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2021-11-20 15:08长春市图书馆郝欣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文献图书馆

长春市图书馆 郝欣

本文以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历程为切入点,分析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文献资源检索及分类、共享阅读空间建立、智能化服务、内部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强化图书馆中人工智能应用效果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0 引言

2016年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再一次引发了人工智能研究热潮,伴随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广度、深度的逐渐延伸,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其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程度明显提高,助推各行业领域智能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图书馆作为智慧集中地、知识信息传播空间、公共阅读服务场所,在宣传国家政策方针、推进技术分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以不断改善图书馆馆藏资源、主要业务、知识服务模式,可以提升图书馆运行效率、强化图书馆社会价值,进而为图书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蓄势赋能。

1 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旨在了解智能实质,生产出类似于人脑思维方式、可进行自我学习及调试、具有举一反三等思维能力的智能机器,主要包括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及专家系统等[1]。自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以来,其理论与技术日益成熟,未来人类生活、生产所运用的科技产品将会成为智慧的“容器”,可对人类思维过程、意识过程等进行信息化与数字化模拟。早期人工智能以决策树、聚类分析等机器学习算法为核心,但在海量信息处理上具有较大的局限性。2006年,杰弗里·辛顿提出“深度学习”概念,此后人工智能以神经网络为核心,支持对海量数据样本的训练及模型建立,能够应对更为复杂的场景与需求。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从各行业领域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来看,人工智能优势已然凸显,如“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远程医疗”“人工智能+智慧课堂”等。图书馆应用人工智能改进服务方式、优化业务管理模式、丰富馆藏资源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需基于人工智能特点及图书馆社会定位探索出一条与时俱进、立足实际的图书馆人工智能应用之路。

2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2.1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文献检索及分类管理中的应用

(1)文献检索中人工智能应用的体现在构建知识库,合理选择某一领域知识及其表示方法,运用逻辑式推理机构建文献专家检索系统、绘画文献检索系统、CA专家系统等,可以解决传统文献检索系统下关键词与文献关联性不足、检索结果过于广泛的问题,进而为文献检索提供便利。(2)基于人工智能的文献分类管理囊括文献识别、数据训练及分类三大环节。具体流程为:1)以Embedding模块、BiLSTMmokuai、Self-Attention—CRF模块构建文献二分类命名实体识别模型;2)对文献信息进行预处理并将输入的文献信息表示为向量形式;3)将对应向量输入到BiLSTM模块以提取上下文特征;4)将文献数据集中部分数据作为训练集、一份作为验证集、一份作为测试集对模型参数进行设置;5)根据训练结果调整模型内的隐含层数等,完成对文献资源的识别及分类存储[2]。

2.2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建立中的应用

当前图书馆阅读空间分为实体空间、虚拟空间两大类,其中实体空间是指以图书馆为场所的阅读环境,在实体阅读空间创建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物联网技术等可以将图书馆环境中的各类要素纳入到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将图书馆转化为智能建筑。当公众在图书馆内阅读图书时,一体化建筑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自动控制图书馆暖通、温控、照明、广播等子系统,保持图书馆内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通风良好,不仅可以为广大公众提供更为舒适宜人的阅读环境,还能降低图书馆日常运行中的资源与能源消耗,对于图书馆实现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当代社会倡导“泛在式”学习,即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获取对自身生活、工作有帮助的知识信息。图书馆借助人工智能打造“泛在式”阅读平台、创设虚拟化共享阅读空间,积极开发囊括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图书馆百科的智能阅读应用,既可以推进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创新,还能提升知识信息的流通效率,进而体现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价值。

2.3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中的应用

当代公众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逐渐由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即希望图书馆为其提供针对性、个性化及实时化的服务。这就需要图书馆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基于“用户画像”改进服务模式、服务渠道、服务内容等,以此提升公众对图书馆服务的认可与满意程度。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中的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1)用户需求分析。人工智能具有类似于人脑的思维方式,可以识别用户需求与其行为之间的隐形关联,基于人工智能的用户需求分析可避免传统以经验为驱动的用户需求分析的随意性、盲目性,保证用户需求分析精准有效,进而为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工作开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2)个性化服务及智能推送。个性化服务的要义在于为用户提供其切实所需、具有个体性差异的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涉及到对用户需求信息的筛选、归类,其中包含诸多无用、冗余、重叠的需求信息。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可基于语言、语音、语义识别剔除此类无用噪音信息,并结合关联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算法自动化调取与用户需求信息匹配度最高的文献资源、图书资源等,进而帮助用户更为高效率地检索到所需资源[3]。

