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11-23 02:50于静霞李心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吉林省城镇城镇化

于静霞,李心尉

(1.吉林工商学院,长春 130507;2.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税务局,吉林 通化 134000)

0 引言

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大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力度,科学合理稳步地推进城市化,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面临的繁重任务。新型城镇化是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努力打造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镇。

1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

1.1 城镇化率处于较高水平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2014年以来,吉林省多地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 年末,全省城镇常住人口占58.2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9.19%。目前,吉林省的城镇化水平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70%之间),即快速城镇化阶段,城镇规模不断优化。

1.2 城镇生态格局较为优化

吉林省面积1 293.82 平方千米,2019 年末常住人口达到2 690.73 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 567.89 万人。吉林省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建立城镇生态格局,建立农村特色生态产业,联合周围城市群,建立中部城市群,以点带面,促进各地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使吉林省城镇生态格局得到完善,促进城镇化建设和发展。

1.3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实行城镇化建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往年也呈增长趋势,2019 年吉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 563 元,相比2018 年增长了1 765 元,其中2019 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 299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 936 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额为17 363 元。

1.4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保护

交通是一个城市连接另一个城市的纽带,至关重要。目前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乡村与乡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越发频繁,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我们在依靠交通的同时,也要加强保护交通。不仅如此,城市中还有许多基础设施,如供气系统,供水系统等,我们在加强维修和保护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确保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能够供求平衡。

1.5 综合改革措施稳步前进

多措并举,确保城镇化建设稳步进行。2020 年8 月,吉林省出台《吉林省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取消落户限制、优化居住证申请、发放服务等方面政策进行调整,为促进吉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稳步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立大城市落户条件,使各城市的落户能够达到合理合法。对农村土地权益保护予以重视,把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都划分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外来务工人员凭居住证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就可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时也对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保障,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享受到应有的义务教育。

1.6 城镇化推进试点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行城镇化的建设,吉林省采取试点工作的办法,以点带面,同时也借鉴其他大城市的先进做法,因地制宜,采取高效、有序的办法推行城镇化建设。吉林省首推长春、吉林两个大型城市,希望能够产能升级,优化产业。选取了18 个扩权试点城镇,并对这些城市进行记录,评估,同时政府也加大对城镇的扶持,通过多种途径招商引资,扩大就业。

2 吉林省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城镇规模分布不均

合理的空间分配是城镇运行的有效保障。据人口普查显示,吉林省的两个特大城市——长春和吉林,两个城市的总人口数占全省城镇人口总数的43.31%,而6 个中等城市的城市人口占全部城镇人口的23.43%,居住于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数占37%。可以看出,吉林省存在地理空间分配不合理现象,缺少大城市,中小城市发展后劲不足,缺乏经济的支持和带动,不利于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

2.2 产业结构不协调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使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应有能够接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饱和度。但是目前吉林省的产业发展与生产总值并不成正比,甚至是严重不协调。

2.3 二元户籍制度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

很多城市在城镇化转移的进程中都面临着二元户籍制度的牵制,吉林省也不例外。社会转型不断的加快,导致流动人口群体也不断扩大,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大规模的流动人群,就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城市压力。只有通过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加快对制度的改革和升级才能更好地为新型城镇化保驾护航。

2.4 生态环境影响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产生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在吸收这些外来劳动人口的同时也要考虑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还要放眼未来,过多的人口会给城市生态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只有协调稳步地吸收这些外来人员,才不会使城市陷入危机,才能更好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2.5 城镇基础设施有待完备

近几年吉林省经济稳步增长,发展趋势良好,城镇化发展也稳步推进,但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问题也逐渐显露,其主要表现,一是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二是市政公用设施供求不平衡。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导致城市公用系统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如不加以解决,就无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2.6 资金保障能力不足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吉林省历史欠账较多,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投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而且金融机构的投入积极性也不大,因为风险较高,并且财政支出和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资金保障能力不足等缺点的逐渐显露,导致很多投资企业望而却步。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仍需各方努力,才能确保建设成功。

3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3.1 重新规划城镇格局

合理的城镇布局是城镇化建设的根本,为了达到合理的城镇布局,必须重新规划,按照城乡统筹、有序推进、功能配套、以大带小的原则,使中心城市带动次中心城市,与重点城市和特色小城镇起到联动效果,形成多点支撑、责任落实、分工明确的城镇布局。

3.2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改变会带动就业的增加,城镇化就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和人口。一方面,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城镇也应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使工业和农业得以生存与发展。此外,还应该发展吉林省特色生态农业,将农业与现代产业有机结合,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又促进了城镇化的建设。

3.3 深化二元户籍制度改革

可以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做法,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二元户籍制度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改进,实现“因城而异”和“因人而异”。

3.4 着手东西部生态建设

在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建设上要特别注意对东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对东部地区进行城镇化建设。而吉林省的西部地区生态农业需要做到对以往的过分开垦的补偿,部分退耕还林以及对沙漠化盐碱化现象的解决是西部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吉林省东西部共同建设才能让吉林省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5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城镇人口增多,这将对城镇的基础设施以及城镇的硬实力提出考验。自来水、电力、燃气的供应,垃圾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尤其是道路交通的改善,城市住房的购买以及社会保障等,都需要不断地提高和改善。

3.6 财政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持

吉林省要努力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搬迁老工业基地,剔除僵尸企业,银行加大对企业的扶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城镇建设工作,使吉林省的城镇化建设步入正轨。创新融资模式,联合金融机构,建立长效机制,引进资金,促进经济的发展。2016 年吉林省共有22 个示范城镇新引进项目46 个,协议金额39 亿元。2020 年,吉林省有4 个县市入选国家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项目。通过资金的引进使城市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信贷资金也得到了保障,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创新发展。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只有多方协作,才会助力城镇化建设与发展。

4 结语

目前阶段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吉林省统筹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振兴发展的重要时期,城镇化对促进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定社会,扩大内需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吉林省城镇城镇化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