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研究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1-11-17 14:02万新娟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药学干预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万新娟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的效果研究、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300名采取酶抑制剂抗菌药物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50名)、对照组(150名)。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中不合理用药状况分别为2名(1.33%)与11名(7.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33%小于24.00%,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在用药控制上效果极佳,尤其对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合理性用药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酶抑制剂类抗菌药;药学干预;合理用药;药物利用指数;不良反应

在一般的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常见的抗炎、抗感染方法均是以杀菌、消炎为主。解决用药难、药效低、耐药性高、成本高才是医学上选择抗菌药的关键。在本次调查中,笔者结合临床文献对药学干预对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研究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提出新的发现,为此将其总结报道如下,其主要内容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300名采取酶抑制剂抗菌药物的患者为本次调查的研究人群,在无其他意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将其随机无差异的分为观察组(150名)与对照组(150名)其中观察组男性79名,女性 61名,年龄分布在18~71岁之间,年龄均数47.18±3.9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76名,女性患者64名,年龄分布在19~72岁之间,年龄均数43.21±3.1岁;以上人群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数据整理后,差异性较小(P>0.05),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以上所有患者可采取酶抑制剂抗菌药物,选择有阿莫西林钠舒巴坦、替卡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药物。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用药指导,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述用药时间、剂量与其他的用药注意事项,若是突发异常状况需要及时呼叫医务人员。

观察组采取药学干预计划,主要内容为:

①改善制度,结合医院的实际状况,依据国内标准的抗菌药物指导守则,对抗菌药抑制剂类药物的使用制度进行完善,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让医务人员指导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但由于医疗服务是动态的,需求变化大,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更新用药制度,以此满足医师用药服务。②提高宣传力度,鼓励医师、护士等与医务工作者参与药物管理活动,包括反复检查患者的病历资料,定期抽查药物处方,筛选其中不合格、药物组成不合理的药方;若是发现酶抑制剂类抗菌药滥用现象,及时监督、上报,跟进管理措施,提升综合管理水平。③划分药物等级,对于常见的酶抑制剂类药物,可根据不同的特点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一级,则是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命指征开具出能直接应用的药方。二级则是医生开具处方之后,需要主治医师的审核与签字方可让患者的抓药。三级则需要副主任医师或者三名以上的主治医生联合会诊,对处方无异议后方可使用,④开展用药咨询,用药咨询在开展的过程中可设置咨询热讯、为患者分发药物咨询卡,促进患者与医生的及时沟通,在拿到药物后,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患者的药物的具体用法,若患者仍有疑问可询问就近的用药部门,由医生负责指导与答疑。⑤增强医务人员培训,促进医师与药师的联系,组织培训活动,适当开展学术讨论、教学等有效沟通性活动,对医学、药学的前沿知识进行分享,详细分析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类别、药物作用机理等知识,设置考核制度,对培训的成果或者岗位完成状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1.3 评价标准

①记录临床不合理现象,如用量不当、药物不对症、联合用药不当、无症状用药等状况。②用药后,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根据其危险程度与用药状况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其中轻度是不良反应轻微,无需特殊的医学救护。中度说明不良反应较高,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重度则是具有剧烈反应,能重度损伤器官组织,严重情况下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得数据均预录入EXCEL软件中,整理好数据后倒入SPSS20.0其中计量资料[n(%)]采取Pearson²检验,计数资料(`x±s)采取t检验,若P>0.05,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性较为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合理用药状况

在本次用药中发现,观察组、对照组中不合理用药状况分别为2名(1.33%)与11名(7.33%),由此可知,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行为发生的更少(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33%小于24.00%,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酶抑制剂类抗菌型药物是一种结合抗菌性药物与酶抑制剂类药的青霉素,大部分认为这种药物比传统抗生素的抗菌效果强,但与碳青霉烯等相比,效果较差,这种认识相对片面。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的用药需求也不断提升,合理用药成为临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中不合理用药状况分别为2名(1.33%)与11名(7.33%),说明了临床上仍然有一部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33%小于24.00%,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药学干预能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药学控制与发展。

综上所述,采取药学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上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尤萏,楊华.药学干预对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研究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北方药学,2020,17(11):178-180.

[2]李静,宋惠珠,周晓,虞琳,马红燕.借助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实施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精细化管理[J].医药导报,2020,39(09):1230-1233.

猜你喜欢
药学干预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评价
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对促进喹诺酮类药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