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辽宁省旅游业“内循环”发展策略研究

2021-11-21 02:48于佳慧毛金凤
当代旅游 2021年19期
关键词:辽宁省旅游业景区

于佳慧 毛金凤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00

引言

目前,中国整体疫情防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国内小范围感染偶有发生,局部爆发的危机依然存在,疫情防治过程已趋于常态化[1]。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国内相关行业受到影响,尤其是文旅产业的影响,当前基于全球确诊超1亿8千万例,很多国家的出境游都被迫取消,旅游业“内循环”成为主体是一种趋势。目前,人们出游区域相对趋向于短程旅游、城市休闲和乡村度假,旅游消费区域形成以“内循环”为主。使旅游业“内循环”运转起来,不仅满足了激增的旅游消费需求,还能拉动疫情常态化期间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分担部分就业压力。因此,辽宁省旅游业“内循环”发展策略的研究更对旅游业发展尤为重要。

一 旅游业“内循环”的内涵

所谓旅游业“内循环”,就是在某个区域范围内,旅游经营者运用旅游资源生产旅游产品,通过多元化渠道销售产品,旅游消费者购买并体验。在旅游消费者购买并体验后产生重复购买的欲望,从而驱动旅游经营者再生产旅游产品。部分旅游消费者同时也是部分旅游产品生产者,他们把购买并体验到的旅游产品信息反馈给其他旅游消费者,从而形成旅游业“内循环”。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辽宁省的省内旅游业“内循环”。

旅游业“内循环”具有系统性,整个“内循环”中,由省内客源市场、省内旅游目的地、支持系统和出游系统组成。从旅游资源供给到各个销售渠道,再到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全链条安排,是从产业链、供给链再到需求链的全系统推进。各环节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影响,一条旅游线路,“食、住、行、游、购、娱”环环相扣。

旅游业“内循环”具有综合性,行业覆盖面广,涉及到的企业众多。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辽宁省内既有山水风光等自然资源,也有名胜古迹、抗战红色等文化资源,还有城镇、乡村等社会资源。其次,旅游要素的综合性,“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其中任何一个单一要素都不能构成旅游业。旅游消费和产品的综合性。一是消费主体综合性,旅游消费能够吸引和满足各类旅游需求者。二是消费客体综合性。旅游者必须进行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综合消费才能完成一次旅游消费过程。旅游的最终产品,则是由旅游服务相关企业共同提供的综合性服务产品。从辽宁省内旅游产品体系看,无论是观光旅游、休闲旅游,还是红色旅游、会展旅游、研学旅游等专项旅游,也都是由综合性服务产品构成的。

研究辽宁省旅游业“内循环”既关系经济发展,又关系辽宁省内民生问题。旅游业“内循环”可以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既可以弘扬辽宁省内旅游文化又可以拉动辽宁省内经济发展,促进14个地市之间的文化沟通与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既可以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又可以起到改善民生、开阔辽宁省内居民视野、凝聚民心的教育作用,以及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美丽中国和对外交往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为辽宁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19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24909.5亿元,旅游收入6222.8亿元,旅游收入占比约24.98%;同期国家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6.70%,旅游业对辽宁省经济的贡献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据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消息,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度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30.22亿人次,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0万亿元,下降61.1%。人均每次出游花费774.1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8%。

2020年2月以来,疫情由于扩散范围极广、传播性极强等特点席卷全国。就旅游业自身存在的敏感性而言,很多辽宁省内旅游景区景点不得不暂停营业;由于人们的恐慌心理,很多出游计划不得不被暂停取消,居民消费欲望低迷;部分旅游服务行业相继裁员,辽宁省近2000家旅行社面临生存问题,导游无团可带面临失业。在疫情大爆发时,旅游企业也被迫陆续停工,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出入境旅游也随之停摆,整个旅游行业受到极大影响。

据文旅部消息,2021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据辽宁文旅厅消息,清明假期,辽宁省共接待游客9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10%,比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增长5.9%,全省实现旅游收入50亿元。

