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2021-11-23 02:50田明玉郭艳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赫哲族互联网+特色

田明玉,郭艳文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0 引言

赫哲族大部分居民散居在黑龙江地区,依山傍水而居。赫哲族人民借助特色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利用“互联网+”发展当地旅游经济,为赫哲族的发展提供机会。

1 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基本情况

赫哲族为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饶河与同江等地。据201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赫哲族人口5 354 人,其中黑龙江省所占人口最多,有4 900 多人。赫哲族自古以来以狩猎捕鱼为生,如今自然资源日益减少,赫哲族也以发展多元化经济作为传统产业结构发展的突破口,借助民族特色文化优势,以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为载体,发展赫哲族特色旅游,促进赫哲族经济发展。

本文讨论的“互联网+”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包含下几方面。首先,渔猎文化,赫哲族自古开始在迁移生存中就以捕鱼为主,此也是其特色文化,如当地人以吃大马哈鱼的次数计算年龄,即吃过几次大马哈鱼就是几岁。鱼已经浸入到赫哲族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不只代表食物,还有生活、游戏等。如赫哲族幼儿玩的“叉草球”就是模仿插鱼动作进行游戏。此都可以作为赫哲族旅游中的项目[1]。河流作为赫哲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条件,无论是劳动还是休闲都离不开渔猎文化,可以说赫哲族就是鱼的化身。其次,饮食文化,赫哲族的饮食文化也与众不同,不是以水稻为主,而是以鱼、肉与野菜为主食,米、面为副食。对肉的食用也是生吃,此为赫哲族人民饮食文化的特色。再次,鱼皮文化,受独特自然环境影响,赫哲族渔业生产活动历史悠久,在赫哲族人民辛勤劳动的过程中,产生鱼皮文化。“食鱼肉,穿鱼皮”已经成为赫哲族人民独有的生活方式。他们将鱼皮剥下,经过一系列加工制作成鱼皮材料,形成赫哲族传统服饰。最后,语言文化。赫哲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令人遗憾的是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字体系,所以其语言文化需口耳相传。赫哲族语言有多种形式,其中“伊玛堪”是赫哲族特有的说唱语言,类似当下的Rap,无须乐器伴奏,说一段,唱一段。

2 “互联网+”背景下的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

2.1 多元化游客体验

对于东北地区的旅游,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冰雪世界,严重固化了人们对东北旅游的概念,影响东北旅游业的发展。而基于互联网的“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宣传让游客对其产生好奇心,并有参与旅游观光的欲望,对东北旅游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与感受。赫哲族旅游网的构建与运行,为更多潜在游客提供更多旅游信息,体会“一站式”服务。总的来说,通过赫哲族旅游行业相关网站,快速收集信息,提供便捷服务,让赫哲族文化旅游变得简单,促进其旅游经济发展。

2.2 推动经济发展

基于赫哲族人口少与地缘劣势,其经济来源少,经济发展落后,自此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是当地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同时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对其旅游的推广也为当地旅游产业敞开一扇窗,更好地“走出去”与“引进来”[2]。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不但解决了以往经济落后的问题,还消除了地缘劣势带来的信息闭塞、无法吸引游客等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

2.3 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当下互联网+的线上推广与销售旅游产品的模式普遍存在互相模仿的情况,即使是不同品牌与领域的产品,也存在营销手段、营销内容等方面相似的问题。这种简单的营销模式还可能出现“宰客”行为。赫哲族旅游行业十分看重“互联网+”推广模式,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赫哲族文化也是煞费苦心,希望通过网络可以让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被更多人所了解。

2.4 完善网络平台运营

基于“互联网+”涉及的是新兴领域,赫哲族旅游网站的建设还存在不足,由于旅游文化宣传不到位、产品定位不清晰,可能与其他旅游网站产生同质化现象,内容相似、缺少特色,令游客认为赫哲族文化旅游与其他地区的旅游相似,或者直接认为此是其他旅游网站的子网站,平台运行效果不好。总的来说,旅游业电子商务平台运行状况令人担忧,无法让人身临其境,产生认同感,即使是有相关网站,人们能查阅到的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信息也很少。

