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

2021-11-17 14:13吴松霖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诊断

吴松霖

【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临床表现较多,对疫情防控与治疗造成了一定难度,存在一定潜伏期,且临床尚未研制出特效药,导致临床疾病防控较为困难。以发热、乏力、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肉痛和腹泻等症状。目前关于该疾病的相关认识已经不断完善,但相关内容仍需要不断更新了解。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诊断;流行病学;现状

新型冠状病毒原体是在人类中新发现的一种冠状病毒,部分患者多在感染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可无明显发热,严重者病情快速进展,可危及患者生命。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突发性传染性疫病,大部分人民群众缺乏相关知识认知,从而导致相互之间发生感染现象。重型与危重型患者在发病后,高热不退,会出现低氧血症与呼吸困难。本文分析该疾病流行病学及诊断防护情况,报道如下。

1. 病原学简介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声明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 CoV-2”,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具有多形性,一般呈球形或椭圆形。包膜上的刺突呈放射状突起,包膜表面有3种糖蛋白,病毒的RNA之间重组率较高,会出现变异。病毒在人类与动物上均会出现疾病,其中有4种只感染上呼吸道,出现轻微症状,另外病毒会在下呼吸道复制,引起肺炎,会导致致命损伤。其中SARS-CoV-2属于β-冠状病毒属,具有较高传染性,且潜伏期较长,早期感染症状并不明显,存在无症状感染的情况[4]。

2. 流行病学特点

2.1流行概況

最新流行病学显示,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率为16.9%,在住院患者中,0-18岁占据1.4%,目前需要ICU治疗的患者比例也在逐渐增大[5]。

2.2 传播概况

在传染病流行病学中,容易传播的疾病病死率较低,但高病死率的传染病一般传播能力不强,主要是由于宿主死亡后无法继续传播病毒。在国外传播情况下,出现了养老机构内传播时间,造成了患者大量死亡,但由于传播力有限,并没有出现大量传播。在对年龄的影响下,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下,感染后病死率最低为5-9岁,30对以上人群中,病死率会随着年龄不断增长。

3. 诊断检测

3.1 检测

精准、快速、简便的诊断试剂是临床重点,自新冠发生,从第一个新冠核酸检测试剂获批至今,已经存在诸多试剂盒。核酸即时检测(POCT)技术操作方法简单应用生物感应技术,利用生物感应器检测待测物。RNA恒温扩增-金探针层析法,无需核酸提取,结果可视化,设备要求低。但在遗传学基础上,运用核酸技术,开发出了特异性较强的病毒核酸RT-PCR 检测法,具有重要鉴别作用。目前核酸检测已大量推广至临床,在临床获得一定认可。

2020年1月,浙江成功分离出一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选取公共数据库中的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结果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存在25个稳定突变位点。为下一步开展新冠病毒流行规律、药物筛选等研究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而广州2月分离的病毒毒株,该毒株基因组中,Orf1a/b和N基因发生了重要的两个位点突变。该突变表明,有必要根据病毒变异情况,对现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检测方法不断更新优化,更好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3.2肺CT检查

胸部CT在新冠肺炎诊断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诊断患者,对病情起到良好的检测治疗意义,根据胸部CT病变范围与类型,可进行分类。

4. 防护与转归

目前我国已经把新冠肺炎纳入了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选择甲类传染病预防措施,控制疫情需要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由于早期起病隐匿,因此隔离成为临床重点,我国及世界医务人员也在不断研发新的药物,在抗击新冠病毒上做出重要努力。

5. 小结

新冠肺炎是2019年新发现的一种可以通过人传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目前认为其主要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在密闭、不通风场所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病毒早期处于快速变化阶段,此次新冠病毒的出现,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较大的挑战,导致全球感染人数不断上升,在不断了解后,做好防护措施,及时检测治疗,对转归做出良好贡献。

参考文献

[1] 笪伟,何媛媛,王晓波,等. ROX指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疗效的评估价值[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5):588-592

[2] 北京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组. 关于准备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专家建议[J].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1,41(4):296-299.

[3] 高贵德,李婕,刘可可,等. 公立医院发热门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不足及改进措施[J]. 山东医药,2021,61(9):89-92.

[4] 刘昌,刘彤,张靖垚.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更新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过程[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2(2):333-338.

[5] 金律,王隽,马旭东,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发热门诊运行机制及防控策略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20(3):247-252.

[6] 刘奇娟,陈阵,艾芬. 院前-院内急诊医护人员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胸痛患者转运交接环节的满意度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21,41(1):76-81.

[7] 门韵,张鸿雁,白璐,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综合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的构建[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2(3):385-388.

[8] 樊高威,梁玉芳,马雪,等.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后的针后贴和受种者手部标本核酸检测情况的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1,55(3):406-408.

[9] 白秀梅,何佳霖,张丽敏,等. 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2021,50(7):1144-1147.

[10] 田斌,余晖,任基刚,等. 基于机器学习的多种分类模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社区获得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效能[J]. 放射学实践,2021,36(5):590-595.

猜你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诊断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药物使用法规依据
疫情防控下的高校网上财务管理思考
“新型冠状病毒”该如何防治
传染病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建构与反思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