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困境及解决路径

2021-11-23 09:38陆宇强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孟津毕业生岗位

文/陆宇强

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将会逐渐增加,如何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本文主要根据对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高校毕业省就业形势的分析,针对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1]。

一、洛阳市孟津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各大高校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招生,每年都大幅度增加招生规模和人数,而地区经济和人才需求远没有跟上人才输出的速度,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人才饱和、人数缩招等情况。当前,孟津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主要如下:

1.高校就业投入占比增加,加大了就业宣传力度;2.用人单位招生要求与实际的高校毕业生水平存在矛盾,部分岗位上存在性别歧视问题;3.高校毕业生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差距较大;4.校招企业岗位上存在较多的硬性指标,对高校毕业生不友好;5.薪资待遇低,难以吸引高校毕业生;6.高校毕业生自身定位不清晰,规划不明确;7.高校毕业生选择考公、考编等人数剧增,导致部分毕业生产生逃避就业的心态。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来看,其就业形势和存在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学校、社会、企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

(一)学校方面

一方面,不同学校、专业之间的就业率差距较大。许多学校在各领域、实力上都有差异,实力好的高校在就业率方面整体较好。根据目前市场的需求,类似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等热门专业由于市场的大量需求,推动就业率的提高,而文科专业、金融专业等传统形式专业不仅竞争激烈,所对应的就业岗位也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与所需社会人才的需求存在矛盾,如化工方向专业、在校大学生主要学习化工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等,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帮助学生参加化工相关工厂和公司的实习工作,而大部分的化工岗位要求高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实习经验和化工技能知识,导致许多高校毕业生缺乏专业性。目前,孟津区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宽松,在教育模式和技术培养上缺乏创新,其培养方式和专业设置上大体相似,导致孟津区高校毕业生缺乏相应的专业特色和竞争力,难以在就业市场上快速展现自我。

(二)社会方面

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国家经济环境变化和高校扩招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了考研、考公。因此,考研、考博、考公、考编等成为热门就业方向,间接导致未就业人员的人数增加。虽然选择考公、考研等方向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体现了国家高等教育和体制的发展,但是,部分毕业生盲目选择逃避就业工作,导致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孟津区以农业为主,现阶段经济基础还较为薄弱,在人口压力和经济条件影响下,造成孟津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企业方面

不同学校之间开设的就业通道,在校招企业数量方面差距巨大。许多企业出于自身实力和用人要求,对学校、专业的选择也不同,在校招过程中要求专业性强,具有相应的专业基础,导致许多高校毕业生只能选择专业对口的岗位,而不是理想的工作岗位。同样的招聘要求,不仅缩小了高校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范围,而且大大降低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热情。与此同时,在校招过程中还存在性别招生、实习经验要求等,对高校毕业生并不友好。

(四)毕业生方面

就业率不高,一方面是由于目前的毕业生与以前高校毕业生的观念和意识存在差异,许多毕业生开始追求更高学历、更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对其他工作没有明确的想法;另一方面,主要源于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导致毕业生对工作、企业文化、职业规划等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找工作过程中容易随心所欲。与此同时,许多毕业生对农村发展和就业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大城市、高薪福利等,却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空间和城乡的就业前景,导致城市就业面窄、农村缺乏优秀毕业生的现象。此外,许多高校毕业生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在签署三方协议和找工作时没有很好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就业过程中经常存在被骗的情况发生。

三、解决洛阳市孟津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方法

根据孟津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和孟津区提出的就业政策,从实际出发,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改善经济环境、宣传国家就业创业政策

就业前景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经济环境的好转能够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加市场对人才和资源的需求。首先,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氛围,必须要严格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做好各类民营企业、公益岗位的招聘。与此同时,通过开设创业项目扶持政策、指导创业项目设计等形式,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其次,在资金方面不仅要给予高额的创业补贴,而且对孟津区高层次人才要提供不同额度的创业贷款,从实际行动上帮助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当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着不同形式的就业补贴和人才补贴,对企业也有相应的激励政策。所以,为了有效落实国家开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需要通过就业讲座、海报等形式向高校学生大力宣传国家相应政策,只有让高校毕业生了解并响应这些政策,才能真正落实国家相应的就业政策,改变其就业形势[2]。

(二)培养毕业生就业意识、职业规划

第一,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就业讲座、职业培训等活动,加强毕业生对就业和专业方向的认识,开展以“就业防骗”等法律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毕业季前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时跟进。第二,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一批就业见习基地,让毕业生深入了解基地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强度。目前,见习基地的开设已经有效地提高了部分孟津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第三,加强宣传正确的择业观。许多毕业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和对就业形势的了解,且社会经验不足,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容易陷入就业误区。所以,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定期开展就业交流会、就业指导等形式引导毕业生正确择业。第四,在校期间鼓励学生积极实习和见习,提倡学生提前准备和思考职业规划和方向,定期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找到就业方向,在毕业季前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有效提高就业率[3]。

(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平台

积极提倡高校教育体制改革,针对孟津区高校就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通过改革的方式才能解决就业问题。首先,对学习专业进行合理调控。比如招生人数多而又无法就业、难以就业的专业,需要适当减少招生人数或者取消部分该专业。其次,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工作经验等问题,高校应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利用大三、大四等安排空白期,鼓励学生独立实习。专业培养和教育制度需要加强其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孟津区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其竞争力。高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的校招一般都是高校的主要人才就业平台,校招需不断增加高质量、实力强的企业作为招聘方,积极开展校招或者双选会等活动,增加校招专业对口岗位的招聘规模。

(四)当地政府要积极落实就业政策

为了有效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当地政府要严格落实国家就业政策。高校要积极宣传创业扶持项目和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补贴、创业贷款发放等工作的落实和进度,吸引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要构建完整的就业“防护网”,加强对孟津区高校人才就业的保障和财政补贴。首先,开设当地企业、事业单位等对人才引进政策,通过不同的招聘和就业形式,吸引孟津区高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和安置,为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相应的本地就业岗位,保障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基本生活。其次,针对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加大失业保障金的发放力度,在保障毕业生基本生活的前提下,促进其尽快找到就业岗位,减轻毕业生自身的就业压力。

猜你喜欢
孟津毕业生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梨为媒 奔小康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河南孟津新庄汉代烧窑遗址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孟津井田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