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之源的历史叩问

2021-11-15 14:13佟明增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8期
关键词:眼界源头党性

文/佟明增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党的一大是我们党百年历史的红色起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追寻中国革命原点,倾听中国革命源头的惊涛回响,感悟党史发轫之时的历史叩问,持续答好“我姓什么”“我干什么”“我留什么”这道终身命题。

“我姓什么?”这是百年党史之源的党性叩问。一个政党的名称,凝聚了一个政治集团的信仰、格局和眼界、襟怀。在近代中国的晦暗时刻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标注了她的信仰,实现全人类解放涵养了她的格局,人民至上引领了她的眼界,矢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了她的襟怀。

信仰、格局、眼界、襟怀,汇聚了我们党百年历史之源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人都“姓党”。“主义譬如一面旗帜”,只有共产主义信仰者高扬党的旗帜,中国革命才有所指望、知所趋赴。这是百年前的时代之问,更是百年后的历史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内心要始终装着一把党性的尺子,衡量人生得失,把握行为尺度。”今天,我们走近百年党史的源头,就是要不断反省:党员的底色褪色没有?党员的身份模糊没有?党性的尺子缩短没有?“姓党”的属性改变没有?

“我干什么?”这是百年党史之源的使命叩问。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既是红船精神的本质和精髓,更是我们党的历史之源浇铸的初心使命。这种初心使命昭示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才能爱党兴党、不改其心;信仰不渝才能利民惠民、不移其志;宗旨恒久才能守戒清廉、不毁其节。

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以一辈子的忠诚、干净和担当,带领村民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之渠、幸福之渠和富裕之渠。与黄大发相比,一些披着党员外衣的贪腐者,不是为人民引来生命渠、幸福渠、富裕渠,而是为自己洞开见不得人的“损公渠”“利己渠”乃至荫及子孙的“金钱渠”。今天,走近百年党史之源叩问共产党人“干什么”,即烛照党员干部的权力观是“姓公”还是“姓私”,政绩观是“为民”还是“为己”。

“我留什么?”这是百年党史之源的灵魂叩问。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为人民留下了抛头颅、洒热血带领中国人民建立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焦裕禄为人民留下了兰考的希望和曙光,杨善洲为人民留下了大亮山的绿荫和富裕,谷文昌为人民留下了“先祭谷公再祭祖宗”的感怀和追思,张富清为人民留下了深藏功名、尘封功绩的朴实纯粹和淡泊名利,李保国、张桂梅、黄文秀为人民留下了脱贫攻坚的印记和丰碑……一百年星移斗转,党史之源的叩问始终历久弥新:心中无党岂能为党的事业留下光彩?心中无民岂能为造福群众留下口碑?心中无责岂能为干事创业留下奋斗足迹?心中无戒岂能为自己留下一世清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革命源头的信仰巨浪是最好的清醒剂。百年党史之源永远奔涌着固本培元的历史叩问——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

猜你喜欢
眼界源头党性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冠状病毒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寻找思路源头 发现解题活水
大看眼界
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