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耳穴埋针干预对全麻气管插管围术期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自主神经功能影响

2021-11-23 08:29何涛杨丽徐哲郝巍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耳穴全麻围术

何涛,杨丽,徐哲,郝巍

(河北省中医院麻醉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

调查显示,临床全麻手术率逐年上升[1]。全麻手术病人术前往往存在精神紧张,术中发生高血压比例较高,而且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波动明显,应激反应强烈[2]。故而保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平稳成为临床研究重点[3-4]。穴位刺激可减少术中应激反应,减轻围术期疼痛,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已成为围术期的一项重要医学措施[5-6]。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揿针耳穴埋针对全麻病人具有积极影响,具有较高应用及研究价值,但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因此,本文纳入200例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病人分为常规麻醉处理与揿针耳穴埋针干预组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2017年2月—2020年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病人2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00 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为(45.23±5.23)岁。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79例,手术时间(110.23±15.23)min;胃大部切除术21例。观察组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为(45.20±5.26)岁。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80例,手术时间(110.44±15.17)min;胃大部切除术20例。纳入标准:①病人均行外科择期手术;②性别不限;③年龄23~76岁;④病人心肺功能良好,符合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标准Ⅰ~Ⅱ级;⑤病人无其他系统并发症;⑥病人血压、心电图检查大致正常,心率60~90 min-1;⑦志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急症手术;②有其他系统并发症;③心电图检查异常、过敏体质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病人。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入室后均给予乳酸钠林格静脉输液,0.1 mg/kg咪达唑仑、1μg/kg瑞芬太尼、0.15 mg/kg顺阿曲库溴胺、0.25 mg/kg依托咪酯等麻醉诱导。肌松后经口明视气管插管,30 s内完成;插管后连接呼吸机,潮气量8~10 m L/kg(频率12 min-1);体积分数0.015的七氟烷+0.1μg/kg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照组病人不进行其他干预。观察组病人术前进行揿针耳穴埋针干预,操作如下。主要取穴为双侧神门穴、交感穴、耳背沟穴和皮质下穴等;术前1 d进行,以体积分数0.75乙醇溶液常规消毒穴位皮肤,于病人双侧神门穴、交感穴、耳背沟穴和皮质下穴埋针,镊子夹持带有胶布的揿针,针尖瞄准穴位按下揿入皮肤,将胶布贴服在皮肤上;埋针时间1~2 d,并定时按压耳针穴位进行刺激,以有感觉不痛、病人又能耐受为度。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再次刺激耳穴,然后开始麻醉诱导。

1.3 观察指标

①血流动力学参数[7]:使用BSM-4111K 型多功能检测仪测定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期(T1)、插管即刻(T2)、术后(T3)及拔管时(T4)等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SVR)、血流加速度指数(ACI)和心排血量(CO)等。②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③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8]: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分别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6、12、24、48 h评分。④记录病人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和VAS 评分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两组病人围术期HR、MAP、SVR、ACI和CO等指标比较,除HR、SVR 和CO 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之外(F组间=2.381~4.368,P>0.05),其余组间、时间和交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F组间=11.538、13.726,F时间=7.478~81.683,F组间×时间=4.753~18.386,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的HR、MAP、SVR、ACI和CO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的HR、MAP、SVR、ACI和CO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56~161.493,P均<0.05)。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T2、T4的HR、MAP、SVR、ACI和CO 均明显高于T0(P均<0.05),而T1又显著低于T0(P均<0.05);观察组T2与T4的MAP、SVR 和ACI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n=100,±s)

表1 两组病人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n=100,±s)

