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下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分析

2021-11-23 09:38马艳华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导向成果毕业生

文/马艳华

“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是指高校以教育为导向,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性创业,创办新的工作岗位,以此带动更多的学生和参与人员进行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缓解社会发展中的毕业生、参与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助力于社会发展质量的提升。并以成果导向为基点,高校践行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能够构建系统性的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体系,为学生提供创业机遇、创业指导意见,促进学生进行创业,体现高校教育实践的价值。因此,在成果导向的背景下,高校践行创业带动就业思想,达到以创业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教育目的[1]。

一、成果导向下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意义

(一)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成果导向是指立足于教育层面,以教育成果为导向,设计、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其中获取成果教育要素,包含知识、技能、能力、品质、情感、思维等要素,从而帮助学生未来成长。以成果导向为基点,实施以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比较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例如: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加重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些毕业生在发展中也存在毕业就失业的问题,这不利于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发展。而在成果导向下,高校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模式,能够以创业模式,为毕业生、从业人员提供更多、更广的岗位,使他们根据岗位发展需要、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岗位进行良好地就业,进一步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社会良好的发展[2]。

(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成果导向下,高校在践行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基础上,构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机制,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教学模式、活动,促进学生融入教学实践中,从中获取较多的创新创业信息,帮助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例如:高校在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的工作引领下,将创业的益处和优势传递给学生,并教授学生创业的技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平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学生创业过程中,给予学生系统的引领,使学生从中获取创业经验,实现以创业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实践,不断的增强学生专业核心力量。与此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依托网络平台,为学生在线创业打造了空间。自主创业的网络模式,主要以投入成本低、高回报的效能为主,为学生设计多模型的创业空间,使学生融入其中,获取较多的创业经验,为学生今后创业奠定基础,从而培养学生专业核心素养[3]。

二、成果导向下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困境

(一)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

从当前学生实际发展的现状来看,学生缺乏创业积极性、热情,影响了高校践行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不利于进一步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例如:部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思想保守的问题,大多数以就业思想为其主观思想,这影响了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模式。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当前我党思想政策认知与理解不足,未能够深入的知晓当前社会、政府在个体创业中的扶持力度,这使多数学生创业力度不高;另一方面,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缺乏对学生系统的引领、指导,影响了学生参与到创业的实践。

(二)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践力度不足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虽然有课程为学生创业的发展过程而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也存在着思想引领效能不足的问题,使学生对创业带动就业思想认知不足,影响到学生未来就业与创业的发展。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创新,成果导向、创业带动就业思想等融入不足,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方式实施过于保守与单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未能够与学生专业发展有机融合,也影响到创业带动就业思想的融入与渗透,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三、成果导向下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创业教育机制

成果导向的视域下,针对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将创业带动就业思想融入其中,使高校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思想,构建创业带动就业的教育工作机制,以此,加深学生对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的认知,实现引导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首先,在构建创业带动就业教育工作机制上,以成果为导向,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趋势,开展相关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模式。高校结合办学模式、社会服务导向等信息,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模式,并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培养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其次,在构建创业带动就业教育工作机制中,以成果为导向的思想和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融合,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革新,实现双向式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教育与指导,加强学生教育引领,从而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模式,引领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机制[4]。例如: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实践中,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信息传递的讨论式、研讨性的形式,启迪学生思维,达到理论与实践并行模式,让学生的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最后,在创业带动就业教育工作机制的构建中,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基础,重视学生通识教育,并以成果导向为基点,设计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践模式,使学生以专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诸如思想、能力、文化、心理等,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助力于学生未来创业的发展历程[5]。

(二)构建创业服务机制

在构建创业带动就业的服务工作机制中,首先,要健全创业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以平台之力,吸纳更多的创业信息。一方面,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使教师能够用好这些信息,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发挥学生自主创业效能,立足于平台,获取平台中的创业信息,以这些信息为导向,实现自主创业,并在创业过程中加强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促进自身良好地创业。其次,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实践中,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服务工作机制,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创业培训,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的融合,开展普遍性创业的培训工作,促进学生进行创业。与此同时,在成果导向的视域下,高校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模拟实践培训,降低学生的创业风险,加强对学生创业的扶持。最后,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的服务工作机制,以成果导向开展“一对一”的学生创业指导工作,向学生提供创业的资讯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创业,以此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三)构建创业保障机制

在成果导向视域下,高校必须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模式,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机制。在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工作机制建设方面:首先,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的服务机构,响应国家政策的发展,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协同多部门,为学生创业提供教育、训练、实践、扶持的系统性创业服务机制,确保学生进行良好创业;其次,以成果导向为基点,践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优秀的教师团队为保障,提高创业成功率;最后,在构建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工作机制中,建设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生的众创空间,引领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加强学生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四)构建创业联动机制

成果导向视域下,高校在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理念,构建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核心的工作机制。首先,发挥政府层面的工作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方针的保障。其次,以成果导向为基点,重视与社会发展层面的合作,提升社会发展对学生创业的重视度,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进行创业的实践。如:高校实施成果导向思想,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模式,支持学生进行自主的创业。

四、结语

成果导向下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模式的实践,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明确毕业生未来发展中存在的就业难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思想为导向,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构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以此为基点,为学生发展提供创业机会和创业指导意见,提供良好的引领,促进学生创业,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境。在成果导向视域下,高校应践行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调整自身的教育教学方针,以学生创业为导向,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未来科学、合理、良好地创业与就业,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彰显成果导向下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模式实践的意义。

猜你喜欢
导向成果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