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后勤人员职能保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21-11-23 09:38朱斌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保障部门后勤保障高校后勤

文/朱斌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后勤管理引进和应用职能管理技术已是必然。纵观全国高校后勤,如何进一步理清后勤管理的职能,如何按照市场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提高高校后勤保障水平已是近阶段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因此,积极探索高校后勤管理的一般规律,调整、转换和界定高校后勤管理的职能,进一步理清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关系,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教育规律相符合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本文从高校后勤人员职能保障管理的特点、高校后勤职能保障工作管理的基本内容、高校后勤职能保障存在的问题、高校后勤职能保障的具体方面来进行深入剖析。

一、高校后勤人员职能保障管理特点

学校自主选择式的管理。随着契约式管理机制的建立,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与受托承担学校事务和服务的企业(包括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选择和被选择的关系。这种选择是全方位的,可以选择全面合作也可以选择项目合作,可以选择长期合作也可以选择一次性合作。选择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双方商议委托的也可是社会公开招投标的。选择的依据在于双方合作的基础及服务水准和经费核算等方面。

二、高校后勤职能工作管理的基本内容

高校后勤职能保障工作管理涉及的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以往管理的内容,例如:设备运行、维护设备、清洁绿化、安全保卫、日常管理等,还包括全新的管理内容,例如:租赁业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如此,还增添了部分管理工作新方式和新内容,包括:安全防火管理、计算机局域网管理、日常管理、职能安全防范管理、运行设备、设备维护等。

三、高校后勤职能保障存在的问题

针对高校后勤职能保障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五点:后勤职能管理定位不清晰、后勤管理定义不明确、后勤管理的职责范围模糊、后勤管理的资金预算不充足、后勤保障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后勤职能管理定位不清晰

高校管理相较于社会上的物业管理相比,虽然有普遍性,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校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更加重视公共服务方面,展示的性能更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性。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后勤校内市场规模也不断增加。高校后勤管理重要的内容是管理和规划高校后勤市场。现如今,我国部分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更注重自身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从其本质来说,是由于高校管理未明确的定位。因此,在对高校后勤保障工作进行时,职能人员要对自身所要管理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另外,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这不利于高校的发展。高校的管理部门要充分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后勤保障的工作质量与效率[1]。

(二)后勤职能管理定义不明确

大学后勤职能部门管理工作并不具有独立性,需要对其开展严格的控制和监管。一般而言,由学校的后勤部门负责管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校教师和学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由于后勤管理工作和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难以达成共识,从而导致后勤保障的权力与责任混乱。

(三)后勤管理的职责范围模糊

目前我国高校所采用的后勤保障模式大致相同,从学校学生、各个院校以及各个单位的角度来看,后勤管理属于服务型机构,能够方便校园中的各项组织活动。但在管理角度来看,高校内的不同学院和单位部门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在开展后勤保障工作的过程中,这些差异性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后勤保障部门中,各学院以及各个单位部门对后勤职能人员的要求大不相同,高校教师对后勤人员管理工作也有着不同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提高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困难程度。然而,在后勤管理部门与高校达成协议签署合同时,并没有体现出其中的差异性,因此在后勤管理部门对高校展开后勤管理工作时,不能让人信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高校没有对后勤保障管理所涉及的各个学院、各个单位工作进行有效、合理地区分,也没有对后勤保障部门传达各个学院和各个单位的切实需要,从而减少了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后勤保障部门无法切实满足学校各个学院和各个单位的需求,进而阻碍了后勤管理人员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后勤管理资金预算不充足

对于高校的后勤保障工作来说,想要正常顺利地开展,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来提供物质保障。实际上,学校提供的财政支持是管理资金的主要来源。然而大学内院校、单位部门多样,而且学生和教师数量也很多,在一定的资金投入下,后勤管理部门并不能获得充足的资金,从而限制了大学后勤保障部门的工作,同时,也缩小了后勤保障部门的选择范围。因此,如何在后勤保障服务质量和资金中最大可能的找到平衡点,是如今高校后勤职能保障部门所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

(五)后勤保障管理工作不到位

由于限制因素较多,在高校后勤保障管理部门中,相关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缺乏,也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意义、责任与价值,从而影响了后勤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许多高校后勤保障部门中的相关职能人员,没有严格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私自减少后勤服务的工作内容,或完全不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工作,降低了服务质量[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高校后勤保障管理服务的成本日益提高,这大大增加了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而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陈旧观念根深蒂固,存在较为严重的铁饭碗思想,极大地降低了高校后勤职能人员的管理服务质量。

四、后勤职能管理的具体方法

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是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强调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突出预防为主,具有持续改进的能力;考核评价重依据,具有量化的激励功能;突出全面、全员、全程管理;倡导竞争性质量观;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在后勤服务中形成“质量文化”,规范领导权力行为,减少个人色彩;统一服务行为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避免各方矛盾;树立并强化后勤职工的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中充分体现个性化、情感化、人性化,但不失规范化、标准化。针对高校后勤职能管理的具体方法,笔者归纳整理了五点,分别是:精准定位后勤管理的具体职责、明确后勤管理部门的责任和权力、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后勤管理、提高职能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

(一)精准定位后勤人员职能的具体职责

精准定位后勤人员职能的具体职责,能让学校提高监督力度。学校对后勤管理部门监督内容,包括后勤服务日常工作,同时,也包括服务质量的标准。不仅如此,还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根据相关调查发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具有一系列的意义:一是有效的管理工作,能为校园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在工作人员自身职能为基础上,高校后勤管理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规范校园的正常工作,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三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后勤职能部门可以帮助学校增值。这三方面都非常重要,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要高度重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这三方面,如若不给予高度的重视,很难真正发挥出后勤管理部门的全部功能。

(二)明确后勤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力

对高校后勤职能部门来说,还要提高宣传力度和水平。建立沟通渠道,确保沟通渠道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是开展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此来增加后勤职能管理人员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后勤职能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而调整和改进现有的后勤保障服务内容,避免今后工作出现分工不明确,管理模糊的情况。

(三)监督不同部门之间的后勤管理工作

为了切实提高高校后勤职能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要专门设立监督评价小组。监督评价小组成立的人员要由各个学院的代表人和各个单位部门的代表人共同组成。其目的在于加强企业后勤日常管理工作,不仅如此,还能增加后勤保障部门与高校各个单位、各个学院之间的交流次数。

(四)提高后勤保障职能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

高校后勤保障部门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改善和优化服务行为。在后勤保障职能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必然要坚持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然后才能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针对后勤职能人员的实际情况,可以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教育活动。除此之外,还可邀请相关物业专家,开展演讲,切实提高职能人员的专业能力。还可以建立健全赏罚制度、激励机制等,从而调动职能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职能人员潜在的能力,进而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积极引进和利用信息化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后勤保障部门在运用传统管理方式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合理地融入和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促进高校后勤职能人员保障工作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此,高校后勤保障部门要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后勤管理服务平台,实时掌握相关数据和信息。

五、结语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坚定改革的信心、认清方向、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和努力推进,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会越来越完善。有效管理和监督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规范和监管相关后勤职能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式,切实提高高校后勤保障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才能有效地为高校内的各个部门、各个学院以及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猜你喜欢
保障部门后勤保障高校后勤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海南将病残吸毒人员纳入医保
关于住房保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与探讨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
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
戚继光创建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