与对照组比较,*F=8.756~161.493,P<0.05。

参数组别T0 T1 T2 T3 T4 HR(f/min-1)对照组 80.35± 18.24 69.34± 18.25 92.35± 19.44 74.02± 17.58 90.25± 20.36观察组 80.26± 18.28* 74.23± 19.24* 87.46± 16.23* 70.23± 16.23* 85.23± 19.23*MAP(p/k Pa)对照组 13.07± 3.06 11.76± 3.20 15.84± 3.06 13.58± 2.69 16.48± 3.73观察组 13.10± 3.05* 11.80± 3.19* 13.71± 2.80* 12.93± 2.55* 13.47± 3.45*SVR(dyn/(s·cm-5))对照组 1 426.23±468.34 1 228.35±456.73 1 936.52±354.67 1 224.23±498.52 1 995.23±299.53观察组 1 406.23±445.62* 1 274.23±484.25* 1 675.23±306.34* 1 295.62±505.23* 1 612.45±278.34*ACI(100/s2)对照组108.34± 16.23 78.43± 19.25 136.23± 16.23 113.25± 17.35 138.42± 17.23观察组 106.23± 17.36* 92.35± 15.62* 116.23± 16.74* 114.25± 15.23* 118.25± 18.42*CO(q V/L·min-1) 对照组 5.84± 2.71 5.30± 2.49 5.16± 2.56 5.62± 2.59 5.25± 2.69观察组 5.74± 2.59* 5.41± 2.40* 5.30± 2.70* 5.40± 2.79* 5.29± 2.67*

2.2 两组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比较

观察组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11、15.380,P<0.01)。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比较(n=100,t/min,±s)

表2 两组病人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比较(n=100,t/min,±s)

与对照组比较,*t=13.511、15.380,P<0.01。

组别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对照组10.24±2.35 25.23±5.63观察组 6.56±0.45* 16.23±3.56*

2.3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组间=7.865,F时间=18.569,F组间×时间=13.127,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6.937~252.890,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n=100,分,±s)

表3 两组病人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n=100,分,±s)

与对照组比较,*F=6.937~252.890,P<0.05。

组别术后时间(t/min)6 12 24 48对照组 3.64±1.11 3.00±1.54 2.34±1.02 2.00±0.47观察组 2.59±1.02* 2.50±1.11* 1.52±0.45* 1.13±0.28*

2.4 两组病人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病人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96,P>0.05);术后观察组病人躁动及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5.838、6.105,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100,例(χ/%))

3 讨 论

穴位刺激是传统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是指应用手针针刺、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穴位埋线和留针技术刺激穴位产生针刺得气感,并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调控作用对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保护作用,具有安全无不良反应等特点,主要作用有镇静、抗焦虑、术中镇痛、脏器功能保护、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调控、术后预防恶心呕吐、调节胃肠功能及治疗术后尿潴留等[9]。围术期穴位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可显著加速术后康复,但围术期穴位选择及刺激技术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规范和临床标准,为了更好地传承祖国医学使其在围术期得到更好的应用,已经开展了一系列耳穴刺激对围术期全麻病人的影响研究[10]。尤其是针刺穴位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可通过周围神经、中枢调节及自主神经活动等途径传入到中枢神经系不同部位,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11-12]。埋针具有高效、方便、无菌、无痛、作用广泛持久和电化学效应等优势,产生立竿见影的疗效[13-14]。

本研究给予全麻气管插管病人揿针耳穴埋针干预,取得较好干预效果。中医学认为耳朵是一个孤立的听觉器官,与人体经络、脏腑联系密切。根据《内经》《难经》等记载,人体手三阳、足三阳经脉或其支脉、别络等均与耳部有联系,三阴经则通过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相通[15-17]。因此,耳与人体生理、病理方面也是息息相关的,刺激耳穴可治疗多种内脏和全身病症[18-20]。全麻气管插管病人实施揿针耳穴埋针干预可对血液循环系统产生一定影响[21-22]。本研究结果显示,揿针耳穴埋针干预对全麻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积极影响,且术后镇痛效果好、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拔管快,术后躁动及呛咳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有研究指出,针刺可减轻全麻腹部手术病人苏醒躁动及应激反应,改善病人术后认知功能[23]。王群等[24]报道,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内关穴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岳红红等[25]报道,电针可有效防治气管插管全麻胃肠术后咽喉痛及恶心呕吐。本文结果也表明,揿针耳穴埋针在全麻病人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但本次干预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揿针耳穴埋针在全麻病人中应用效果良好,病人麻醉效果显著,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临床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耳穴全麻围术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