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就业”促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模式探究

2021-11-23 09:38张明珍马贝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文/张明珍 马贝

高校党建工作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根本保障,也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点。用党建引领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能够以上率下逐层梯次推进就业工作,还能将就业工作向纵深推进,提高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1]。

一、党建促就业的必要性

2021年高校毕业生达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安全稳定,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党建是高校开展工作的基础,就业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党建+就业”二者结合既是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创新,也将带领就业工作走上“新高地”。从政治上、民生上及具体工作开展上,党建促就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

(一)党建促就业之政治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当前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工作优势,全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二)党建促就业之民生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计、尊严和价值,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务院通过扩大企业吸纳规模、基层就业规模、招生入伍规模、就业见习规模等举措,以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习近平总书记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三)党建促就业之工作要求

高校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要社会、学校各方面的力量汇集在一起,更需要基层党组织主动引领,发挥其政治优势和管理优势,促建结合,形成合力,为大学生就业工作顺利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有效将基层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相融合,一方面,有助于扩大就业成果,提升就业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目前党建促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就业观念存在选择性偏差

当前,由于部分毕业生职业规划不清晰,职业定位不准确,存在就业选择偏差的问题。有的执着于“高收入”,片面地认为只有“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一展宏图,对于县级以下的基层单位抑或是地理位置不佳的单位不上心,甚至不考虑;有的不结合自身情况,盲目跟风考研,或者依据家长期许,选择考研不就业[3]。造成基层就业岗位需求大,学生不愿去;城市岗位需求少,学生就业难,呈现“有业不就”的尴尬局面[4]。

(二)就业指导专业化不足

当前就业指导的现状是毕业班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指导,毕业班辅导员由于日常行政事务工作较多,从事就业指导咨询、教学和理论研究较少,就业指导的内容单一,主要以就业形势和应聘技巧为主,而在“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人才测评”等方面专业性较高的指导内容较少,就业指导系统化、专业化不足。

目前大部分就业指导工作局限于毕业年级,并没有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就业需求不同,千篇一律地指导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要求,自然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实效性大大减弱。

(三)就业工作发挥组织力不够

由于“党建+就业”联动育人模式还不够成熟,二级学院党组织对于应肩负的责任还不够明确,大多是被动等待分配具体的某一项任务,未能发挥基层党支部参与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联系不紧密,形式也比较单一。对部分毕业生党员来说,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不能很好发挥一名党员应有的优秀品格,促其进步与发展。

三、党建促就业保就业模式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工作。

(一)以思政教育为载体,增强就业指导的思想性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指导相融合,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弘扬革命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砥砺奋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在学科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造福基层群众的就业观。

加强学生医德教育,发挥学生党员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担当使命,根植基层服务情怀,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二)以党建课题为抓手,增强就业指导的方向性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讲话精神,高校在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中,要主动思考谋划,凝心聚力找突破,以创新思维指导促进就业,以党建引领调动全员力量促就业,发挥党支部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促就业。

实施“构建就业管理体系,创新就业指导的全过程方案”党建课题,通过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定期分析就业形势、扎实推进就业帮扶以及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研究等环节,构建就业工作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形成闭环管理体系,为就业工作提供坚实的支撑。

实施“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教育和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全员参与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党建课题,做好就业创业教育引导、重大政策性就业项目、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等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促进就业和创业。

发挥党支部双带头人作用,组织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参与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挖掘业务能力突出、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力量注入,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学生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难题,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进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三)以“两支队伍”为重点,发挥党员战斗先锋作用

1.教师党员结对帮扶

教师党员结对帮扶就业是在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进行求职观念引导和职业规划指导的基础上,围绕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等方面强化学生就业“内功”;立足“学业导师制”,有序开展“知专业、识职业、定规划、试就业”四个方面的专题交流和实践,探索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路径,提高培养质量。

2.学生党员结对帮扶

积极实施“学长制”,开展朋辈教育帮扶。即由高年级学生党员一对一帮扶低年级学业困难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帮扶计划、建立反馈机制,党支部定期对帮扶成效进行总结,对取得好效果的帮扶经验进行分享,对帮扶不到位的及时更正和持续帮扶。

3.师生党支部帮扶

在毕业年级,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合实施“三考三导”工程:“点对点”开展“三考”,即考职业资格证、考研、考公务员等经验分享,“三导”,即就业观念引导、基层就业引导、就业心理疏导等专题教育。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表彰会、宣讲会、分享会,既能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又能有效帮扶学生就业。

(四)以搭建平台为关键,强化就业服务保障力度

1.构建就业“导师团队”

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需要高校、人社部门、用人单位三方联动、作用互补、共同发力。在组建就业导师团队方面,可以整合来自高校、人社部门、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机构、就业创业孵化机构的力量,促进就业指导队伍团队化。导师团将大学生学业指导与求职就业相结合,依据学生的发展逐级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创业讲座,并提供职业规划、见习实训、就业上岗、简历诊断等服务。

2.扩大校内外就业合作

邀请医疗单位及企业导师参与就业指导活动,如开展讲学、职业生涯规划、开放校内外医疗临床科研平台、实训中心等,搭建校内教师、校外企业或医疗单位导师、医疗储备人才的多方沟通交流平台,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观学习、实践操作、了解行业的机会,进而实现协同育人,维系医学院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3.完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

大力倡导“互联网+就业服务”新模式,积极拓展就业大数据信息服务。主动与用人单位对接,扩大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数量,纳入学校网上用人单位信息库;做好学生个人求职就业“画像”,精准地推送就业信息;改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对用人单位评估授权,用人单位可以自主适时发布招聘信息,实现线上和线下就业工作同步并进、互为补充。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