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管理制度体系探究

2021-11-23 09:38杨琴罗海涛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学徒管理制度校企

文/杨琴 罗海涛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德国,其“双元制”教学被公认为是现代学徒制的典型代表。我国学徒制的发展至今已具有悠久历史,它传承于传统的学徒培训。2014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进入了试点阶段。教育部于2015年1月遴选出包含100所高职院校在内的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其中之一。高职院校想要在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中脱颖而出,应成立“校内现代学徒制管理中心”,搭建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生(学徒)信息管理平台,统筹管理,建立具有执行力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运行机制[1]。

一、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管理制度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改革正处在由传统的师徒制向现代学徒制的转型过程中,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已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旅游管理两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正筹备将学徒制试点拓展到6个专业,新增2个专业入选现代教育部学徒制试点项目。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拓展,教学运行管理方面职责协作不顺畅、管理不明确、监控与评价机制不科学等许多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运行管理制度。

二、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原则

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需以创新观念为指导,以共享观念为前提,校企“双主体”依法办学,力求在“学理”和“法理”之间达成有机统一。在设计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运行制度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立足于教书育人

现代的学徒制说到底是一种教育制度,它不同于为企业提供免费或者低廉的短期工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企业需求与标准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现代学徒制的施教方必须要本着教书育人原则与理念,重新构建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并保证在各个环节都能有所体现,方能保证现代学徒的高质量培养[2]。

(二)关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特性

现代学徒制的多主体特性决定了在制度的具体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学徒制度的教师、企业、学生(学徒)、家长都会参与其中。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做到成果共享、风险共担、体现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各方利益均衡协调发展。

(三)依法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高职院校在进行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运行制度体系设计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由于制度的对象就是受教育的主体,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生活、待遇与安全等问题,切实维护学生各项合法权益。特别是要避免把学生当成企业的廉价劳工,学员在企业的劳动保护、待遇、福利等方面必须得到保障。

三、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

(一)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的设定旨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保障完成培养目标任务和各环节任务的顺利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突出特色是校企深度合作,在这种模式下,校企双方在各个环节的权利、责任、义务必须理清楚,否则容易出现扯皮现象。要从班级组建原则、学员的选择、班级组建、教学组织及经费管理等方面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序开展,要注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内容、要求等方面来规范框架和格式,从主要职责、考核方法依据、保障措施资料存档等方面规范管理;这方面的管理制度主要解决校企双方如何协调实施教学组织与运行管理的有效衔接等,保障了多元主体尤其是学生的合法权益[3]。

(二)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生(学徒)管理办法

现代学徒制中的教育对象具有在校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作为在校生,必须遵守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学徒应遵守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但又不能完全按照原本的管理制度执行,所以,应建立适应学徒制项目特点的学生(学徒)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学徒)的行为。组织形式方面,学生(学徒)可以实行在校期间以班级管理为主,小组管理为辅,在企业期间实行小组管理为主,班级管理为辅的合作管理模式。借助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生(学徒)信息管理平台,对学生(学徒)学习培训过程信息化管理。以招生招工环节为起点,详细记录学生(学徒)受教育的全过程。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运用,使学生(学徒)个性化发展得到充分尊重。学校、企业、学生个人等各方面能及时、全面了解接受教育和掌握情况,为多方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数据。

(三)建立现代学徒制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的“双导师”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是传授给学生(学徒)知识和技能的实施者,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校企深度融合,客观上要求教师队伍既能懂教学又具备一定的行业背景和经验。应借助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平台,相互借鉴。在专业教师建设方面,可以采用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阶段性地派出专任教师到企业岗位工作,掌握专业前沿动态,将所学知识引入课程,提高课堂的适用性,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另外,为了弥补专业教师实践水平不足的缺陷,聘请企业中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操作能手作为企业老师,培养学校兼职教师,实现师资队伍教改、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学校和企业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联合对教师的认定进行考评。现代学徒制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的“双导师”管理制度主要解决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现阶段师资力量不足、专职教师结构比例不合理、企业师资积极性不高,高校与企业的人员互聘互派不畅以及校企横向课题联合研发度不高等问题,形成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

(四)建立“刚柔结合”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

目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的是学分制,对高职学生毕业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三年的校园期间修140个左右的学分,学分的取得是通过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既定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太多的刚性制约。

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的“工”与“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使教学过程较传统模式更呈现新的问题。比如,学生(学徒)在校表现良好,学习成绩优秀,但在企业不能从事相关的技能操作,或在企业里表现良好却不能通过该课程的理论考试;又比如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完全掌握了相关的理论与操作,再参加规定课程的学习及技能的培训,显然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传统的固定学分、学制已不能满足现代学徒制的需求。

“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基本功能与运行机制,用学分替代货币,通过对学分的存储、转换、兑换等过程,以学分为载体记录学生(学徒)参加学习的经验和成果。调整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办法,实行学生(学徒)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学籍管理,建立对学生(学徒)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破解制约学徒制发展的刚性管理制度,建立“刚柔结合”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

(五)建立现代学徒制多元质量评价与监管制度

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双主体”育人为基本特征,必然要求实行“校企共管、多元评价”,建立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教学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实际将对最终培养的人才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比,进而检验两者的达成度以及培养效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对学生(学徒)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岗位业绩等方面可以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实施全面的评价。可以成立专家组,对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核心课程等进行专项评价。实践技能方面尤其要突出企业的评价主体地位。

学校、企业和学生(学徒)对日常课程教学也需要监管。比如质控部、教务处、学徒制项目试点管理中心、企业项目负责人对课程教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视,做好日常巡视记录;随堂听课,组织学生座谈,抽查教学资料;学生(学徒)定期不定期地向学校和企业负责教学质量管理的部门反馈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共同协调解决影响教学活动成效的问题。不同的管理层监管各有侧重,形成一个互联互通、分工协作的教学质量监管组织共同体,强化教学活动的规范化,保证完成学校学历教育和企业学徒的要求,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技能评价等方面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等。再有,建立综合社会评价系统,充分考虑学生、家长、企业、行业专家等信息反馈,提高校企合作育人的质量。

(六)完善教学环节和生活环境等保障制度

教学环节与生活环境等保障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施、实习实训材料、体育设施、住宿条件等。从高等教育成本监控的角度看,现代学徒制还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特别是引入合作企业的资金、设备、场地等。这些制度是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确保了现代学徒培养各环节的运行和有序衔接。

总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应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做法,将重点转向多方协作、参与管理的引导和服务。努力建立体现各校特色、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创造科学的制度环境,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学徒)创新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学徒管理制度校企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