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分析

2021-11-23 02:50张冉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生代结构性农民工

张冉冉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河南 周口 466000)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给与需求状况

2015 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 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需求管理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1 对具备新兴产业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日益显著

《周口市推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型行动方案(2016-2018)》的总体要求中指出,产业是决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所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要顺应产业变革大势和发展规律,坚持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一起抓、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一起抓、重点地区与重点园区一起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聚焦产业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动力,以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为主攻方向,以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培育新动能,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和网络经济大省建设,构建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产业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解决市场经济供需错配问题,从经济层面来看,改革的五大任务中“去产能”“去”的是以僵尸企业、高耗能低产出企业为主的企业,而所谓补短板,从经济层面看“补”的则是经济结构层次的短缺,简单理解就是弥补我国现阶段市场“有需求无供给”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短缺。伴随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机器化大生产领域继续扩大。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与转型升级的产业占比更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会显著上升。

1.2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供给呈现错位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有所提升,可塑性和灵活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适应能力和忍耐力不足。整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不高,人力资本积累薄弱,职业技能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调查走访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快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供给能力的调整,多数能够胜任以往产业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无法胜任改革以后的新兴产业和转型升级产业的工作岗位。

2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

2.1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状况

新生代农民工较老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在当今社会文化程度较以往普遍升高的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仍然显得比较低。本文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分为未上过学、学前教育、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含中专)五类,根据周口市2018 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 岁以上34 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群中未上过学的人口仅占这个年龄段群体的0.4%,小学及以下的人口占2.97%,初中及以下的人口占61.7%,高中学历的人口占26.5%。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水平较之老一代农民工有所提高,且小学及以下人口占比已经很少,但是,初中及以下人口占比61.27%仍然比较高,整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不高。其中在小学、初中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这部分学历水平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呈现上升的趋势,普通高中(含中专)这部分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个学历水平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所以,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年龄越大的人群文化程度相对越低。

2.2 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状况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周口市川汇区300 名新生代农民工发现,针对用人单位提供培训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8%的被调查者认为单位经常提供培训,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单位提供培训的情况只是偶尔的,培训效果不明显,另外还有2.7%的人认为其所在单位并没有提供过员工培训。可见,企业对员工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提高用人单位的培训意识以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机会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

对新生代农民工主动参加培训次数情况的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过1~2 次培训的人数占55.9%,参加过3~4 次培训的人数占29.7%,参加培训在5 次及以上的比例为14.4%。所以,新生代农民工主动参加培训次数整体来说相对较少,培训意识淡薄。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会导致他们的工作能力很难跟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有关培训经费来源的调查发现,家庭及个人和企业对培训经费的付出最多,分别占32.4%、96.8%,来自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方面的经费所占的比重较低,分别为1.4%、0.5%,可见,就企业来说,企业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经费方面付出最多,大量的培训费用都加在了企业身上,无形之中削弱了企业提供培训的积极性。另外,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负担的经费也不低,并且,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愿意负担过多的培训经费,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主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对策分析

3.1 提升受教育程度提升就业能力

3.1.1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增强教育意识提升受教育水平

研究发现,教育可以提升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成功没有捷径,接受教育、主动学习知识是提升就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但是,统计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相对于社会的需求而言普遍不高。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可能跟自身所处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有关,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教育不重视,主动要求新生代农民工过早退学,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要想成长、发展,自身必须把眼界放宽、放长远,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从自身出发,认识到文化水平的重要性,主动提升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应该从多方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生代农民工迅速适应新技术在生产领域应用的前提。要夯实基础知识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多请教,多方积累经验,提升领悟能力和判断能力,为就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3.1.2 父母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

部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便乱了分寸,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注重日常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言传身教,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新生代农民工的父母辈的生长环境导致他们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关注面比较窄,只关注能否吃饱穿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时甚至从各方施压来妄图达到督促新生代农民工学习的目的,但是,当我们处于高压状态的时候身体各个方面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思维会迟钝很多。父母对待新生代农民工,不可急于求成,期待未来没有错,但是不能过,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心态,跟新生代农民工沟通的时候要注意好自己的态度和说话的语气,使新生代农民工更能听得进去。父母应该多从心理上关心新生代农民工,关注他们的需求,支持并充分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

3.2 改善培训状况提升就业能力

3.2.1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提升培训积极性增强就业能力

通过参加培训,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对职业培训的认识不足,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职业培训,从长远发展考虑,积极参加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培训。新生代农民工要抓住国家着力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契机,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综合能力。鉴于技能型岗位对劳动者技能有明确要求,建议在参与培训后参加国家统一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取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职业资格证。此外,新生代农民工要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劳动力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技能。

3.2.2 企业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平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在职业培训方面的支出占比较高,很多培训流于形式,实质性作用并不强。所以,企业应该提高对劳动者职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构建平台,系统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构建员工职业发展平台,不断积蓄人才以适应企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新生代结构性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