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心理健康服务现状与体系建设研究

2021-11-23 09:38赵玉红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援助服务体系新冠

文/赵玉红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让武汉更使全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未知疾病的恐慌,面对居家隔离的孤寂,面对生活规律的重大变化等,许多人产生了恐惧、强迫、孤独等众多心理问题。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随后,在多次考察、调研和会议上反复强调要把“心理干预等工作做到位,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群众心理疏导”。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目前,尽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但面对全国零星病例不断出现、国外疫情暴发式发展等严峻现实,人们在后疫情时代下的心理健康状态仍需我们持续关注,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D市心理健康服务的内涵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指由专业机构和人员遵循心理健康规律为社会成员所提供的心理促进工作,以及围绕此工作的投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所组成的系统[1]。D市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辖区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20万。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又面临着转型振兴的历史任务,人们的心理状态变化加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提高全市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积极探索建立D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二、D市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这不仅是一次“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而且是一次“心理健康保卫战”。除了“医疗”,也离不开“心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各类群体因为疫情产生的心理问题,D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据全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公众社会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项目计划,结合D市的实际形势开展抗疫工作。D市的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员,在疫情暴发后迅速启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守住心理抗“疫”阵地。D市心理医院迅速成立了以心理专家为成员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D市心理学会迅速组织具有职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开展心理援助相关工作。除此之外,D市的各区县和各级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四级社会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伍,为D市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2]。D市的心理健康服务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是因为起步较晚,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心理健康服务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组织体系待完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D市专业医院和行业协会等迅速响应,纷纷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等,开展心理援助工作。但由于没有形成一套高效的心理援助组织管理体系,无法协调指挥,资源无法调配,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因此,亟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组织体系。

(二)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化需进一步加强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专业医院和行业协会迅速组织具有从业资格的人员投入到心理援助工作中。但有些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并没有经过培训,缺乏督导。即便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有心理援助经验,接受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如果不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就无法保证心理援助工作的效果,反而容易让来访者对心理援助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为此,急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3]。

(三)对本地居民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援助需求不够明确

学者单格妍等人针对新冠肺炎暴发后河南公众心理援助需求的调查显示,对心理问题需求度最高的分别是强迫性思维、疫情带来的负性情绪和被隔离引起的不良情绪[4]。然而,疫情发生严重程度,公共卫生部门采取的措施因地域而有差异,这也意味着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需求可能存在差异。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开展相关调查,以了解新冠肺炎流行期间D市公众的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援助需求,为心理援助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D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一)完善组织体系建设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D市各方的心理健康服务力量虽然迅速启动,但仍旧是各自为战,未形成一个高效的组织体系。而建设高效的心理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可以协调指挥,调配资源,保障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效率与质量。D市的心理健康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协同。统筹人、财、物等资源,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落实实施责任。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学者库(科研学术):以专科医院、高校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专业学者为主,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建立专业心理健康服务行动队伍:以来自各行各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督导师为主,为D市群众提供各种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5]。

第二,加强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学习与训练。定期聘请专业师资对专业化人才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能力。做到“练在平时”,战时迅速出动,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第三,不断优化人才激励制度。结合行业的具体特征合理制定保障政策和激励机制。所有单位都必须要为工作岗位配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人才,保障其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第四,建设心理服务示范单位。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行业制度,而且可以将行业组织的重要作用全面发挥出来,科学指导心理健康服务的其他部门以及行业。此外,可以通过促进不同心理健康部门之间的彼此学术沟通,实现心理健康服务的稳定发展。

总之,务必充分动员全市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三)完善平台建设

线上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与线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齐建设,满足了不同情况下群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所谓的线上服务平台是指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等智能终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使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及时的心理健康服务。而线下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则是涵盖专科医院、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的四级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共享,可以在满足正常生活状态下,开展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

(四)心理健康服务内容

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从来不应该只是问题导向,因此,D市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需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多元化的心理服务。

第一,针对全体人群,结合本市疫情防护常态化下人民的心理服务需求,利用丰富的传播媒介宣传心理防护知识,增强宣传实效,提高大众心理健康的意识。

第二,针对遇到心理问题的人群,提供心理辅导等服务。

第三,针对特殊人群,如特殊时期(疫情防控时期)的工作人员,医生、护士、防疫人员等,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总体上看,D市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2020年社会心理服务基地的落户,进一步推动了D市的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充分考虑D市的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扎实的科学研究以及细致的准备工作,努力建立科学化的、适应D市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实现D市的和谐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也为促进D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援助服务体系新冠
爱心援助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