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2021-11-18 19:42胡星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图形化厘清绘制

胡星

笔者以小学英语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中Story time这一部分的阅读教学为例,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层级化和图形化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能力。

一、 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引发阅读联想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围绕课文中的某个话题展开联想,并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帮助学生挖掘阅读的深度。阅读教学结束之后,还可以要求学生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对课文内容进行再体验与再思考,进行内化与升华。

例如,在Holiday fun这一单元的Story time的“阅读前”环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呈现“holiday fun”这个“核心词”,要求学生围绕“核心词”发挥想象,通过联想辐射出“sport”“travel”“game”等诸多“衍生词”。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围绕“travel”这个“核心词”展开联想,在过程中逐渐接近本单元主题,从而实现教学的自然过渡与趣味引导。在Storytime的对话中,主人公Liu Tao去了上海博物馆,教师引导学生围绕“Shanghai Museum”展开联想并绘制“蝴蝶状”思维导图,在“蝴蝶”的“左翼”上,羅列对话中出现的Liu Tao的见闻及活动,在“蝴蝶”的“右翼”上,罗列学生自己经历或想象的场景及画面,使阅读教学更具趣味性与延展性。“阅读后”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体现自己对于对话的理解与想象,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联想力。

二、 利用思维导图的层级化特点,厘清阅读结构

要提高阅读的效率,需要学生具备“将文本由厚读薄”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一个“秘诀”就是能够找到关键词或中心句,并找到“统领”的句子或段落,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厘清这种关系,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使学生厘清并列关系、从属关系,把握文本结构。不同文章的写作顺序各不相同,有的以时间为“轴”,有的以地点为“图”,有的以发展为“线”,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抽象的顺序关系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利用思维导图的图形化特点,概括阅读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中既要学生词、句型乃至语法等基础知识,又要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及结构,还要进行表演、复述或改写,这容易让他们顾此失彼,最终模糊了学习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图形化特点,让学生将抽象的文字以直观的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在图形的提示下开展语言“输出”活动。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概括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表达能力,实现高效率的“输入”和高质量的“输出”。

例如,在完成本课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输出”任务:将对话改写成文章,并将改写后的文章复述出来。教师指导学生在进行对话改写之前,将对话的主要内容及改写的主要思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使学生边回忆、边思考、边复述,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图形化厘清绘制
基于Arduino图形化编程的教学应用研究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绘制童话
浅谈图形化编程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绘制世界地图
厘清小微企业集群发展的若干问题
厘清概念,化繁为简
神秘的不速之客
Mixly米思齐:优秀的国产创客教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