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下持续优化黑龙江省营商环境的思考

2021-11-22 01:14齐秀辉
北方经贸 2021年3期
关键词:营商政策优化

齐秀辉,权 飞

(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方方面面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保证充裕的运转资金,同时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化时代,持续优化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整个社会生产力。

一、影响黑龙江省营商环境的因素

(一)政府方面

1.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经调查发现企业更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引导方面的支持,此外,为了使企业更好地发展,政府还应该及时发布政策消息、建立健全技术服务机构等。政府并未真正意识到优化营商环境的好处,相关部门对自身职能界定不清晰,与市场、企业主脱轨,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淡化,各项服务机制也尚未完全建立。很多企业主与群众本一次就能够办好的事情,却要分批次进行多次办理,进而导致部分企业错过了最好的投资时间,浪费了大量成本。

2.政商关系处理亟待深化。“亲”、“清”的政商关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但是,如何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处理好这层关系还需要深刻把握。诸如“亲而不清”,或者是“清而不亲”等现象都极大的制约着经济发展,究其原因皆在对“亲”与“清”的关系处理存在认识上的偏误[2]。政府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创造良好的“亲”型企业营商环境,企业才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生产性活动,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政商关系“清”的状态[1]。

3.营商环境优化路径尚不明晰。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诸多单位协同推进,其本身又兼具社会性以及政策性等特点,这就增加了营商环境优化过程的复杂程度,对政府、企业以及个人而言,都是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2]。但可以看到的是,联动协同机制背后还存在政府、企业以及个人互相推诿、联合监管体系存在漏洞等一系列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协同机制尚未明晰相关职责,工作人人参与,却流于形式,真正有困难的企业并未感受到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实质性作用,进而在深层次上阻碍着营商环境的优化过程,对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顺畅性和连贯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市场方面

1.政务环境不够便利。纵观当前大部分省、市、县等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营商环境建设监督部门,但是仅仅局限于营商环境优化政策的“上传下达”,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怎么说怎么做”的痼疾依旧比较严重,各部门之间对于企业的相关诉求审批依旧“我行我素”,对同一事项的审批信息不能共享、共认,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效应,导致企业来回跑、重复提交资料。因此,跑一次、一次办的横、纵向审批“一张网”亟待完善。

2.优化政策享受有失公平。基于政务环境不够便利而导致的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孤岛”效应,使得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企业难以及时了解到政府发布的涉企优惠政策。部分企业反映政府有关优惠政策信息分享渠道不畅、不及时,甚至有相关的惠企政策制定出台时,相关部门并不主动告知政策范围内涉及到的相关企业,而是提前把相关信息透露给部分“关系好”的企业,到临近上报的时间再通知其他企业,进而导致企业因对项目服务过程、时限、资料准备等事项了解不及时而无法享受惠企政策。

3.政府与市场的定位契合度低。从政府定位角度看,未能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扶持。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未能精准定位自身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重要身份,对市场及营商环境建设仍处于相对保守的状态。政府与市场的定位契合度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黑龙江省营商环境的优化管理。

(三)政策执行方面

1.相关政策落地缺乏配套性措施。近年来,政府部门相关文件下发后真正落到实处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部分文件政策中实际可操作性较差,实际操作执行后并未取得如期效果,反而挫伤了民众和企业主的积极性;另有部分文件在落实环节就过于复杂,导致未着地就已夭折,再加之政策宣传方面不够清楚,各项申报条件过于苛刻,企业难以获得惠企政策的照拂。

2.“放管服”政策落地无声。对于企业来说,黑龙江省在推行“放管服”政策方面确实对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结果。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政府对下放的权限有所保留、监管力度不足、各类审批要件依然比较繁琐,不够简洁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企业。[3]

二、提升黑龙江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相关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切实增强对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建立高位推动机制,统筹安排部署,部门联动,协同配合,构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大格局,不断增强对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不断简化政府行政审批手续,切实减低企业办事成本与时间成本;加快建设政务服务平台,结合“互联网+”的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扩大政务服务领域的智能产品应用,最大限度的实现“一网通办”、“掌上办”。[4]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予以相应的财政补贴补助,优化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为之保驾护航。

2.运用有效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是否科学,得有市场主体体验了才能知道,他们的口碑才是验证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是否足够科学的基础依据。因此,就需要引入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机构,旨在打破政府以及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强化对话沟通功能,客观、公正地对待市场参与者,进而构造多方位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相关调查结果,完善营商环境优化评价机制。

3.完善政商常态化沟通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人民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推动“办事不求人”落到实处。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经验,取长补短,通过“制度+技术”的约束,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对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良性需求,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的便利度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二)企业层面

1.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创业能力。技术创新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占有主导地位,因此,企业想要获得更大发展,必须要重视创新体系建设。借助营商环境优化政策东风,重视产学研三方合作,促使自身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引进高水平、高技术层次的人才,完善技术创新平台,从多层次、全方位的角度构建企业中长期创新发展战略。[5]

2.努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文化环境。文化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6]合理定位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有利于明确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有利于管理者对未来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新时代新征程,当“要素红利”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让位于“制度红利”,营商环境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承诺有声,践诺有果。优化营商环境上“言必信,行必果”。“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黑龙江省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必将吸引众多企业和投资者投资、创业。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履行承诺,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创造便利的政务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透明的法治环境,激发改革发展新动能,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营商政策优化
政策
重卡车门关闭力优化及验证
政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助企政策
政策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