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数字媒体专业群的策略研究

2021-11-23 09:38冯萍周燕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数字

文/冯萍 周燕

“课程思政”就是通过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课堂教学的鲜明底色,使全员、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实现协同育人。围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具体要求,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各高校掀起了思想政治工作多领域、全过程、多元化和全方位的立德树人实践热潮。然而,随着媒体技术发达,网络内容直观化,“点击率”商品化和互联网金融倍数增长的数字媒体时代,作为培养未来数字媒体人的数字媒体专业群,如何在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过程中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更好服务于数字媒体行业和产业人才需求成为数字媒体专业群人才培养重要指导,下面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群为例,具体阐述该专业群在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思政策略。

一、精准对接行业产业的人才需求

近年来,在网络信息化的推动下,数字媒体产业凭借其信息传播迅速、内容形式丰富、操作便捷智能、交流互动模式新颖等优势,对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消费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逐渐成为享受国家政策红利的市场,其不仅为社会创造了无数就业岗位,为一批非传统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机遇,而且为一些企业创造了更宽广的合作交流平台[1]。针对数字传媒全民化、便利化、平民化和多领域融合渗透的特性,很多行业纷纷瞄准数字媒体,开始探索各自产品和服务的网络数字化推广和销售渠道。但是,尽管行业产业转型发展催生出了无数新型的就业岗位,但当前对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懂艺术、会技术、能策划、会制作、能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空间巨大,尤其是具备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且能策划正能量主题内容的新媒体人。行业产业人才的新需求,成为数字媒体专业群人才培养过程中精准对接的方向[2]。

二、科学架构数字媒体专业群培养体系

以数字媒体为依托,可以在时尚的网红经济、创意十足的动漫产业、厚重的文化产业和新闻传播、教育推广等各个领域多元化、开放性地渗透与融合。数字媒体专业群通过瞄准数字媒体产业链的不同落脚点,架构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应对数字化文字、图形和图像内容的需求;依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应对数字交互、视频制作和微电影内容的需求;依托动漫设计和游戏设计专业,应对VR虚拟现实、互动游戏和动画角色体验等内容的需求。采用“大平台、小方向、互选互通”的培养模式,除加强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外,拓宽专业的延伸领域和覆盖面,通过强化专业群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相互交融的渗透,应对数字媒体时代的人才需求[3]。

三、课程教学融入文化元素的渗透实践

借助数字媒体专业群各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渗透和关联性,探索在媒体技术训练中渗透德育元素,以数字媒体艺术形式讲中国故事,助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提高未来媒体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打造数字媒体课程思政品牌和特色。

(一)平台课程中注重理想信念的塑造

在平台基础课程中,将德育元素与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相统一,在“素描”“色彩”“构成”“摄影”等平台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具有悠久历史和岁月感的物件或者人物进行塑造和表现,如从搪瓷碗、针线包、大头皮鞋、奶奶的微笑等平凡的生活素材入手,在训练学生观察力、表现力和塑造力的同时,能够感悟时代的变迁和祖国跨越式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爱国理想信念的树立。

(二)专业课程中注重精神信仰的树立

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将传统文化元素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比如在“三维场景制作”课程中以中国古建筑为教学模块,学生通过深入实地的调研测量,感受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人文气息;通过对古建筑构造的三维解析和制作,感受古建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观者的视角进行建筑动画漫游体验,感受古代建筑中的空间格局、虚实造景和光影意境。将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三维建模的技能训练和渲染有机融合。如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中以地方紫砂名家和锡剧等“非遗”文化为教学模块,学生在角色设计与塑造的过程中,熟悉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文案创作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技艺的理解;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对专业知识的钻研精神,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和爱国理想。

(三)实践教学中注重使命担当的强化

实践教学环节运用时尚的融媒体技术来呈现深厚的文化主题。如通过深入陶坊和工作室,开展“陶都”宜兴紫砂陶非遗技艺的短视频创作,全方位地推广宜兴陶文化;通过调研和观看作为吴文化代表的锡剧,开展锡剧经典曲目的动画版形式创作,以动画的形式推广锡剧文化的传播;通过园林和故居结构和造景的研究,开展古代建筑的虚拟动画创作,以建筑动画的形式推广我国园林艺术的造景方式和文化精髓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文化在数字媒体时代的呈现和传播方式,始终坚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思考如何通过自身的数字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文化推广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强化“以知促行”和“以行践知”的使命担当。

(四)主题创作中注重爱国情怀的厚植

新时代,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各类主题创作过程中,注重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如:学校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美育之路”展览,牢牢把握艺术创作的正确方向,推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开展“千人千艺·礼敬百年”艺术创作活动,组织师生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积极创作各类主题鲜明、创意新颖、视角独特、内涵丰富、表现力强的艺术作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四、项目实践过程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发挥数字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和推广应用的实际,主动对接国家近年来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方面的相关政策,主动服务融媒体时代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抢抓机遇,通过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主动性,在实践育人过程中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助推校企协同育人和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一)与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项目对接

针对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使原本相互隔绝的信息孤岛产生联系,能够把原本分散埋藏于各个领域内容与需求提升至可交流、可互动、可视化和可交易层面的特性,以及对互联网经济倍数增长的助推作用,众多的实体企业纷纷开始探索和思考数字销售的形式和渠道。数字媒体专业群就根据企业新时期的“新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对接,为企业量身定制项目方案,充分发挥数字媒体专业群各专业的优势,为企业的需求开发“时尚”的数字内容,包括产品的三维结构解析、交互体验、产品的材料和工艺等,使更多的人可以通过抖音、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直观的了解企业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以拓宽企业产品的网络销售途径和渠道。既增加企业参与办学的主动性,也让师生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真实项目实践过程中,能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更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形式的探索。

(二)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接

根据国家扶贫助农政策的具体要求,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通过各种媒体涌现的“直播带货”,一度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热潮。高职院校也应积极思考如何利用数字媒体专业群的优势,在服务区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围绕以“宜兴紫砂陶”为代表的陶瓷非遗技艺,以“前墅古龙窑”为代表的古建筑,以“芳桥目连节”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百合、竹笋等为代表的民间美食,以溶洞、竹海等为代表的旅游文化等制作具有地方文化和特色的数字内容,通过多渠道数字化的立体化包装和各种数字平台更多维度的展示,使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且具有源远流长文脉传承的宜兴更加多元、更加出彩、更加有魅力。数字媒体专业群的“本土化”项目实践,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文化推广助力,也是实践育人的具体体现。

五、结语

高职院校针对数字媒体不断以多元化的形式和开放性的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渗透的趋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根据“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具体要求,在瞄准行业产业数字媒体技术人才需求的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视频化呈现、古建筑虚拟漫游的体验、紫砂名家的动画角色设计等“数字密码”,把与理想信念相关的德育元素进行多领域、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渗透,在探索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过程中,树立未来媒体人的文化自信和精神信仰,在助力厚重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和推广方面形成一定经验。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育人数字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成双成对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