三 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辽宁省旅游业“内循环”契机

(一)辽宁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

总体来说旅游业“内循环”就是利用现有资源,使旅游消费者循环进行城市休闲、乡村度假。辽宁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旅游资源丰富,有“一宫三陵”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有红山文化等“北方古文明”,还有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辽西北地区以及岫岩满族自治县、义县、彰武县、朝阳县和建昌县)、温泉旅游和汤域旅游(著名的鞍山汤岗子、营口熊岳、本溪汤沟、葫芦岛兴城、丹东五龙背辽阳汤河等地)、红色旅游(主要分布在辽宁东部地区的本溪、抚顺、丹东,主要有密营、哨所、军部、教导团、烈士牺牲地遗址等)、研学旅游与满清文化支撑下的辽宁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迅速。

(二)辽宁省人口多、旅游需求大,为旅游业“内循环”提供潜在市场

辽宁省有4357.1万人,受新冠疫情影响,巨大的潜在旅游需求被压抑,疫情暴发尽管暂时削弱了人口流动,但也为旅游业“内循环”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从长期看,旅游业增长的空间依旧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崛起,部分旅行社业已转型升级或已创新产品,这又刺激消费者产生新的旅游动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又大力推出景区优惠政策以促进旅游消费,这为旅游者减少更多的旅游支出,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福祉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最高目标。

(三)短距离大众化的城市休闲、乡村度假出游成为趋势

疫情常态化下,2021年旅游的大流动,出境游、入境游不太可能,但是短距离、大众化的旅游已成为新趋势[2]。畅通辽宁省旅游业“内循环”成为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特别是在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的情况下,如何打通辽宁省旅游业“内循环”是一个崭新的契机。首先,辽宁省政府可以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为刺激旅游消费,给予旅行社提供部分支持政策,鼓励旅行社产品开发、创新与升级定价,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宣传力度,吸引旅游者参与各种形式旅游活动中来[3]。其次,为吸引过来的旅游者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消费体验与服务产品,进而拉动地区间产业经济发展。最后,各企业再利用赚取资金投入到资源开发、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上。辽宁省政府再出台相应政策,长此以往,以适时配合旅游业“内循环”。

四 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辽宁省旅游业“内循环”的发展策略

(一)政府管理部门为旅游业“内循环”提供的精准政策

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具体方式。旅游产生的前提是人们要有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与可自由支配的收入,疫情期间出游的减少不仅压抑了居民的旅游需求,也给人们省下了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政府出台增加居民休闲时间与自由度假的政策,并且为旅游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旅游消费环境与休闲度假的社区环境。

政府为旅游企业发展中提供人才、资金和土地等要素的政策支持。为了增强旅游者出游动机,作为旅游客体的旅游资源,政府要合理整合辽宁省内旅游资源,合理把控辽宁省内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支持旅游企业对旅游资源的进行创新再生产。在实施过程中政府也要严格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并制订相应监督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与投诉处理机制以约束旅游经营者与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政府对相关旅游产业专项培育、公共采购和对外贸易出口等刺激性生产政策。政府同时也可以作为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平台,疫情常态化下,政府可以支持研究城市旅游宣传标语,并利用政府自身拥有的媒介进行宣传推广,以让更多人认识我们。

(二)旅游相关企业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旅游相关企业既各自独立发展,又互相联系,相互促进。所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企业还需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夯实旅游业“内循环”本身的地基[4]。

1.食住:在达到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前提下,需为旅游者准备舒适与温馨的食宿环境,健康营养的特色饮食。文旅融合的同时,不断创新菜肴,提供符合该旅游线路的旅游服务,让游客有个良好的食宿体验,使游客有较高的满意度评价和良好的反馈。并且在食宿市场需求方面,软硬件环境、经营战略、人才优势、标准化服务,甚至于个性化服务的提供都不能忽视。

