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2021-11-23 09:38陈爱文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家庭

文/陈爱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青年大学生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的主力军,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承担起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

一、大学生责任担当精神的核心内容

(一)国家使命担当

在任何条件下,大学生都肩负着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的责任。在祖国需要的任何时刻都应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国外的“中国威胁论”、利用宗教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能以事不关己、置之不理的态度,而应维护祖国,作出积极勇敢的回应。只要国家有需要,每个大学生应做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做的事,用自己的方式肩负起责任。

(二)社会责任担当

回顾新中国发展的几十年历程,都是敢于担当、勇往直前、勇于迎难而上积极地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在科技信息发展迅速的今天,“享乐主义”“个人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渗透,面对各种诱惑,青年大学生要坚定信念、踏实做事,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保持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2]。大学生应加强社会实践,了解我国当前发展中所遇的困难和瓶颈,了解我国就业、住房、医疗等现实问题,综合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提出专业性解决方案。

(三)家庭责任担当

一个个“家”组成了我们的社会,“家”不仅是我们避风的港湾,而且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家庭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有益于家庭和睦幸福与社会的安定、文明、祥和。在家中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孝敬长辈,可以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做兼职等方式减轻家中经济负担;在学校要刻苦学习,回报父母,报效祖国;今后组建自己的家庭后,要抚育子女,分担家庭责任,努力把家建设得更加温馨、美好。

(四)个人责任担当

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社会思潮从四面八方涌来,大学生缺乏社会磨砺,面对失误,无法选择逃避,而是需要他们敢于担当的品质。大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我的选择、约束、管理、发展、完善与实现等来强化个人责任担当意识,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应具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义务,实现自我价值。

二、新时代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时代价值

(一)有益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精神,促使大学生主动承担责任,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要经历很多挑战,这就需要具备全面发展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爱国责任担当、社会责任担当、家庭责任担当、个人责任担当精神,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有担当能担当的一代,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有多少人不畏困难,不畏敌寇,努力拼搏与奋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被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继承和发扬。大学生在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时,要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当国家有难、社会有需要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去保卫祖国、守护人民。通过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一定责任担当意识,他们能够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家庭、热爱生活。他们感恩父母,懂得分担家庭责任,通过课外兼职、争取奖学金等方式以减轻家庭负担;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及技能大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积极向上,认真努力,充实每一天。

但是,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一些大学生责任担当情感冷漠、公共责任担当意识不足、集体责任担当意识淡薄、践行责任担当意识不够强烈、自我中心意识明显等问题。比如,对待国家、社会、家庭冷眼旁观,不关心国家大事,重个人利益;对社会缺乏同情怜悯之心;对父母不关心,不主动承担家务;个人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插队、在公共场合看到小偷行窃时视若无睹等行为,说明有些大学生公共责任担当意识不足;上课旷课逃课、迟到早退、课堂上睡觉玩手机,晚间在宿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充斥一些大学生的脑海,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毫无目标,自控力弱等削弱了其责任担当意识。

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缺乏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剖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一,西方文化中消极思想的“入侵”。有些大学生开始大肆追求物质享乐,“校园贷”超前消费、追求名牌服饰等,使他们责任担当意识逐渐丧失。第二,受市场经济影响,出现了一批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情况。如轰动一时的偷税案,高收入的影视明星没有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反而想方设法偷税漏税,未担起榜样责任。第三,大众媒体水平的参差不齐。有的新闻为了博眼球、牟利,甚至歪曲事实;娱乐八卦版面占据头版头条;“炫富”短视频等干扰了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的养成。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父母对于培养孩子成为有责任、有担当、人格健全的个体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些家长未能以身作则,对老人不孝顺、打骂甚至遗弃老人;夫妻关系紧张;对外诚信缺失等行为都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负面影响。还有些家长则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包办所有事情,使得孩子缺乏思考与实践,容易养成自我为中心,无责任担当意识等问题。

(三)个人因素的制约

一方面,大学生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社会磨砺少,心理不够成熟,看待问题也不够全面,容易以感性来对待周围一切,这些都制约着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好、父母长辈宠溺,没有承担起家庭责任,更不用谈社会、国家责任。他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及他人,毫无责任意识。

四、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精神的路径选择

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五个层面,多方位多渠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责任担当能力。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的精神旗帜,带领着全国人民勇往直前,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先进集体和模范。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要时刻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学好本专业,而且要学习各方面知识,关心国家大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等,运用强大的理论知识把责任担当精神化为实际行动。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人民的信仰。文化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能影响人、塑造人。只有将文化内化成为内在信仰,才能更好地指导与规范人们的行为。挖掘中国历史上关于责任担当精神的素材,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对心系国家、关心民间疾苦的典型素材进行歌颂与宣传,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对责任担当精神有进一步了解。例如“感动中国”等节目,有助于宣传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正能量,建立起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与使命感,提高责任担当能力。

(三)注重家庭氛围培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孩子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父母行为习惯、言行举止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培养孩子尊老爱幼,为家庭负责、为人友善、乐于助人、工作细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引导孩子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做有利于他人、社会与国家的事情。

(四)加强自我修养

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客观地全面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1.加强理论学习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不仅要认真学好本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习专业以外可以增长见识的知识。只有通过不断获取知识,不断探索新领域,拓宽视野、提升高度、拓宽格局,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国家,才能更明白责任担当的意义。

2.践行责任担当意志

学有所悟、学以致用,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目的是要让他们能真正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承担起新时代赋予他们的社会责任。为此,大学生需要践行责任与担当的意志。青年大学生要有国家意识、集体观念,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在家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庭责任,多做家务、关心父母、孝敬长辈、珍惜手足之情。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家庭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家庭“煮”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恋练有词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