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生胃潴留的管饲早产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1-11-20 08:06刘巧玉潘炜祺高立凡袁贵龙周守方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1期
关键词:排空味觉早产儿

刘巧玉,潘炜祺,高立凡,袁贵龙,周守方

(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2.佛山市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随着围产医学的快速发展,极低出生体质量及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对早产儿进行良好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是提高其存活率的重要措施。对早产儿进行管饲可保证其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其成长。但进行管饲的早产儿易发生胃潴留。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越低的早产儿胃潴留持续的时间越长[1]。若患儿的胃潴留量较多,表示其可能患有其他疾病[2]。患有胃潴留可减少患儿的进食量,延长其进行管饲的时间,影响其身体发育,降低其免疫力,甚至导致其发生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反流性食管炎及猝死[3]。味觉刺激疗法是指通过刺激患者的味觉来提高其味觉功能、吞咽功能及消化功能等机体功能,从而治疗其所患疾病的一种疗法。本文主要是探讨对发生胃潴留的管饲早产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9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期间在某医院进行管饲后发生胃潴留的80 例早产儿。这些患儿出生时未发生窒息,不存在进行管饲的禁忌证,均接受规范的管饲,并在出生后7 d 内发生胃潴留。确诊这些患儿患有胃潴留的标准是:在每次对其进行管饲前,回抽其胃内残奶量,若其胃内残奶量超过前一次管饲量的50%,则判定其患有胃潴留。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

1.2 方法

为两组患儿均使用体位调节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协助患儿取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将其床头抬高30°。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方法是:在对患儿进行管饲时,将1 根医用消毒棉签的棉头浸泡在管饲食物中。然后让患儿吸吮棉签,直至当次管饲结束。若棉头的管饲食物被患儿吮吸干净,可再次沾取管饲食物。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患儿24 h 胃潴留的次数、24 h总进食量及体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24 h 胃潴留次数、24 h 总进食量及体质量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24 h胃潴留次数为(1.38±1.35)次,其24 h 总进食量为(107.40±72.01)mL,其体质量为(1519.25±326.08)g;对照组患儿24 h 胃潴留次数为(2.33±1.38)次,其24 h 总 进 食 量 为(79.30±50.85)mL, 其 体 质 量 为(1365.85±316.10)g。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24 h 胃潴留次数少于对照组患儿,其24 h 总进食量多于对照组患儿,其体质量重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24 h 胃潴留次数、24 h 总进食量及体质量(±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24 h 胃潴留次数、24 h 总进食量及体质量(± s)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 值 P 值24 h 胃潴留次数(次)治疗前 4.48±1.50 4.35±1.39 0.387 0.700治疗后 1.38±1.35 2.33±1.38 3.104 0.003 24 h 总进食量(mL)治疗前 42.75±39.34 37.25±34.74 0.663 0.509治疗后 107.40±72.01 79.30±50.85 2.016 0.047体质量(g) 治疗前 1389.50±324.31 1310.00±250.07 -1.228 0.223治疗后 1519.25±326.08 1365.85±316.10 -2.136 0.036

3 讨论

早产儿食管的清除能力较弱,易发生胃排空延迟及胃潴留[4]。胎龄越小、出生时体质量越轻的早产儿,其胃潴留的发生率越高。罹患胃潴留可导致患儿发生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病情严重的患儿可猝死。《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的相关内容显示,医护人员应对胎龄不足34 周的早产儿进行管饲,从而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5]。与进行经口喂养的早产儿相比,进行管饲的早产儿未能受到奶液味道的刺激,其胃肠蠕动的速度更慢,胃排空的时间更长,更容易发生胃潴留。对胃潴留患儿进行治疗的原则是促进其胃肠蠕动,加快其胃排空的速度。早产儿对药物的耐受力差,存在多项药物的使用禁忌证。为发生胃潴留的管饲早产儿使用促胃动力药进行治疗容易导致其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6-7]。对发生胃潴留的管饲早产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能帮助其建立有节律的吸吮反射,刺激其口腔内的感觉神经,促进其分泌胃动素、胃泌素及胃酸,改善其胃肠功能,加快其胃排空的速度,从而有效地治疗其胃潴留[8-9]。对发生胃潴留的管饲早产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还能安抚其情绪,减轻管饲对其造成的疼痛,使其对管饲产生安全感及依赖感,减少其肢体活动及哭闹的情况[10]。此外,使用味觉刺激疗法对发生胃潴留的管饲早产儿进行治疗的操作简单,费用低,安全性高。

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期间在某医院进行管饲后发生胃潴留的80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两组患儿均使用体位调节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24 h 胃潴留次数少于对照组患儿,其24 h 总进食量多于对照组患儿,其体质量重于对照组患儿,P<0.05。这说明,对发生胃潴留的管饲早产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其胃潴留的次数,增加其进食量,促进其体质量的增加。

猜你喜欢
排空味觉早产儿
天南地北,令人难忘的“鸡”致味觉
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味觉传感器的制备应用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味觉护肤——可以品尝的美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