2.4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内部管理中的应用

(1)基于人工智能的图书馆文献采访可解决文献资源管理实效性偏低、与读者交互性不足的问题。主要应用方式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文献采访评价模型,综合考虑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各类资源的价格、出版渠道、文献资源学术影响力,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类文献资源进行归类、判断,最终确定采购单价、采购数量等,再通过模型参数调整对用户需求预测、采购渠道、询价议价等各环节进行干预,可以使模型输出最优化采购方案,以此提升文献采访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2)基于人工智能的人员管理要点在于为图书馆员佩戴智能化工具,如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现对图书馆员的精准定位、指令的自动化下达,并且可以根据图书馆员行动路径、实际工作内容等对其工作业绩、表现进行考核,督促图书馆员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图书馆组织的运行效率、激活图书馆服务及人员活力。(3)基于人工智能的日常业务管理可以打通各项业务之间的信息壁垒,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处理大数据的优势保证信息与沟通效率,并依托人机交互保障各项业务有序、高效开展。

3 强化图书馆中人工智能应用效果的有效对策

3.1 全面评估人工智能及其对图书馆发展战略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内的应用并非简单、机械性堆砌现代科学技术、软硬件设施,而是要配合组织架构、管理流程、服务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为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此,需从顶层设计入手对人工智能应用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图书馆内部工作流程、工作方法、服务手段及软硬件设施现状;图书馆管理、服务能力现状;人工智能应用引致的新岗位及其对工作人员素质、技能、职业道德的新要求、新标准;人工智能应用可能诱发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风险。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发展战略对人工智能应用进行统筹规划,如哪些工作可由人工智能技术系统、AI机器人替代,哪些工作依然要延续传统人工作业模式;人机交互系统设计、建筑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人工智能引入的阶段性投资计划;人工智能人才培训计划等。唯有将人工智能应用提升至战略高度、纳入图书馆发展总体规划之中才能保证人工智能应用的科学性[4]。

3.2 识别、规避人工智能应用引发的法律风险

基于人工智能的图书馆工作涉及到对用户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包括与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相关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用户需求、保证用户按时归还所借阅的图书。我国民法典高度重视对人权的保护,规定在未经他人知晓、未获得他人同意的情况下严禁非法获取、使用他人信息。因此,如果图书馆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建设不完善、信息流监测不到位,便会导致用户信息泄露、遭到篡改,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用户信息实施诈骗或非法谋利,由此诱发严重的法律风险。除此之外,高速信息化时代下图书馆获取文献资源的平台、渠道等更为便捷,获取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部分文献资源受到知识产权认证,在引入此类资源时可能侵害他人知识产权。为此,图书馆需要全面识别人工智能应用可能引发的法律风险,借助人工智能学习算法整合相关法律案例,结合图书馆现行人工智能技术系统、所采用的人工智能技术等发现潜在性、隐蔽性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风险规避方案,以此保证人工智能应用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尊重隐私、安全可控[5]。

3.3 通过图书馆组织变革切实做好大数据积累与建设

大数据是此次人工智能兴起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因此有部分学者将此次人工智能浪潮定义为“数据智能”。大数据是对某一领域的全样本分析,相对于抽样调查、实地调查而言数据收集范围更加广泛、数据分析及挖掘更为深入,且可以识别各类数据之间的隐性关联,进而保证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适用性。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人类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40ZB,在开放共享的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数据来源空间愈加广泛、获取数据的渠道也更为多元,其中诸多知识、规律等有待挖掘。人工智能以数据分析算法为核心,需要海量数据作为支撑,若想为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提供全面、真实、可靠的数据集,便需要图书馆通过组织变革切实做好大数据积累与建设。

(1)要实行扁平化组织架构管理,适度减少中层管理人员数量,保证管理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岗位,以此剔除数据传输中的冗余环节、提升数据传输效率;(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鼓励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服务、智能化应用共同探讨、群策群力,以此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为资源建设奠定基础;(3)建立内外部结合的工作模式,不仅需要获取用户需求数据、全国乃至全世界图书馆相关数据,还需要结合当地文化氛围、知识经济发展态势、各类图书馆人工智能应用案例等建立数据库,基于各类逻辑推理方法检验图书馆现行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的科学性并予以改进,保证图书馆人工智能应用与时俱进。

4 结语

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机器智能,具有类似于人脑的思维方式、信息处理过程。图人工智能可应用于图书馆文献检索及分类管理、共享阅读空间建立、智能化服务及内部管理之中,对于提升图书馆管理及服务能力大有裨益。但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技术局限性较大且可能诱发各类风险。若想强化人工智能应用效果,图书馆需全面评估人工智能及其对发展战略规划的影响,识别并规避人工智能应用的法律风险,通过组织变革切实做好大数据积累与建设。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数读人工智能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