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主题式”阅读 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2021-11-22 14:31
名师在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主题式切入点课文

李 青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江苏南通 226000)

引 言

新时期背景下,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成为新的语文改革重点。“多读书,读好书”更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旋律[1]。鉴于此,教师不妨以“主题式阅读”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深入引导,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巧妙切入,拓展阅读

实施“主题式阅读”,最核心的问题是找寻恰当的切入点。教师一旦确定了最佳切入点,就能更好地进行阅读拓展。针对“主题式阅读”,教师可以从两个层面确定切入点:第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部分课文属于名家名作,教师就可以从课文的作者入手,为学生推荐该作者的其他作品。第二,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主题,选择其他具有共性的文本素材。比如,《海上日出》《桂林山水》都是写景类的文章,因此可以作为主题阅读的同类素材。

例如,《荷花》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他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虽然叶圣陶在文坛鼎鼎有名,但是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叶圣陶的相关信息,也不知道他有哪些作品。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叶圣陶的文学风格,教师给学生推荐了其他三篇文章,分别是《爬山虎的脚》《牛郎织女》《记金华的双龙洞》。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读这三篇文章,想一想这三篇文章存在哪些共性及不同。学生认认真真读完这三篇文章后,对文本主旨进行了生动的概括:《爬山虎的脚》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牛郎织女》呈现出作者对神话世界的瑰丽想象;《记金华的双龙洞》写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三篇文章不仅用词典雅,而且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但是,这些文章表达了不同的思想与情感,这是文章的主要区别。

主题阅读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选择正确的切入点[2]。教师要从作者及文章表达的主题入手,为学生推荐具有内在关联性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字鉴赏力。

二、尊重学生,积极参与

提高主题阅读效率的基本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的改革重点,教师如果能够尊重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应试”为主,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时代在进步,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在应用主题教学模式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节课时,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并不了解鲁迅的其他作品,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引入了《故乡》《祝福》等作品。但是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并不投入,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后发现,原来学生不喜欢鲁迅的作品,感觉很难理解。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进行了教学反思。原来引入的这两部作品,无论思想的深度还是文章的背景,都和当前的小学生存在较远的距离。鉴于此,教师为学生推荐了鲁迅的其他有趣的作品,如《朝花夕拾》《故事新编》,学生这次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兴致勃勃地开展阅读,主题教学质量得到了真正的保障。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遵从学生的兴趣,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在引入主题教学模式时,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表演“独角戏”,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如此才能保证教学效率。

三、立足单元,开展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以单元的形式串联起所有的课文,而每个单元又有一个独立的主题,每个主题下包含若干篇文章。这些文章可能题材不同,但是表达了相似的主题或者情感。在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时,从单元主题入手,也不失为一个教学良策[4]。教师如果能够认真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并结合语文要素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就能提高主题阅读成效。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要包括三篇课文,分别是《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这一单元的导语是“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同时给出了具体的语文要素,“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可见,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中神奇的现象,并试图探究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在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自行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大自然的现象的。比如,在《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里,作者选取了一天中不同的时段,对天空进行观察;而《海底世界》从声音、动物、植物及资源四个方面描绘了海底世界的精彩;《火烧云》则重点展示了火烧云来临前后天空的颜色及形态的变化。尽管这三篇课文都是以大自然为核心主题,但是在具体的描绘上却运用了不同的方式,因此带给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阅读了多篇文本,也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就像一颗颗美丽的明珠,而“主题”就是那根若有若无的线,将这些“明珠”串了起来。教师分析单元内容,既能提高主题阅读的成效,又能让学生形成宏观的语文认知。

四、联系生活,开展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强调了读书对个人心灵成长、气质形成的特殊作用[5]。在开展主题阅读时,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需要积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更具个性化的阅读主题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做,既可以带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传统文化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尤其以“节庆文化”最为突出。“节庆文化”指的是传统节气与节日,无论节气还是节日,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开展主题阅读时,教师不妨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收集相关的文本素材。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元日》《清明》这两首诗,前者描述了春节的热闹景象,还渗透出春节的文化习俗;而《清明》表达了行旅之人离乡在外的愁苦心情。在教学这两首诗歌时,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诗中习俗的探索上。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掘诗中蕴藏的传统文化精髓,给学生补充其他有关的文化知识,如中秋节的习俗、来源、典故、传说故事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为引,进行主题拓展,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

在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不失为一个巧妙的途径。因为每个小学生都有独特的生活经验,也经历了一些生活场景。教师将其作为切入点,为学生拟定阅读主题,能带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体验。

结 语

“主题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模式。在开展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教材切入,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无论采取怎样的策略,教师都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期待,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主题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四个角度论述了主题阅读的实施策略,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主题式切入点课文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日本唐乐谱书写与乐书记录中的唐乐体制——以《乐家录》为切入点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议“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餐饮服务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