2.行:需集思广益开发新的旅游交通产品,以解决目前省内旅游交通对旅游者吸引力不足的现状。需为旅游城市或景区规划车站,实行车辆调度,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尽量满足辽宁省旅游旺季时旅客运输需求。需建立辽宁旅游集散中心。一些组团与散客大多依靠火车和客车等长途交通工具完成以常居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出行,但如何让旅游者快速便捷地向市区、景区中转成为一个问题。

3.游娱:首先,必须使游客在景区景点有安全保障。其次,充分利用景区特色,分析好景区的资源可行性,合理规划与开发景区景点,使景区景点能够可持续发展起来。最后,用真诚的景区服务与景区特色吸引力,激发旅游者旅游欲望。景区的发展也离不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景区景点还需适时更新管理理念、鼓励产品创新、改进景区服务质量,重视景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4.购:购物店可以打响“辽宁购物”品牌,全省上下一条心、集思维,靠质量,“全省”动员、“全要素”集聚、“全链条”粘合、“全生态”培育、“全人群”吸引,多策并举、久久为功。紧紧抓住省内旅游业“内循环”的重大契机,购物透明,让游客购买产品后放心、安心,让辽宁成为人人放心的“购物之地” 。

5.旅行社:必须要融合省内圈子、整合资源、打造平台、共创共享、融合共生。产品不断创新与分层追求好玩与玩好,强化亲子游,乡村旅游,多元文化体验,城市休闲与运动休闲,康养度假,拓展文旅融合,下沉市场增加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跨界融合。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打造辽宁省内品牌力量,努力塑造世界级品牌。重视公司的宣传与市场营销,采用多种宣传营销手段,拓展当地报纸、电视台等宣传营销媒介。

(三)明确市场需求,使旅游业“内循环”转起来

1.拉动内需,扎实市场需求,构建旅游企业的市场化分工体系[5]。要做好宣传推广,鼓励14个地市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并且形式多样的旅游营销活动。适当通过打折、节假日活动、发放消费券等对旅游消费者进行旅游消费补贴,增强消费积极性。对文旅市场合理消费投资。扩大旅游消费规模与数量,重新审视省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2.进一步推动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升级[6]。加大力度培育中小旅游企业,未来需高度重视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建议建设一批辽宁省内居民度假地,大力发展14个城市周边的乡村“微度假”,提高中短程休闲度假频次,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温泉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结合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等,促进旅游产业模式创新。

3.着力维护旅游市场秩序。要进一步推进旅游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对信用风险等级高的旅游市场主体,提高监管频次;提高旅游投诉处理效率,完善旅游生产要素保障制度健全旅游消费维权机制,增加旅游者旅游过程的安全感;通过标准化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四)注意生态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首先,全球变暖已经成为我们人人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而旅游行业也已成为导致气候变暖的来源之一。受新冠疫情影响,追求绿色生态健康的短途旅游也成为辽宁省内居民出游的首要选择。辽宁省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有享誉中华的旅游名山鞍山千山、有被称为“北方桂林”的大连冰峪沟、有“华夏之宝”的本溪水洞等,在打造辽宁省内旅游业“内循环”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其次,深度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应强调在依托辽宁本土文化的情况下,对接旅游服务品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环境升级和景观打造环境,通过全辽宁省产业循环、文化循环、服务循环、意识循环、环境循环的全维度构建,全面推进辽宁省内的产业、文化、服务、意识与环境的共生共荣。

最后,旅游产品在开发时要注重绿色旅游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单单是为游客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服务,也并非是单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产生,更要在绿色环保基础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将旅游活动进行得更高效,游客体验更优越,旅游经济发展更有序,整体旅游活动更具备可持续性。

五 结语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作为拉动消费的重要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旅游业“内循环”作为疫情常态化下的新举措,将在新时代旅游发展中越来越崭露头角。值此之际,辽宁省更应紧抓时代契机,通过精准把握市场变化、政策带动企业产品创新、企业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强化绿色生态价值、推动旅游资源转化、拓宽销售渠道、优化营商环境、聚合文旅产业、提升产业循环等途径,突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在旅游业“内循环”的时代,打造别样辽宁风采。

猜你喜欢
辽宁省旅游业景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