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三世中枢牌坊,雄姿依旧四百年

2021-11-13 06:27李立华
乡音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兵部傅氏崇祯

■ 李立华

牌坊,可以说是“最中国”的特色建筑之一,有些作为寺观庙宇的山门,有些则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而立。河北灵寿县城北关西街的三世中枢牌坊,便属于后一类。

三世中枢石牌坊,建于明崇祯14 年(1641 年),是明思宗朱由检为表彰当朝兵部左侍郎傅永淳的功绩,赐封其祖孙三代,即傅承训、傅承向、傅铤、傅永淳相继封典中枢要职而敕建。明代称兵部为“中枢”,傅永淳及其父、祖三世四人都封赠兵部左侍郎,故称“三世中枢”。2013年3 月,灵寿傅氏三世中枢牌坊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绵延数百年的名门望族

灵寿傅氏为当地名门,自明成祖迁都北京(1420年)至民国6年(1917年)近500 年间,傅氏家族共中进士5 人,举人10 人,拔贡39 人,担任县令、知 州、知府、将军、指挥使、兵部侍郎、尚书等各种朝廷命官者,达20 余人。被称为“三世中枢”“三世如其官”的傅承训、傅成问、傅铤和傅永淳,当属其中的佼佼者。

追根溯源,傅氏先祖曾在明初随朱元璋征伐,由开国公封锦衣公(锦衣亲军指挥使)。锦衣公祖籍上元县(南京),因名讳与官衔俱不可考。锦衣公长子傅才,嗣父官(锦衣亲军指挥使),永乐19 年(1421 年)护驾明成祖朱棣北迁,后落户灵寿繁衍,人丁兴旺,族中累有出仕者,遂成当地望族。

“忠国英雄”傅永淳

傅永淳是灵寿傅氏第九代。相传,生于书香门第的傅永淳,自幼天资聪颖,读书有过目不忘之才。明天启二年(1622 年)中进士第四名,授湖北房县知县。当时,房县通往四川的要道上,盗贼猖獗。初为县令的傅永淳佯装与山贼往来,渐渐摸清了他们的底细,然后亲率骑兵将其悉数剿灭并收编,自此威名大震。因功绩突出,傅永淳得到崇祯皇帝赏识,下诏封其文林郎,并封其夫人李氏为孺人。

崇祯七年(1634年),统领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5 省军务的总督陈奇瑜,调集诸路兵马将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困于陕西车箱峡。当时,陕西连续两月降雨,时任兵部左侍郎的傅永淳建议陈奇瑜趁农民军遇雨解甲、刀锈之机举兵围剿,如果错失良机放虎归山,将后患无穷。但是,陈奇瑜仍坚持等天晴再战。农民军得到消息后,暗中贿赂陈奇瑜,佯装怯战求和,陈奇瑜得贿应允。结果农民起义军趁机逃离虎口,得以喘息后反扑中原,官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傅永淳随即上书崇祯,列举陈奇瑜渎职、失机、助盗、嫁祸、欺君、祸天下等9 大罪状。崇祯大为震怒,降旨将陈奇瑜革职赐死。一时间,傅永淳成了明朝的忠国英雄。崇祯十二年(1639 年)七月,傅永淳被封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又升任吏部尚书。

就任吏部尚书伊始,傅永淳就处理了200 余件累积的公文,并亲自督导落实。随后,又开始大力整顿腐败吏治,直接上奏《铨政十事疏》,强调皇帝要广开言路,多方纳谏;公开科举程序,杜绝暗中操作。崇祯看到上疏,又给傅永淳加一品俸禄,赐封傅家“三世如其官”,诰赠其祖父傅承问、傅承训,父亲傅铤通义大夫兵部左侍郎,并诏准傅家在灵寿北关西街建造过街石牌坊以光宗耀祖、昭示乡里。

崇祯十三年(1640 年)冬,傅氏牌坊在灵寿兴建,翌年夏竣工。但是,傅永淳到任担任吏部尚书仅仅4个月便辞官回家了。据记载,傅永淳因拒收贿赂得罪了当时暗地把持朝政的礼部主事吴昌时,以“报主有心,任重无力,兼以宿疾间发”为由请辞其官。经3次告疏请辞,才被崇祯“恩准”还乡。

