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11-18 08:43王云华杨泽宇祝丰成付乐良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8期

王云华 杨泽宇 祝丰成 付乐良

【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OTF)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于我院骨科的90例OT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45例。参照组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研究组行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手术前后疼痛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结果 两组手术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与PVP治疗OTF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有助于减轻患者临床疼痛感,相比之下,PKP在促进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方面有着更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8-063-02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OTF)是由于胸腰椎部位骨质疏松而引起的骨折类型,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目前,传统药物治疗OTF无法发挥良好的效果,临床常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等进行治疗,从而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2]。为了对比PVP、PKP治疗OTF的疗效,本研究选取90例OTF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于我院骨科的9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45例。参照组中男15例,女30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5.78±7.33)岁;骨折部位:胸椎21例,腰椎19例,胸腰椎5例。研究组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5.72±6.90)岁;骨折部位:胸椎20例,腰椎18例,胸腰椎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骨折部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加入研究同意书,且本研究在上报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后获批。

1.2 方法 参照组行PVP治疗: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局麻后,选用14G且针尖呈棱形或是斜面的骨穿针,在C臂机透视下对腰椎骨折者经其椎弓根进行穿刺或对胸椎骨折者经其椎弓间和肋骨头之间进行穿刺,在将穿刺针送达椎体前1/3位置时,采用双向透镜确认,然后向其中注入5mL造影剂,从而更好地掌握椎体引流、穿刺针所处位置及骨水泥注入时间,以便于作出调整。在注入骨水泥完成后,在其凝固前取出穿刺针,同时采用同样方法来操作对侧骨折部位。研究组行PKP治疗:穿刺方法与PVP一致,术中应用穿刺引导针、钻头、套管以及扩张管等,穿刺结束后在椎体内穿刺通道,放入球囊,并于透视下扩张球囊,待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后终止扩张,并向椎体腔隙的注入管内注入一定量骨水泥。

1.3 观察指标 (1)手术疗效:患者疼痛感彻底消失,生活可自理评为治愈;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生活基本可自理评为显效;患者疼痛感有所缓解,生活自理有所改善评为有效;患者疼痛感未能得到缓解甚至加重,生活自理未能改善评为无效,手术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疼痛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术前、术后3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对两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VAS评分高代表疼痛严重;同时,采用X线测量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计算出其恢复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疗效 两组手术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疼痛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 术后3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研究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OTF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对于OTF的传统疗法包括手法复位、牵引悬吊、药物治疗等,虽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二次损伤,但存在耗时长、患者依从性不佳等缺点。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治疗OTF成为骨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OTF治疗研究的逐渐深入,PVP、PKP被应用于OTF的临床治疗中,二者均属于脊柱微创术式,且二者的作用原理均为利用骨水泥来稳定椎体,从而减轻椎体的损伤及压缩程度,降低骨折应力。另外,二者均可通过热效应将末梢神经细胞杀灭,从而尽可能地防止周围神经刺激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总有效率相当;术后3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差异不明显。提示对OTF采用PKP、PVP治疗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均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沈景全等学者[4]研究指出,将PVP、PKP应用于OTF的治疗中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促进患者疼痛缓解及自理能力恢复,但二者相比,PKP复位效果较好,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通过观察PVP、PKP对OTF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发现,术后3个月时,研究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高于参照组,提示和PVP比,PKP更有助于促进OTF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究其原因在于PKP不仅可利用球囊扩大空间,从而创造出低压的注射环境,提高骨松质的紧密程度,同时其还可通过矫正后凸畸形,更有效地促进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

综上所述,PKP与PVP治疗OTF均可獲得良好的疗效,有助于减轻患者临床疼痛感,相比之下,PKP在促进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方面有着更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白煜.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4):38-40.

[2]郭志勇,田红杰,陈军辉,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1):69-70.

[3]张龙彬,徐永申,翟艺宗.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58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2):1783-1784.

[4]沈景全,吕伟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对比[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5):91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