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CT和MR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

2021-11-23 09:25刘国宁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诊断价值

刘国宁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CT和MR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此研究时段我院收入的65例盆腔恶性肿瘤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CT扫描与MR(磁共振)检查,以病理检查为标准,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结果: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MR检查疾病诊断正确率与CT检查疾病诊断正确率相比,指标对比差异未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就准确定位、定性价值而言,MR诊断价值较高;就恶性肿瘤钙化转移方面而言,CT诊断应用效果更具优势;且淋巴结转移及术前分期MR检查更具优势,故针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诊断,MR整体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CT;MR;盆腔恶性肿瘤;诊断价值

生殖器官、盆腔腹膜以及结缔组织组成了盆腔,是为胎儿或幼体提供生长发育的场所[1]。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点,容易高发恶性肿瘤,且发病较为隐匿,初期常无典型特征而影响患者就诊。近年来,女性生活、家庭、工作等各方面压力日趋增加,导致生活饮食习惯不规律,增加了盆腔恶性肿瘤发病率,并逐渐向年轻女性靠拢。一旦患病,对女性身心健康及其良好生活品质可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故必须辅以高效的疾病诊断方式,以便为后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加严谨、可靠的参考依据[2]。为进一步了解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本文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此研究时段我院收入的65例盆腔恶性肿瘤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分析比较CT和MR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现将详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此研究时段我院收入的65例盆腔恶性肿瘤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参加研究患者和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加研究。年龄分布为30~65岁,平均年龄(42.23±15.02)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相关检查证实,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2)排除依从性较差患者;(3)无严重精神类疾病、未伴随重大器官严重疾病。(4)排除存在血液系统障碍、合并输卵管严重疾病等情况。

1.2 方法

使用相关螺旋CT扫描仪为所有患者实施CT检查,具体步骤如下:先将扫描层间距、层厚参数分别设置为5mm、5mm,然后对检查者盆腔位置予以平扫,之后实施增强扫描时,需将层厚参数调整至3mm。 然后为所有患者行MR检查,具体步骤如下:为患者讲解所用仪器设备、检查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配合度,并指导患者保持稳定均匀呼吸,预防运动伪影的发生;然后使用MR扫描仪进行横断面、冠状位以及矢状位扫描,扫描层间距、层厚参数分别设置为1mm、5mm;利用造影剂对需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予以检查。为所有患者行手术病理检查。

1.3观察指标

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分析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并对其疾病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将此次研究所得数据输入软件中进行处理,x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P<0.05,表示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通过病理检查结果可知,65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宫颈癌患者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2例、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10例以及卵巢转移癌患者5例。经过CT检查,疾病诊断正确率为92.31%(60/65),经过MR检查,疾病诊断正确率为95.38%(62/65),两种检查方式指标对比结果为x2=0.816,P=0.366,指标对比差异均未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

3讨论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是女性盆腔恶性肿瘤常见类型,均具有较高发病率与致死率,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多数肿瘤类型均存在发病隐匿性的特点,临床诊断耗时过长,极易影响患者获得疾病治疗最佳期,并提升了疾病后期的治疗难度,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故必须辅以一种高效且准确的检查手段,便于医师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3]。

过往多以B超检查对盆腔恶性肿瘤予以诊断,虽此种检查方式操作简易、花费少,但其对于宫颈小肿瘤的漏诊、误诊率极高,影响影响患者疾病治疗。伴随医疗条件的大踏步前进,影像学技术得以提升并广泛应用[4]。CT扫描检查下,恶性肿瘤钙化及其转移情况得以有效显示,子宫内膜敏感性较高;MR检查下,恶性肿瘤定位及其定性价值得以展现,可有效显示宫颈癌分期情况,此外,术后复发情况亦可得以明确[5]。此次研究中,MR检查疾病诊断正确率与CT检查疾病诊断正确率相比,指标对比差异未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证实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较高的疾病诊断价值。通过CT检查可知,肿瘤体积增大,并伴随积液、钙化的情况,大部分患者外淋巴结显示有异常增大的情况,并出现转移的趋势,存在腹水表现;通过MR检查可知,患者子宫内膜出现不规则增厚情况,且子宫侧壁亦存在一定程度增厚现象。

综上所述,就准确定位、定性价值而言,MR诊断价值较高;就恶性肿瘤钙化转移方面而言,CT診断应用效果更具优势;且淋巴结转移及术前分期MR检查更具优势,故针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诊断,MR整体应用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蔡波,袁铭,张发尧, 等.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分析[J].饮食保健,2019,6(2):247-248.

[2]杜灏蓝,兰鹏,刘烽.CT和MR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5):75-78.

[3]赵淑军.CT和磁共振(MR)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6):84.

[4]雷斌,汪庆伟.CT和MR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9):151-152.

[5]卜海涛.CT和MR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8):956-957.

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  山东潍坊  261200

猜你喜欢
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