傅永淳辞官返乡后,闭门谢客,教育子孙。1644 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在景山上吊,明朝也随之覆灭。傅永淳闻讯痛哭,率领全家人逃到海岛避难,顺治三年(1646 年)才回归故里。傅永淳一直活到清康熙六年(1667 年),以82 岁高龄善终。

雄姿依旧石牌坊

虽然年代久远有所风化,灵寿傅氏三世中枢石牌坊的精美程度,却着实令人赞叹!牌坊明间顶楼正脊正中,饰有神兽驮宝瓶石雕,颇有东南亚佛教艺术风格,反映出当时佛教文化在北方的渗透。牌坊5 个楼每层檐下均有石雕斗拱承托,灵巧而庄重。每层檐脊两端,又各饰有鸱吻一对,上下3 对左右相对称,整座石坊显得高大、华丽而又威严。

三层檐大小额枋上,精雕各式流云,飘然若动。上层明间檐下正中竖匾,额题“皇恩宠锡”4 个楷书大字。古时“锡”通“赐”,匾额表明该过街牌坊是因皇帝恩宠、赏赐而敕建,昭示路人皇赐之尊。因此,古时文官到此要下轿,武将到此需下马。匾额之下,是一幅“丹凤朝阳”石刻,寓意太平盛世,繁荣富贵。

牌坊中层主间,通间横匾正书“三世中枢”4 个楷书巨字,遒劲潇洒,力透石上,据说是灵寿隐士朱仲福的墨宝。匾下6 只瑞鹤翔云,寓意天下太平及傅氏家族品格高洁,超凡脱俗。再下为镂雕的双龙腾飞,根根龙须与流云相连,刀法细腻出神入化。下层主间通间横匾书3 行楷字:首行“诰赠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傅承训淑人胡氏张氏傅承问淑人康氏赵氏”;次行:“诰赠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傅铤淑人李氏”;第三行:“吏部尚书前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傅永淳夫人彭氏”。通匾铭刻了建牌坊之人的官位,也涵盖了“三世中枢”的内涵。两侧两层配枋横梁上,亦是透雕吉凤和祥麟,东西对称。整座石坊,透雕、高浮雕、圆雕、线刻等多种雕刻技法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南北两面一体同式。

另外,石牌坊四柱一字排开、主次分明。每根柱面及中间的额枋上都匀部流云花朵及各种线刻花饰图案。我国南北各地虽牌坊无数,但石柱和额枋上遍刻流云的,却非常罕见。牌坊四柱南北两侧,又各有一块夹柱石,每块方形柱石上都雕刻狮子,8 块夹柱石上共有8 个大狮子、38 个小石狮子。大狮子个个满头旋涡状鬣毛,眼呈蛋形,张口露齿,既威武勇猛又微带笑意,既渲染了门第富贵威严,又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气氛。大小不一的小狮子,则分置于大狮子身上或周边,它们或立或卧,或蹲或伏,或跃扑嬉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狮子成双成对刻制,寓意傅氏家族“事事如意”。

三世中枢牌坊坐南朝北,横跨街道,高12 米,宽8 米,进深2.6 米,为四柱三间五楼三重檐石质仿木结构,用当地产“灵寿绿”大理石建造。全坊结构采用木楔形式,石料之间的交接极为严密,石料之间无明显的结合缝隙,仿佛用一整块通石雕成。近400 年的岁月里,灵寿三世中枢牌坊虽饱受风雨、洪水、地震、雷击等各种自然灾害的摧残,依然保持着整体结构不变形,至今仍巍然屹立、雄姿依旧。

猜你喜欢
兵部傅氏崇祯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唐代前期兵部的军籍管理职权探析
讲好傅氏文化,传承中华孝道
朱元璋向下属道歉
致力抢救当地历史文化遗产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崇祯朝“钦定逆案”三题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抄本《兵部奏疏》跋尾
略论明末天启、崇祯两朝对蒙古的策略与效果
兵部尚书·枢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