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及效能分析

2021-11-23 09:38陈岑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大学生能力

文/陈岑

创新创业属于全新教育理念之一,即对教育管理、教育研究以及商业训练等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创新创业意识,以此推动教育创新发展,培养综合优秀人才。在新时期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肩负着全民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作为创新创业发展的关键主体,大学生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针对高校而言,一定要把握政策与市场形势,充分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构建适宜的就业环境,构建激励机制,使激励机制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切实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对激励机制的认识

激励机制是一种以激励为主要手段来促进个体行为有效性的制度,也可称为激励制度,包含五种要素:诱导因素、行为导向、行为幅度、行为时空以及行为规划。从功能角度讲,诱导因素是核心,对行为发生有着重要影响,其他四种主要起导向、规范、约束作用。激励机制通常会结合心理学理论一起使用,主要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该流派认为,个体的行为与外界刺激存在紧密的联系,当个体内在欲望处于潜意识层面时,若想将它激发出来,通过潜意识活动转化成意识,并被个体自身所察觉,从而通过意识活动转化成表象行为,需要外界给予有针对性的刺激。在激励机制中,诱导因素就是刺激物,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组织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在刺激作用对象属性差异化的影响下,诱导因素会在时间、空间、强烈程度、表现形式等方面发生有针对性的变化。

二、激励机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

(一)激发创新创业潜力

大学生群体对创新创业的看法不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信不愿主动尝试,选择按部就班的工作为主。有效应用激励机制,可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并加深对创业的认识理解,积极主动强化提升所需的基础能力。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可以形成良好的自信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二)强化高校教育管理

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得到高校的重点关注和高度重视,通过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可以保障高校教育实力的有效提升。应用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学生群体对创新创业更加感兴趣。同时,随着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对教师队伍所具备的指导能力水平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特别是应用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大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创新创业热情,对创新创业存有许多疑问。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习和不断进步,方可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科学的正确指导。有鉴于此,通过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可以促使教师专业能力以及高校教育实力得到全面提升[1]。

三、激励机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精神、物质激励结合,强化创新创业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其对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有利于高校教育培养出新时代优秀的人才。结合激励机制内容,在通过精神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作用下,实现创新创业意识强化的过程,我们需要高度匹配学生特征属性(包括兴趣和能力)与激励手段和方法。在当前应用中,激励方面与任务目标通常是被设计好的,并不会因为学生能力无法达到而被改变,因此,如何在正确认识学生差异化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诱导因素来实现激励目的就变得尤为重要。

针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属于一种全新的职业选择,大多数学生均对此表现出强烈好奇和热情,而真正敢于作出抉择的大学生却并不在多数,所以,若可以优秀创新创业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可以对其他大学生形成有效的激励和鼓励。高校可运用精神激励的形式,以公平、公正的严格考核,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学生进行评选,并设在校园内进行适宜的宣传,为大学生群体提供近在咫尺的学习典范,对大学生群体形成有效的激励鼓励,使其可以在未来创新创业活动中表现得更加认真和努力。与此同时,学生愿意主动尝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校可适当地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提供科研经费、科研设备等,为大学生解决后顾之忧,促使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从而使自身创新创业意识得到有效提高。

(二)坚持持续有效性,提高教育质量

基于心理学层面分析,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需通畅信息沟通渠道提供可靠保障,以此使激励信息可以及时、完整、不间断地传输至信息获取者。因此,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期间,若大学生获得优异成绩,则需适当给予其一定的奖励,且奖励认定程序应当确保顺畅,以保证此过程对大学生形成一种激励作用,使其积极踊跃参与其中。若大学生能够获得持续奖励,则会促使学生表现出更加良好的反应与行动。基于相关心理学研究得知,激励机制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可促使人短期内产生心理反应,对自身过去行为作出联想回忆,以此加深记忆。因此,提高激励机制的持续有效性,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激励机会,使大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积极的心理动力,以此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2]。

(三)优化要素配置,提高能力水平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阶段,激励机制的优化改进,并非一蹴而就,高校必须制定详细、具体的科学系统规划,对激励机制实施科学优化,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改善。首先,高校需对学分机制做出重新设置,对考核标准做出详细划分,这样就能严格规范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同样可以对大学生选择创新创业形成有效激励。其次,高校需积极整合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从而开展多元化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得到真正提高[3]。

四、激励机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效能

(一)以训促学,推动高校创业热潮

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实训的方式,以及增加实训维度、内容、难度,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可在一定程度上突出激励机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效能。

近年来,由于大部分高校的重点支持,多数院校都大力建设创业班,培养了众多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创业班以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基础,以自我报名或是测试选拔等方式,开展体能训练和素质拓展等,确保学生对创业基础知识作出系统化的学习掌握,对创业作出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同时,通过对创业的体验、模式等,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参考考察,使其创业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励鼓舞。所以,创业班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在高校掀起了良好的创业热潮。

(二)开展以赛促学等创业大赛

以赛促学这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化特征,并能激发出学生内在学习潜力,以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现阶段,社会、企业与高校等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大学生项目大赛,高校同样认识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重要价值和关键作用,鼓励引导大学生踊跃参与有关的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参与相关比赛,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在比赛中对创新创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4]。比如,“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高校组织大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大赛的同时,通过对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可以使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并借助“互联网+”大赛,使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以及创业实力,以此促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三)校企合作推进发展初见成效

在校企合作模式教育下,由于随着学习场所、场景、内容等要素的逐渐丰富、升级、变化,学生所接触到的资源也越来越多,激励机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会进一步被放大,可供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可用来激励学生的诱导因素也就更多。

现阶段,各高校积极协同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府、企业与高校共同发力,彼此之间各自发挥关键作用,并形成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业意识。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依托,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五、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阶段,必须充分重视激励机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目前,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用激励机制已初见成效,但依然有待优化。在未来的发展阶段,高校需重视理念的改变革新,提高创新创业的认识,并采取积极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使激励机制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