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历程及发展研究

2021-11-23 09:38张渊雨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行政制度

文/张渊雨

在我国完整的制度体系中,行政管理制度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等都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在国家的治理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极其关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一直在大力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制度,确保所推行的工作制度、运行制度和组织制度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下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实际需求,制度创新工作与体制机制的创新工作应是并行、相辅相成关系,做好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工作,不但能够大大提高国家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对制度治理能力的保障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我国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历程及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历程

(一)组织制度的改革创新:从机构合并向职能转变发展

一般情况下,我国行政管理组织制度的运行主要是以政府机构及其所具备的各项职能为依托,从20世纪的5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我国行政管理组织制度的运行基础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政府所推行的各项职能体系,同时它也逐步细分为产品调拨制度、计划管理制度、命令管控制度和实物供需制度等,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在对机构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创新变革了政府部门的相应组织制度,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化的制度框架也逐步地被打破了。到了90年代以后,主要是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更好地发挥出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我国同样必须进行政府职能调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监管体制也逐步得到了优化和完善[1]。

(二)运行制度的改革创新:从自我封闭到更加开放

在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其内部的运行制度实际上就是指政府部门的各个组织之间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工作流程、运行方式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等相关内容的规范性约定。在最初的经济体制下,我国的行政管理运行制度存在明显问题:首先,其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上下部门分割现象,也就是说国家的政府部门与地方的政府部门缺乏统一性,两者都有着各自的运行系统,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无法实现有效对接,运转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矛盾和问题;其次,行政运行制度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较差,要素之间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关联和对接,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运行制度的工作效率;最后,由于当时思想等因素的影响,运行制度也较为封闭,行政主体太过于自我,观念较为保守,认为不需要提前进行改革和创新,可见,当时的行政管理运行制度非常不成功,所取得的效果也较为不理想。

(三)工作制度的改革创新:从管理为中心逐步转向服务为中心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行政管理工作制度的最主要职能就是管理,无论是人或事,又或是企业的财和物,其重点内容都是对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而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制度也发生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首先,对经济调节制度要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完善。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调节经济活动,主要采取的策略就是构建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的工作制度,从而有效提升经济调控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其次,对市场监督和管理制度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所建立的市场监管制度应尽可能地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更加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再次,不断优化各项社会管理制度。构建能够更加科学地调节就业和收入情况的分配制度,所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应大面积地覆盖我国各个区域,将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全部纳入进来,不断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对突发应急事件提前建立好预防方案,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处理;最后,不断创新公共服务制度。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来说,应不断优化其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建立更加健全并且更具科学性和公正性的服务管理制度[2]。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的工作制度正处于升级转型的进程中,而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建立更具宏观性和全面性的工作制度,并且所实行的制度必须要注重提升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效果,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二、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研究

(一)更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改革总体目标的正确引领作用

从党和国家的层面来说,其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所推行的制度体系也都是为了人民谋取更大的利益,那么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非常有必要让更多样化的利益主体在国家事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这也应是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研究方向。因此,在改革和创新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进程中,一定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一核心内容。面对现阶段社会上存在的各类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发展”二字,要更好地发展和创新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从而更加明确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满足政治工作的具体要求,就应不断地完善相应制度,发挥出行政在政治工作中的能动作用,从而保证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3]。

(二)科学地应用大数据等各种先进技术

在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推行过程中,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上所出现的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互联网技术,对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部门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并且用数据决策,借助这些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并科学地制定发展策略,大大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以大数据技术为例,它给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工作带来了很多机会,目前,大数据技术在我国众多的行业和领域中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治理核心问题相关的内容及应用并不多,现阶段,针对国家治理工作应用大数据等电子信息技术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便是在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政治管理等顶层应用设计中,怎样更好地应用大数据技术[4]。

(三)借助生态平衡的必然发展规律来促使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

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生态文明也是一种重要的文明形态,而生态管理工作的相应制度也是具有更强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最好的治国理政方针战略策略就是法治制度,它在制度的形式体系中也是更为高级的,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就同时遇到了建设法治政府和生态政府这两大关键内容,而且只有将这两项科学地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国家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按照生态平衡建设的必然发展规律,强制构建更具针对性的生态管理相关的体系和制度,进一步的创新现有的行政管理制度,使所建立的法治政府要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更要符合生态平衡的自然发展规律,从而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5]。

长久以来,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始终面临着两大难题,即人类自身的和解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解,而其中要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解,就必须对行政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其功能定位在过去还主要是更好的提升市场制度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但在生态平衡的理念下,要更加注重提升生态市场经济秩序与传统市场秩序的平衡性,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还应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构建一个环境更好且资源更为节约的社会。要构建更完善的生态管理制度体系,就必须使所建立的管理系统有效地融合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使生态体制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经济体制,又或是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它们都只是能将社会的一个层面反映出来,所以一定要将生态建设工作的相关制度与其他制度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出更为全面、综合的行政管理制度体系。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文章对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历程及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研究方向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对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历程有了更加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后,应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发展创新策略,不断提升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行政制度
行政学人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