3 “互联网+”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分析

3.1 完善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3.1.1 丰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内涵,保证竞争力

一方面,对于刚刚引进“互联网+”营销模式的赫哲族旅游业来说,其在对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上还存在问题,如价格制定不合理、加工方式落后、文化特色不突出。纪念性的产品千篇一律,此也是赫哲族旅游产品走向市场的难题。要想借助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促使其经济发展,需要提升产品品质,增添产品种类,并在开发与制作中以历史为依托,深度挖掘特色文化内涵,系统开发旅游产品。另一方面,保存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原真性[3]。借助互联网宣传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时候,要以原真性为主要宣传点,以此才更能吸引游客到此旅游与购买旅游产品。保持特色文化产品的原真性,即不能跟风模仿,而是让游客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对赫哲族特色文化的精准认知。当下的互联网宣传有特色文化产品失真的情况,如鱼皮服饰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特色,逐渐变得与其他民族服饰无差别。所以要在对其生产与创新过程中保留原有民族特色,可通过互联网介绍制作工艺,展示制作过程,让人们产生兴趣,愿意参加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宣传赫哲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原真性可采取以下方式:(1)利用互联网收集赫哲族历史,或者记录赫哲族老人亲身生活经历,总结赫哲族发展变迁过程,同时在网络中留下宝贵的史料;(2)深度挖掘多种传统文化要素,并以音频和视频文件等形式进行储存;(3)借助信息技术(如VR)模拟已经绝迹的赫哲族传统文化活动,以此丰富旅游特色文化活动,加深人们对赫哲族的了解。这些都可作为旅游特色文化产品呈现的主要内容,为不远千里前来旅游的游客呈现最真实的赫哲族特色文化。

3.1.2 以特色精品打造旅游产业激活点

“互联网+”背景下的特色文化旅游开发需投入更多的资金,需聚集力量,主打当地特色民族文化,开发具有可推广意义的优质文化旅游产品。经过对当下赫哲族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现状的探究可知,互联网背景下的赫哲族特色文化产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渔家乐,基于赫哲族生活方式与饮食文化,在发展民宿与餐饮的时候,建立渔家乐体系,为了配合互联网宣传,还需增加捕鱼、文化体验等项目。规划更多游客喜欢的体验型项目,如织鱼网、划船、篝火烤鱼、水上钓鱼等活动,以此刺激游客消费。(2)旅游工艺品,依托鱼皮文化与桦皮文化等赫哲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开发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借助互联网宣传推广更多赫哲族工艺品,扩展旅游产业经济发展链条。赫哲族特色文化产品不能局限于审美功能,还要积极挖掘其本质内涵与艺术特征,不但扩大赫哲族文化的宣传,还彰显其时代作用,有助于赫哲族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3.2 调整旅游空间布局,实现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方面,当下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空间布局还存在同质化、扁平化等特点。按照“点-轴”理论,通过网络对人们旅游需求进行调查,确定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范围,确定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与路线,优化配置旅游开发要素,组织内容丰富的特色文化旅游活动。这样从点到面、从线至线,循序渐进提升赫哲族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特色文化旅游核心空间的设置,先聚焦优质旅游文化与资源,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然后以点轴形式做好空间布局,助游客明确游览路径,提升旅游体验。接着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适当使用渐进式旅游开发形式。另一方面,加强特色文化旅游要素的空间联系。客观分析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内部景点与产品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在特定主题下协调旅游要素间的关系,然后组成合理的景观序列,确保游客体验与情感的连续性,重点配置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 结语

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缩影,“互联网+”不但提升了赫哲族特色文化旅游发展速度,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进步,为赫哲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提供了经济基础。

猜你喜欢
赫哲族互联网+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