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21-11-23 09:38袁晓瑢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高职生思政院校

文/袁晓瑢

中华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底蕴以及丰富的思想,对后来思想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也十分丰富,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并将这些思政教育内容加入到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当中,丰富思政课程的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以及道德素养,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的人才。

一、传统文化在开展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一)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当前高校开展的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大致相符。例如艰苦奋斗的精神、救死扶伤的理念、博爱的观念等等,都可以帮助高职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对于高职生的个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1]。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的教育,对高职生的行为品质的培养与塑造也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当将优秀传统文化充分的融入高职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中,通过深化教学内容的深度,提高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养。

(二)提高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及综合素养

高职生的道德修养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引导下建立起良好的人格品质,其中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政治水平,并不断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其作为思政课教育的结合点,从而深化思政课的文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在思政课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高职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以及综合素养。

二、当前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教育渗透的现状

(一)当前高职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缺失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内的生源多样化,高职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文化基础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在其价值观以及学习方向、学习态度上存在的差异性也较大。所以,一些学生主要注重的是对技术的学习,而对于综合文化的学习却有所轻视,从而导致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缺乏,并且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以及冷淡。纵观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的传统文化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在考试当中获取优异的成绩以及必要的学分,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民俗习惯以及历史节日文化遗产等热爱程度不高,却更倾向于娱乐杂志、言情小说等快餐式文化。相对于民俗节假日来说,他们更加崇尚西方的情人节、元旦节等[2]。再加上受到信息化时代的多媒体冲击,高职生所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甚至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从而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生在面对民族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问题,甚至缺乏集体荣誉感,传统的道德观念意识浅,但缺乏诚信等。这些可以体现在部分高职生的不良的行为上,如在公共场合抽烟、大声喧哗、肆意损害公共财产、面对人际交往上自私自利、互猜互济、甚至有校园欺凌事件等,甚至表现出一些不诚信的行为,例如考试作弊、论文作假等,这些不良的行为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必须要在高职的思想教育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良好的行为品质以及道德风貌。

(二)高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缺失的原因

首先,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导致高职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出现了缺失。高职的教育主要导向是实现学生的良好就业,所以其办学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的工作者以及管理者,但在开展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失之偏颇,一味地追求职业技能,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上也出现了重视职业技能轻视综合素质的现象。即使学校开展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只是简单的进行说教,却不能充分展现其中的丰富的内涵,从而导致教学过于的形式化,无法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其次,由于院校的课程开设配置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当前部分院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即使开设了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也只是以讲座或者选修课来开展教育,并且课程被压缩的情况严重。再加上师资力量的缺乏,大多数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兼职工作,所以,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并没有深入的开展。此外,当前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过于陈旧,不能够适应当代的高职院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传统文化培养等目标,即使其中涉及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也过于零散,进而导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中的传统文化教学效率低下。

最后,由于网络时代下信息的多元化,使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部分学生心中的实用主义根深蒂固,其学习的主要动力是为了将来的生存以及就业却难以考虑到日后的长久发展。再加上部分学生的自控力不强,难以在课余时间来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而是将大把的课余时间浪费在了玩乐上[3]。因此,学校务必要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从而提高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以及远见能力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做出努力。

三、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的教学方案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当中

在高校课堂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帮助学生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也能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素质。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沉淀了下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构建了成熟的道德体系、丰富的伦理体系、情感观念以及行为标准。“自强不息”的奋勇拼搏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等,都是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对培养高职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境界、建立健全的人格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无数文学著作,这些文化遗产都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教学资源,在开展高校思政课堂教育时要充分利用。

第一,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并设置相应的学分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育部门也要注重传统文化课程教材的编写,通过更加系统化的课程编排来提高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作用[4]。第二,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的主题讲座,从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邀请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从而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继承氛围来提高高职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理解,从而理解其所承担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第三,要将传统文化当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加入到教学中,在思政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运用传统文化当中的教育素材,优化丰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内容,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培养的丰富度,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优化校园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对大部分高职生来说,其判断力以及正确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所以环境对高职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注重建立良好的高校学习氛围,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以及品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宣传海报、公示墙等,让学生走在校园的路上就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内加入中国英雄人物的简介,通过介绍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来凸显其榜样作用,从而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此外,学校也可以在校园内添加文化背景墙,让学生进行宣传栏的内容填写,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加入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来提高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并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传递给其他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加入到校园中,能够实现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以及思想道德的提升,从而实现高职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大学高校思政课堂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高职院校、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协同配合,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质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思政课堂教育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文化认同,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高职生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