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1-11-23 09:38蒋洪平胡永锋王庆报陈美玲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会计人员人工智能

文/蒋洪平 胡永锋 王庆报 陈美玲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会计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能够轻松完成诸如票据识别、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报表以及审计等多项工作,以往的手工模式被全面取代,这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也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很显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于传统的会计领域必然会造成明显的冲击,为此,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人工智能发展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发展始于2017年,它最初是以财务机器人为主要表现形式,其能够快速完成记账、报账、计算和账单催缴等较为基础的工作,虽然在一部分特殊工作中的表现不佳,但由于其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点,因此,其应用范围也开始逐渐扩大[1]。当前,经过数年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够完成所有程序化和规范化的内容,所以,以往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员也正在逐步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

(二)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发展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会计行业必然有着显著的影响,具体来看,其主要表现在工作核心发生转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工作人员不需要重复大量程序化的工作,而是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中,最终实现“无人会计”的状态[2]。当然,这种状态下财务的重要性更为显著,由于只有财务人员才能从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的隐藏细节,因此未来的会计人员将朝着管理会计的方向发展,其工作重心也随之转向预测、评估和决策等方面[3]。

(三)人工智能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

1.智能财税机器人与会计人员工作有着各自优缺点

目前的智能财税机器人具有诸多优点,包括数据处理精确可靠、效率高、成本低、以及能够对数据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预测等。当然,智能财税机器人的缺点也不可避免,其主要缺点在于:一是缺乏人类的工作情感,与会计人员之间的沟通还不够协调;二是缺乏会计人员所具备的随机应变能力;三是因互联网上的风险因素较多,智能财税机器人中的数据信息有着泄露或被操纵的风险。

2.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员的核心能力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会计人员的核心能力也必然有更高的要求。具体来看,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具有更高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二是一定的财务判断能力;三是较强的业务决策能力;四是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尚未完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仍处于“以就业为根本导向”的状态当中。主要是利用有限的在校时间来快速培养学生,对长期职业生涯规划则缺乏明确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都很难得到培养和完善,难以实现长期的发展。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也相对较差,加上学制较短,这同样阻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4]。

(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

当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培养已经开始朝决策管理的方向转变,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其滞后性却仍然较为明显,与培养目标出现了脱节的情况。根据相关调查表明,近六成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仍以核算类课程为主,管理类课程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人工智能类的课程更是几乎不存在,这显然无法支撑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能适应行业的变化。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面

据有关调查表明,国内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上课程设置,存在高度同质化的现象,很多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仍停留在过去的水平,根本不能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要。而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学生通常都是在重复练习分录编写等内容,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通识能力却没有明显的扩展,导致学生在实际业务处理方面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

(四)实践教学方面

会计专业的教学,其具有更强的实操性,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专业应用水平,学生必须通过在岗实践才能确保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活动仍然没有脱离教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所导致,这种固定的教学方式也根本无法适应会计行业的动态变化,这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在人工智能环境下,高端会计人才的缺口也始终无法有效填补。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会计人才培养策略

(一)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转变传统会计思维模式

根据当前的形势分析,随着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岗位所需要的员工数量必定会逐渐降低,而被相关业务的处理人员取而代之。因此,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也要以这方面的变化为基础,积极转变传统的会计思维模式,采取新的思维模式。除了要掌握会计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对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实际应用有详细的了解。为此,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在以往的课程基础上,适当增加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信息技术类课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潮流。从而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新型信息技术,更好地满足会计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5]。

(二)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着重培养技术管理型、创新型会计人才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财务机器人的应用逐渐广泛,这导致了会计人才结构供需进一步出现错位,对于中低端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减少,而在高端会计人才方面的需求缺口又在显著扩大,这导致了会计人才结构的供需进一步失衡。为此,要使会计人才朝着技术管理型和创新型的方向培养也是必经之路,必须加强实践性方面的学习,由此,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充分调动校企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构建互惠互利的合作体系,避免以往因实习学生理论和实践技能不够扎实而导致企业利益不均衡的问题。

(三)形成技术复合型学科优势,重塑会计学科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计学科体系早已不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体系,而是与计算机技术和法律方面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关联。为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必须对现有的会计学科体系进行重塑,构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会计教学体系,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看:首先,高职院校应当为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等各个模块赋予新的内涵;其次,由于财务机器人已经能够实现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应当该对这些基础性工作内容进行适当的削减,学生只需掌握其基本原理即可,不应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

(四)打造校企互联智能财税平台

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理论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问题,应当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技术,打造校企互联智能财税平台。基于此平台的课程设置,则可分为代理实务、外包服务和企业管家三大部分,相对更侧重于管理会计方面的教学与培养。同时,平台上应包括各种真实的业务案例和票据信息,让学生在平台学习的过程中,模拟真实的业务处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五)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也应发生改变,将传统的课堂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为此,教师应当借助互联网上的海量教育资源,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线上、线下学习资料,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在课后仍可使用相应的互联网课件或软件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四、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会计行业必然会构成明显的冲击,未来的会计行业发展需求必将朝着高端会计人才的方向而发展。为此,高职院校也应当注意这一发展趋势,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改革,做到与时俱进,培养人才有效填补会计行业高端人才方面的空缺,实现会计行业长期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会计人员人工智能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数读人工智能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