于纠正“大锅饭”束缚生产积极性的错误,才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陈云同志就是赞成“事后诸葛亮”的。他说:“没有事后诸葛亮就没有事前诸葛亮,事后诸葛亮就是总结经验。”陈云同志这番话是1961 年10 月14 日 至11 月3 日 在北京香山主持召开煤炭工业座谈会时所讲。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使国民经济得以很快好转。因此,陈云同志这个观点和毛泽东的“我们就是靠总结经验吃饭”一样,都是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不仅闪耀着他们个人的智慧,也饱含着历史进程中的风雨沧桑。恩格斯认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学习,“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中国革命的历程尤其证明了这一论断。

党的事业如此,国家的发展如此,个人的成长进步亦如此。不但要善于汲取前人的经验,他人的经验,还要善于以自己为师,做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有心人。《论语》中曾子有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提倡自我总结的。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必要活得这么累,每天都要以三桩事来反省自己,甚至像契柯夫在《小公务员之死》中描写的主人公一样,因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就提心吊胆,寝食难安,甚至惊恐致死,但善于自我总结却是必要的。无数人的实践证明,善于自我总结是一种素质,一种格局。一件事成功了,为什么;失败了,又是为什么。一辈子不摔跟头的人没有,聪明人的聪明之处在于,不在同一个地方摔第二个跟头。因为摔了第一个跟头之后,他就认真地观察了,分析了,弄明白了摔跟头的原因,并且记住了,汲取了。否则,失败了依旧不问南北,不辨东西,一条道走到黑,还以“矢志不渝”自诩,最终还是失败。人生会有许多失败,但每一次失败中都包含着成功的因素。这种成功的因素逐渐积累,最终就会突破失败的局限。失败是人生的财富,失败是成功的先导,有成语即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把失败变成“财富”,变成“成功之母”,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就是善于总结,能够当“事后诸葛亮”。只要勤于总结,心中有数,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善于运筹的人,有克敌制胜把握的人。历史上许多名人即所谓成功人士最后的辉煌,和他们最初的梦想并不一致,说明他们对于人生的道路是不断总结、不断校正的,他们都当过“事后诸葛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自己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最有利于一个人的成熟和进步,是任何一种学习都不能替代的。因此,有位著名企业家说过:“一流的人才都是善于总结的人。”

20世纪50年代流行一种农药,叫666 粉,曾经有人望文生义,说是因为试验了666 次方才成功。后来知道其实是因为该农药分子式中有3 个6 字而得名。666 次的说法虽然不准确,但是,所有的发明创造大都经历了反复的试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工人作家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曾经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书中记载了他和战友们研制多种武器的过程。没有一种武器是一次成功,没有一次失败不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可他们从没有半途而废。这展示的是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锲而不舍不等于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不等于继续重复失败的试验,而是要认真总结,悉心改进,使下一次的试验更接近成功。

学会当“事后诸葛亮”吧。

猜你喜欢
太康马谡总结经验
我的太康
韩长赋:总结经验把握规律 大力推进农村改革
河南太康:“五养”模式打造乡村治理新样本
太康:倾力打造代表联络站基层样板
马谡失街亭与诸葛亮有关?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太康辱医事件”的符号意义
马谡失街亭
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推广典型
《失街亭》教学实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