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耳肝阳穴放血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2021-11-16 09:32黄宗菊陈文龙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面神经患侧气血

陈 欢,黄宗菊,陈文龙

(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针灸一科,重庆 40002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麻痹,主要表现为患侧表情肌瘫痪,如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乏力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甚至影响进食咀嚼、喝水、刷牙等日常活动。在发病几天前可出现患侧耳后、乳突区、耳内或面颈部的疼痛。本研究用针刺联合耳肝阳穴刺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针灸一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2~70岁、平均(54.95±12.55)岁,病程2~10天、中位数为6天。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2~70岁、平均(60.94±16.81)岁,病程2~9天、中位数为6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疗前H-B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根据贝政平《2000个国内外最新实用内科诊断标准》[1]“面神经麻痹”。①起病急;②患侧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皱眉不能;③患侧鼻唇沟消失或变浅,口角低,向健侧牵引;④茎乳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损害在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处可有乳突部压痛、外耳道与耳廓部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纳入标准: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西医诊断标准,且不伴有耳部疱疹,发病14天以内,未接受治疗,年龄18~70岁,无智力障碍、严重精神疾患,能正常交流,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亨特氏面瘫,中枢性面瘫,病程超过14天,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0岁,贫血,妊娠期或哺乳期,依从性差或合并心、脑血管及精神病,畏惧针刺而拒绝针刺治疗。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双侧合谷、外关、患侧阳白、四白、攒竹、丝竹空、颧髎、下关、地仓、颊车、迎香、翳风。合谷、外关穴泻法,面部穴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天,休2天,共4周。另取耳肝阳穴,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放血,放血量1次20~30滴,疗程前两周隔日1次,共治疗4个疗程,若治疗未满4周临床治愈,则停止治疗。

对照组:体针同治疗组,不加放血治疗。

3 观察指标

根据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H-B分级量表)、House-Brackmann症状评分量表统计,根据H-B分级量表治疗后积分提高级别判断。

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2-3]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HB分级Ⅰ级。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HB分级大于等于2个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HB分级1~2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HB分级小于1级。

5 治疗结果

两组H-B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H-B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H-B症状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1周后 2周后 3周后 4周后治疗组 40 10.69±4.029 15.46±4.841 20.00±4.848 22.69±4.191 24.54±3.597对照组 40 8.62±3.254 12.15±3.812 15.14±4.257 17.28±4.109 18.97±4.621 P 0.185 0.068 0.005 0.003 0.001

两组H-B分级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H-B分级比较 (分,±s)

表2 两组H-B分级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1周后 2周后 3周后 4周后治疗组 40 1.15±1.725 3.31±2.658 5.23±2.455 6.38±2.399 6.92±2.019对照组 40 0.92±1.801 1.92±2.290 3.69±2.955 4.72±2.059 5.09±1.900 P 0.579 0.125 0.040 0.013 0.0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说明足厥阴肝与目、额部、面颊、口唇有密切关系。《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明肝主筋,属木,风易入之,筋脉受害则纵缓不收,则出现口眼歪斜。《针灸聚英·百症赋》记载“太冲泻唇以速愈”。说明太冲穴(肝经腧穴)是治疗面神经麻痹重要穴位,肝与口眼歪斜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根据耳穴理论,取肝阳穴可镇肝熄风、平肝潜阳、疏散肝经风邪、舒筋通络等作用。耳肝阳穴放血治疗,主要依据古代针灸医籍的论述及临床经验。《灵枢·经脉》记载:“刺诸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以泄其邪,而出其血。”说明通过刺血祛除体内邪气,达到正邪平衡、气血平和,使邪去则病愈。《素问·血气形志》与《针灸大成》中都有相关篇幅说明祛除瘀滞,畅通经络气血,才能保证针刺补泻的顺利进行,方可使气机调畅的记载。综上所述,耳肝阳穴刺血法的作用机理在于除恶血、通经脉、调气血,从而使经络气血运行通畅,以祛除风邪、散寒清热、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祛瘀生新等。

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可见耳肝阳穴位置静脉怒张,血液瘀滞情况,耳肝阳穴放血治疗可以祛除肝经瘀滞,散寒清热,活血通络,使气血运行通畅,筋肉得以正常滋养则面瘫可愈。此外,面瘫初期常伴耳后疼痛,耳肝阳穴放血可以改善耳周局部的气血运行,能较快地缓解疼痛。

针刺联合耳肝阳穴放血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面神经患侧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气血不足我来看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