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导向作用

2021-11-23 09:38李娜徐晴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思政

文/李娜 徐晴

培养高校大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就业观念的指导。在就业观念指导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思想态度,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职业发展,才能促使就业问题有效解决。以思政教育为基础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引导功能。

一、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一)思政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系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的素质大多是正面的,在对大学生实施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等相关活动时,要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更加完善,使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就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而言,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对事物的判断也更加客观,独立的判断能力也更加强大。而且,由于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世界面临的激烈竞争,许多大学开始不断扩招,导致整个教学资源匮乏,增加了许多教育结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会给学生的生理、心理带来影响,不利于学生将来的进步与发展[1]。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对思政教育的挑战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很多误区。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学生还在利用世俗眼光把职业划分成高低贵贱等不同等级。职业是不分贵贱的,每一个职业的产生与发展都具有一定意义,是整体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的毕业生只愿意选择一些收入高且轻松的工作,比如:公务员、企业管理者等。从社会层面来看,此类职业也被视为高级职业,因此,大学生们都更愿意选择这些职业,这种思想观念极不全面。很多毕业生刚步入职场,由于职业道德的不健全,将会对企业发展造成较大的损害。比如:大学生工作后,发现自己的工作与自己预期的想法存在很大差异,在对劳动合同签订后随意毁约,导致企业管理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而且,一些毕业生在工作中由于职场经验不足,容易出现低情商的表象,在企业内部人际交往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都会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也有部分毕业生为了得到理想的工作,不断丰富自己的简历,而简历中的信息不真实,甚至增加了各种假证书以凸显自身的价值,这种行为属于欺诈行为,是企事业单位最反感的问题。

二、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通过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和开展,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并保证学生在思想上更加积极。通过社会实践,毕业生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在对职业选择期间,通过思政教育,大学生会因为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渴望而形成更加准确的认识。目前,许多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不仅可以积极优化学生的就业观念,还可以加强职业规划和相关政策的有效宣传,保证学生在职业发展中获得全面进步和发展。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使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全面了解

现如今,市场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且每年热门专业也在不断变化,也无法预测接下来的行业走向。所以,学生在选择专业知识学习时,要对未来职业发展趋势有个全面的了解,避免盲目地选择目前热门专业,以免因为专业饱和或变化出现职业冷门现象,这样学生在毕业时很被动。在这种情况下,造成学生四年学习白白浪费,尤其是对口相对狭窄的专业,还无法向其他专业过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增加思政教育,能使学生全面关注和掌握社会各行业的信息,对当前就业特点作出深度的分析和研究,虽然有些行业在市场上不断崛起,但也有部分行业在市场中不断地淘汰,社会建设才能保持更加稳定的状态。因此,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结合行业情况优化选择。特别是在大学生刚刚进入社会时,对职业的选择要尽量保持稳定,这样也能为以后的就业提升提供重要条件。当毕业生在工作中获得丰富经验后,才能自由选择,通过在职场上的锻炼,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期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消除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利思想

由于大学生对各种职业存在很大的偏见,加上城市生活中的物质条件、经济条件以及医疗设备等好于农村,多数毕业生更愿意留在城市工作,尽管在长期工作中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也不愿意从城市转移到农村。近几年,我国加大力度促进农村发展,为返乡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且农村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分析,农村在建设和开发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尽管目前还无法和城市相比,但是未来可期。

(三)能够使大学生的心理符合社会健康发展

现在的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没有面对任何方面的压力,当他们进入社会时,不仅有工作上的压力,还需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在高压的条件下,为了避免大学生出现心理崩溃现象,必须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压力进行积极分析和锻炼。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在强大的压力下得到锻炼。

三、大学生就业导向中思政教育的应用

当前,市场上面临的人力资源关系较为紧张,大学生在就业期间也将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因此,高校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实习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同时也通过心理辅导和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波动情况给予关注,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重要的规划,也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由于其具备一定的系统化特征,不仅要求专业教师进行系统的知识讲解,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职场上的应对技巧,使学生的心理得到缓解。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情况为阶段性的波动时期,积极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

(一)壮大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需要积极创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期间,重点培训师资队伍,将人员的组成积极纳入到学生总体工作计划中。高校就业指导队伍,要坚持跨专业、跨学科,积极吸收社会上的各方面力量,保障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实际执行期间,一定要有专业的人员对其指导,需要包括学校的辅导员或者社会专家等。为促进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提高,促进指导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应加大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以保证指导队伍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

(二)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人,也是思想工作继续开展的力量。为了保证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必须积极培养各个方面的先进人才[2]。在新时期建设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见。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对所有学生的共性进行分析,还需要积极地研究学生的特殊性,结合实际制定出完善的就业思政教育内容,确保为指导教育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基于实践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

促使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为就业单位和学生提供重要条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使学生有效地参与社会实践。在课堂实施思想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确保他们的心理思维更加完善。在高校长期教学中,实践是学生对文化知识和文化技术相互统一的有效途径,所以,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仅要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学习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加深对工作的掌握,认识到自身的职责需要,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实施自我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正是思想价值观的巩固阶段,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家庭环境,同时还需要进行自我价值教育。整体而言,学生可以在两个方面来完善:第一,大学生要学会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掌握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在工作中能调节自身行为,保证自己在全面发展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促使自身的完善;第二,大学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要引导他们理性对待,保持一颗强大的内心,保证能够有效克服遇到的各个难关。

(五)实施职业道德观教育

实施职业道德观教育,保证学生能够诚信就业。在对毕业生实施思政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运用社会实践、学生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对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规划有所认识。实施诚信教育,促使学生都能够诚信就业。在这方面可以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经济生活的诚信案例,增加法制教育和劳动纪律教育,在掌握一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劳动合同法》等一些与学生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学生在就业中能够知法懂法。

(六)基于社会实践构建锻炼平台

社会实践在学校的思政教育中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有效地掌握自身的兴趣和潜在优势,将来对自身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目标的设定也更有信心。特别是对不同的社会职业信息、职业发展前景、工作内容的掌握,都能为成功就业提供重要条件。在社会实践中将专业学习、服务社会相互结合,利用集中化组织形式来开展,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更多样化,使学生不仅能在社会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而且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

总之,对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保证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渗透思政教育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加强对自身情况的分析,把握就业发展的形势,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确保学生获得更高质量的就业。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思政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思政课“需求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