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分析

2021-11-17 14:13黄绍和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科并发症高血压

黄绍和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在临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取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临床内科治疗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血压水平、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给予临床内科治疗方式,有效改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内科;并发症;疗效

高血压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是指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导致血管壁压力持续上升,从而形成高血压。同时高血压也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临床症状为胸闷、四肢麻木、头疼、头晕等,严重患者可导致死亡,需及时进行治疗,避免意外发生。临床主以降压药物缓解临床症状,但常规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探析临床内科治疗高血压效果,并作详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120例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4~69岁,平均(50.46±3.69)岁;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5~70岁,平均(51.87±3.5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实施缬沙坦氢氯噻嗪(生产厂家:华润赛科药业(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06)药物治疗,缬沙坦初始剂量80mg/天,每日一次,依据患者病情状态增加剂量,最大增加到160mg/天;氢氯噻嗪每次服用剂量为12.5-50mg/天,6个月为一疗程。

观察组:临床内科治疗。(1)用药:用药治疗属于高血压临床内科治疗的核心手段,根据患者病情现状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患者年龄超过65岁,且有其他并发症存在,需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了解患者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给予噻嗪类利尿剂(包含双氢克尿塞、氯噻嗪等药物)或阻滞剂(心得安、卡维地洛等药物)联合用药治疗,用药剂量需从小剂量开始,按照病情逐渐增加剂量;患者年龄低于65岁,且没有并发症存在,则需给予ACEI(血管酶抑制剂,包含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药物)类药物治疗,控制血压水平;每天测量患者血压,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2)饮食: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药物控制虽能稳定血压水平,但只能缓解临床症状,不能改善患者机体状态,因此需给予饮食管理;按照患者饮食习惯以及体质,制定针对性饮食管理方案,其治疗原则为降低食物中脂肪、提升粗纤维食物比重;且嘱咐患者禁止喝酒吸烟。(3)心理:对于老年患者或免疫力差的患者,应叮嘱其多听一些舒缓音乐,缓解其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信心;并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给予相应的疏导和鼓励,缓解其焦虑抑郁,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心情愉悦度。(4)患者出院后应实施随访,监测患者饮食管理以及血压水平变化,并对其进行延续性治疗,叮嘱患者多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唱歌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康复速度。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血压水平变化,包含舒张压(正常范围60-89mmHg),收缩压(正常范围120-139mmHg)。

(2)统计两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 ±s)、计数资料行t检验、 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相比,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治疗有效率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诱发因素有肥胖、饮食不规律、长期焦虑抑郁、运动量不足、遗传因素等,可伴随高尿酸血症、哮喘、心肌梗死、脑出血、肺水肿等症状,若长期不进行血压控制,还会引发痴呆、眼部血管异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在高血压治疗中,主要以生活调节和药物控制两个方面为主,而用药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段、生活方式、禁忌症等方面实施针对性用药,不能只以控制血压为主用药,以防影响治疗效果以及身体健康。因此本研究选择临床内科治疗方式干预到高血压患者治疗中。

临床内科治疗主要包括用药、饮食、心理、预后等方面进行治疗,不但利用药物控制血压,还通过饮食、心理改善患者机体状态以及心理压力,有效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恢复速度。而常规治疗过于单一,虽对患者血压水平有一定改善,但极易造成患者焦虑抑郁等心态,影響治疗效果。本次研究还表明,对照组与观察组血压水平、治疗效果相比较,观察组血压水平下降幅度大(P<0.05),总有效率上升幅度高(P<0.05)。由此可得,高血压患者应用临床内科治疗方式,有效改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缓解其临床症状,树立健康心态,且临床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给予临床内科治疗方式,有效改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史玲芝.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14(32):93-95.

[2]罗锡坤, 李玉梅, 谢宗明. 坎地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13(23):104-105.

[3]路翠平.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J]. 心理月刊, 2020,15(3):199-199.

[4]王德林.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致脑出血的临床内科疗效分析[J]. 健康之友, 2020(3):269.

[5]杨梅, 王晓燕.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J]. 心理月刊, 2019(11):119-119.

猜你喜欢
内科并发症高血压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Hold住,你的血压!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高血压界定范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