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弱之变,明责任担当

2021-11-13 09:44施信忠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8期
关键词:增益躺平强者

施信忠

2021年江苏高考语文使用的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新高考卷”。下面我就全国新高考I卷的作文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可以分几个层面去解读。“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这是交代材料文字背景。“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带来的?体育带给人身体的变化,是每天日积月累的变化。具体是怎么变的呢?“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的体魄,还能使原本不明变明、不聪变聪、不强变强、由弱转强,直接改变了事物的性状。“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放弃自律,放纵自己,在诱惑面前意志不坚定,都有可能丧失原有的“明”和“聪”这类优质条件,成为昏聩老朽的无用之人;“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天赋不能决定一切,后天的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倒是能够绘就人生的精彩华章。“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强者无需骄傲自恃、得意忘形,相反需时时保持警醒,让生命处于不断超越自我的状态方能对得起这天赋异禀;“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你覺得它不好,那就建设它。弱者恰是反弹性最高的地方。“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生而为弱,怕什么,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认为这道题的材料不仅是谈体育,重心是讲关于强弱之间的对立以及转化的关系,写的是人如何关注自己的成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在目前五育并举的背景下,谈体育的重要性。如有些人身体素质不好,但通过自身的磨炼,身体强壮。毛泽东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他早年重视体育锻炼有关。长征结束后,斯诺在延安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曾经给过他一个评价: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一个想要做成大事业的人,如果身体上首先扛不住了,也就很难再坚持下去了。

二、从弱者的角度来写,树立弱会变强,“这弱说不准是上天赐予我的”这样一种信念。如果我是一个弱者,应该怎样由弱变强?首先,不能自卑,这是态度。然后要如何做?第一,在困难面前,要经历磨炼;第二,如何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自己由弱而强的变化。在写作中体现你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20世纪60年代,我们的运动员第一次出去比赛,他们发现,别的国家已经有冰箱、彩电,很先进,而我们什么都没有。正准备打开国门探索世界,却遭遇了四面八方的质疑,1981年,中国女排拿下了世界冠军,打消了所有人的质疑。女排精神最根本的正是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赢要赢得光明磊落,就算输也永不放弃、超越自我,打出中国人的精气神来。

“论强弱之变,明责任担当”,无论哪个时代的青年,都应学着前辈的模样,站出来勇担当!从身体和体育锻炼入手,青年不能“躺平”,自强奋斗也不是“内卷”。强者“躺平”会变弱,弱者自强会变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青少年应该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立大志,“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提高修养,掌握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增益躺平强者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躺平 花香自来
躺平,都能更好的起飞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经典仪表放大器(PGIA)的新版本提供更高的设计灵活性
强者的品质
旦增益西的藏戏梦
宽频带增益放大器的设计与测试
放大器仿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