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意义及实施路径研究

2021-11-23 09:38丁涵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发展

文/丁涵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阶段,创新创业更是全民族共同关注的话题。高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引领科技发展、促进时代进步的一个重要教育阶段,更应该积极进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之中,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推动民族和国家的发展[1]。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实用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创新型个性人才。因此,在育人过程中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等。从具体内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等三大特性,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注[2]。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主旋律,但在进行的过程中也不能一蹴而就、随心所欲,必须充分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才能够促使其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实用性原则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首先要关注的便是实用性原则。换句话说,无论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设置怎样的目标、内容,都需要以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个人发展需要为依据,这样才能促使创业创新教育为实际发展所服务。教育作为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旦脱离了社会发展实际,脱离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需要,脱离了个人发展需求,便如同空中楼阁一般,变得虚无缥缈。

(二)全面性原则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并非只针对某一个特定的行业或少部分学生来进行。在进行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全面性原则,即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构建立体多维的课程体系,从教育需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来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

(三)发展性原则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应充分遵循发展性原则,让其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确认、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评价的选用的过程中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让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让教育充分展现其实用的特性,从而促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3]。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高校教育进一步与社会发展接轨

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高校教育曾经是以学术行天下的主要平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知识、高素质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是单一的学术人才培养已经不再完全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纵观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引领高科技、高技能、高知识的专业学术人才,也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意味着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正在进行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其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高校教育能够进一步与社会发展相互接轨。

(二)促进高校教育更全面地培养实用人才

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实用性人才的共同作用。当前,在高校教育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促进高校教育更为全面地培养实用人才。实践证明,为了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各高校会根据高校发展的具体情况、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改革计划,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加有效的作用。

(三)促进高校教育本身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高校教育本身也需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改革措施,积极进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所以从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意义来看,其既是高校教育本身进行全方位改革的体现,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教育进行有效地改革。比如,在当前的高校教育改革中,主要实施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主要措施是在高校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教育本身从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条件等多方面来进行改革,这就充分表明了高校教育要取得实质性的发展与进步,需要高校借助创新创业之际,从全方位出发,努力进入到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为进一步培养全能型人才而提供前提条件。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课程体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切地说,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实施创业和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没有完善的课程,就不可能在大学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加强建立专业团体的课程体系通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首先,应加强基础课程的开设,如人道主义、法律、思想和政治等课程。培养人才的发展不仅是专业技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此,在建立针对专业团体的专业培训计划体系时,应放弃基础课程,与其他学院及大学相辅相成。再加上强大的实力,提高核心课程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求。

其次,应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专业课程是高校创新和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在高校中,一方面要加强职业课程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应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动手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理论,以丰富而扎实的理论进行实践。

最后,应该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是课程教学中的关键要素之一,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教育教学改革也应该多元化,这样才能够构建出立体的教学体系。因此,在进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时,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社会、家长等相关成员的积极性,共同打造立体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多维度的关注下主动进入学习、积极进行探索、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从而促进专业群课程有效地设置。

(二)加强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它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教育本身是否能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这一要求下,为了在大学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必要加强培训设施的建设。现代大学教育因其教育基础的建立,与其接受教育时所学的理论与现代经济发展的现实密切相关,而现代大学教育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在于开放性和共享性。高校的培训设施一般应注重实践、培训,培训企业职工、技术研发、创业精神等。与此同时,该基地还应成为培训企业员工的中心,促进其向技术研发或技术服务中心的转化,并为向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平台转化作出贡献,使培训基地得到充分和明智的利用。

(三)加强创新创业型教师团队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创新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前提。归根结底,在教育和学习环境中,师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两者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促进高校教学创新和创业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从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情况来看,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更新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高校教师在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术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些许弊端,因为并非每一位学生都适合进行学术研究,且从社会发展以及高校教育的基本情况来看,多数学生最终的职业去向仍然是实践性岗位。所以,高校的学术取向便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此,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首先应该更新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

二是可以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功效。也就是说,企业中的技术和管理精英参加了大学的培训,并将他们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创新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这是最重要的,让大学生了解到在大学学习期间应积极形成对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应的生活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看法,同时在行业精英的领导下,鼓励自己去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三是加强教师创新能力,教师应认真学习大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内涵,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知识、技能和情感领导力方面实施创新。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创新的指导下发展。

五、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在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从课程体系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加强现代教师队伍等方面促进我国高校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有特色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课程发展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