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手法控制肺结节及改善肺功能的研究

2021-11-18 08:43车健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呼吸功能

车健

【摘要】目的:观察经筋手法对肺结节的发展及肺部呼吸功能的评定产生的影响。意义:对于预防或稳定肺结节,改善肺通气功能给予参考。方法:选取2名影像学表现非常接近的肺结节患者,进行经筋手法按摩。按摩前后分别进行呼吸功能评定,记录评定结果。6个月后通过影像学观察肺结节的发展情况,记录结果。结果:(1)在经筋手法按摩治疗4周后,肺部功能评定结果优于按摩治疗前。(2)6个月后影像学检查,经筋手法按摩治疗后肺结节的形态及大小均未明显发展。结论:在经筋辩证指导下以手法按摩肺经及与其相表里的大肠经,使其痛点逐渐消失,评定结果显示:肺结节稳定,肺功能增强。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由于目前经筋手法控制肺结节及改善肺功能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欠缺,没有大量的临床数据支撑,这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本文可作为此类研究的思路借鉴。

【关键词】经筋按摩手法;呼吸功能;肺结节

【中图分类号】R3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8-020-02

一、两名肺结节患者,初诊及肺功能评定结果分别如下:

1.1、陈女士,65岁,影像表现:

肺窗:气管、支气管通畅,未见狭窄,右肺中下叶见条索灶,右肺胸膜见增厚。左下肺胸膜下见直径6mm结节灶,边缘清晰,双肺透过度正常,叶间裂无移位。纵膈窗:胸廓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双肺门未见增大,纵膈内未见增大淋巴结影。心脏形态未见增大。肝右叶钙化灶。主动脉及冠状动脉见钙化。

1.1.1肺功能评定:

1.1.2肺经触诊:在天府穴与尺泽穴之间、孔最穴下方约1寸,有明显压痛点。

1.2、武女士,59岁。影像表现:胸廓对称,诸骨质结构未见异常。肺窗视左肺上叶前段可见磨玻璃结节影,直径约5mm,边缘毛糙。

1.2.1肺功能评定:

1.2.2肺经及与其相表里的大肠经触诊:在天府穴稍下方、尺泽穴稍上方、臂臑穴、肘髎穴有明显压痛点。

二、思考

为何两名肺结节患者,在手太阴肺经及与其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痛点?究竟与肺部功能及肺结节有无间接关系?

三、实验

对于两名患者分别进行经络阳性痛点按摩,循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自上而下的采用弹拨手法,每天一次,一次10分钟。以拇指指腹按压在施术部位,其余四指做辅助稳定。肩关节固定,利用腕关节的屈伸,带动拇指运动。施力于病层肌肉、肌腱、筋膜等处,要与肌肉、肌腱、筋膜呈垂直方向拨动。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耐受为度。直到痛点逐渐消失后,再继续巩固一段时间,并观察其结果。

四、结果分析

4.1按摩治疗4周后,两位患者经络阳性反射点均已消失,整条肺经及大肠经按之不痛。评定结果如下:

4.1.1治療4周后陈女士肺功能评定:

结果:

(1)最大通气量(MVV)提高约10~11%,达到正常值以上。

(2)用力肺活量(FVC)提高约7%,达到正常值以上。

4.1.2治疗4周后武女士肺功能评定:

结果:

(1)最大通气量(MVV)提高约7.5~8%,达到正常值以上。

(2)用力肺活量(FVC)略低于正常值,但总体提高约3.1%。

4.2跟踪6个月后的影像学表现

4.2.1陈女士影像表现:肺窗:气管、支气管通畅,未见狭窄。双肺可见多发条索状影,边界清。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可见类圆形的结节灶及纯磨玻璃结节约4.7mm×3.4mm,及3.6mm×3.5mm,边界清晰,内密度稍不均,较前片大致相仿。三维重建如轴位。纵膈窗:胸廓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双肺门未见增大,纵膈内未见增大淋巴结影。心脏形态未见增大。增强扫描,因病灶较小,左下肺结节灶强化不明显。余未见明显异常强化。

4.2.2武女士影像表现:肺窗视左肺上叶前段可见磨玻璃结节影,直径约5mm,边缘毛糙。气管及诸叶、段支气管通畅。纵膈窗显示纵膈无偏移,其内未发现异常结节灶。心脏、大血管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双侧肺腔未见液性密度影。

结论:在经筋辩证指导下以手法按摩肺经及与其相表里的大肠经,使其痛点逐渐消失。评定结果显示:肺结节稳定,肺功能增强。

猜你喜欢
呼吸功能
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临床观察
专职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个性化康复护理对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
刍议喉罩和气管插管对老年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
记忆合金环抱与可吸收钉对肋骨骨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对比
维生素D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呼吸功能分析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与未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
胸外重症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呼吸康复方法对COPD气流受限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